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1958年,國防部五院成立不久,開始著手東風一號導彈的方案探索與論證工作。11月,國防部五院提出東風一號導彈的主要性能指標。接著,各種方案的研究討論陸續展開。[3]
1960年2月,東風一號導彈設計會議召開,明確任務,組成設計組,開展相關工作,緊接著明確了型號設計的初步要求。3月,徐蘭如被任命為東風一號導彈總設計師。[3]
1962年5月,為了縮短戰線,集中力量研製東風二號導彈,東風一號導彈的總體設計工作暫緩,但要繼續開展重點項目的預先研究。東風一號導彈的方案探索暫告一個段落,轉入預研階段,但作為一次早期探索,仍有重要的歷史作用。[3]
基於東風二號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失敗的經驗,東風一號作為新型號,預先研究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認識,東風一號配套的各項預研課題得到了認真落實。[3]
1964年3月,東風一號導彈改稱為東風三號導彈。4月22日,林爽被任命為東風三號導彈總設計師。[3]
1965年3月,七機部提出「八年四彈」規劃,計劃用八年時間發展「東風三號」中程導彈在內的四種地地導彈,當月即獲得中央專委批覆通過。
得益於充分的前期預研,比較正確的設計指導思想,以及開始運用系統工程的管理方法,至1965年底,東風三號導彈就基本完成了各分系統的試製,並陸續開始各項地面綜合試驗。[3]
1966年12月26日,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進行首次飛行試驗,因推力突然下降,未落入預定彈著區,試驗失敗。1967年1月,第二次飛行試驗亦發生相同故障。1967年5月,東風-3三號彈經過針對性改進後,進行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1967年6月,第四次飛行試驗再次因推力突然下降而失敗。1967年7月18日,導彈殘骸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被找到,研製隊伍得以據此提出改進措施井最終解決問題。[3]
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間,東風-3研製隊伍受到干擾較小。1968年12月和1969年1月,東風-3導彈02批先後進行兩次全程飛行試驗,均取得成功。
1971年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服役,射程為2800公里[1][4]。
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對東風-3進行提高射程的改進工作,改型後的導彈被稱為東風-3A,東風-3A在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兩次成功進行了飛行試驗,射程為3500公里[1]。
Remove ads
外貿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8年時曾經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過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5]。1986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20.7億美元,而此次交易的總金額達到35億美元,包括中方為沙特部署(金輪工程)、基建、培訓。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