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生卒年
|
授勳年齡
|
最終學歷
|
國內單位
|
主要成就
|
領域
|
王希季 |
(1921-07-26) 1921年7月26日(103歲) |
79歲 |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1948) |
航天工業部 |
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並提出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 |
航空航天
|
孫家棟 |
(1929-04-08) 1929年4月8日(96歲) |
71歲 |
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1958) |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
人造衛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 |
航空航天
|
任新民 |
(1915-12-05)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2017歲—02—12)(101歲) |
85歲 |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1948) |
航天工業部 |
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
航空航天
|
楊嘉墀 |
(1919-07-16)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2006歲—06—11)(86歲) |
81歲 |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1949)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返回式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 |
航空航天
|
錢學森 |
(1911-12-11)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2009歲—10—31)(97歲) |
89歲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1939) |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導彈與空間計劃發展。中國航天之父。 |
航空航天
|
屠守鍔 |
(1917-12-05)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2012歲—12—15)(95歲) |
83歲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1943) |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
洲際導彈總設計師,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
航空航天
|
黃緯祿 |
(1916-12-18)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2011歲—11—23)(94歲) |
84歲 |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碩士(1947) |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
改進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巨浪一號潛射導彈總負責人。 |
航空航天
|
趙九章 |
(1907-10-15)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1968歲—10—26)(61歲) |
追授 |
德國柏林大學博士(1938) |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的開拓者。 |
航空航天
|
姚桐斌 |
(1922-09-03)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1968歲—06—08)(45歲) |
追授 |
英國伯明罕大學博士(1951) |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
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發展。 |
航空航天
|
錢驥 |
(1917-12-27)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28日(1983歲—08—28)(65歲) |
追授 |
國立中央大學(1943) |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
提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 |
航空航天
|
于敏 |
(1926-08-16)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2019歲—01—16)(92歲) |
74歲 |
國立北京大學碩士(1948)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核武器理論研究。中國氫彈之父。 |
核武開發
|
朱光亞 |
(1924-12-25)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2011歲—02—26)(86歲) |
76歲 |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1950) |
北京大學 |
核反應爐研究工作。 |
核武開發
|
吳自良 |
(1917-12-25)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2008歲—05—24)(90歲) |
83歲 |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1948) |
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所 |
分離鈾235同位素的突出貢獻。 |
核武開發
|
陳能寬 |
(1923-04-28)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2016歲—05—27)(93歲) |
77歲 |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1950) |
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 |
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藥和裝藥物理化學。 |
核武開發
|
周光召 |
(1929-05-15)1929年5月15日-2024年8月17日(2024歲—08—17)(95歲) |
71歲 |
北京大學碩士(1954)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
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 |
核武開發
|
程開甲 |
(1918-08-03)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2018歲—11—17)(100歲) |
82歲 |
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1948) |
國防科工委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 |
核武開發
|
彭桓武 |
(1915-10-06)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2007歲—02—28)(91歲) |
85歲 |
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1945)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計劃。 |
核武開發
|
王淦昌 |
(1907-05-28)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1998歲—12—10)(91歲) |
追授 |
德國柏林大學博士(1934) |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
慣性約束核融合研究。 |
核武開發
|
鄧稼先 |
(1924-06-25)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1986歲—07—29)(62歲) |
追授 |
美國普渡大學博士(1950)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兩彈元勛。 |
核武開發
|
錢三強 |
(1913-10-16)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1992歲—06—28)(78歲) |
追授 |
法國巴黎大學博士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兩彈元勛。 |
核武開發
|
王大珩 |
(1915-02-26)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2011歲—07—21)(96歲) |
85歲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碩士(1941) |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推動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製造。 |
國防科技
|
陳芳允 |
(1916-04-03)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2000歲—04—29)(84歲) |
84歲 |
西南聯合大學(1938) |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
中國衛星測量技術的奠基人之一。研製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衛星測控系統。北斗導航系統。 |
國防科技
|
郭永懷 |
(1909-04-04)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1968歲—12—05)(59歲) |
追授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1945) |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
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武器環境實驗科學。 |
國防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