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緯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緯祿(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蕪湖人。中國自動控制和導彈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歷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設計部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七機部一院12所所長、一院四部主任、一院副院長、二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航天部二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二院技術總顧問、航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型號總設計師[1]。曾參與研製多級的「東風」系列中遠程導彈和由它改進而成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參與開拓中國核動力潛水艇(核潛艇)的研製,「巨浪一號」總設計師[2][3]。
Remove ads
生平
1940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系,1943年赴英國實習,1945年進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習無線電專業並於1947年獲碩士學位。
1947年回國,曾在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員。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華東工業部電信工業局電工研究所任研究員。
1952年10月,調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
1956年春,應邀在中南海懷仁堂和軍隊高級將領一起聆聽導彈專家錢學森關於火箭技術的報告。[來源請求]
1957年12月,轉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時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副主任、主任(錢學森領導的五院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並擔任幾種液體彈道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兼控制分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控制分系統的研製工作。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國防部五院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劃歸七機部一院第12所,歷任研究所所長、總體設計部主任、第一和第二研究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等職務。在此期間,黃緯祿積極參加了「八年四彈」等重大規劃。雖然黃緯祿在文革中,因出身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被迫靠邊站。但那時,他仍每天堅持再到研究所去,趁給大家倒茶水、送儀器、干雜活時,就幫著做試驗記錄,有時把自己看到的、覺得不妥的問題帶回家偷偷計算,再把結果告訴當時有發言權的年輕人。[4]。
1970年4月,中國固體燃料潛地導彈研製初期的關鍵時刻,擔任液體型號控制系統研究所所長的他臨危受命,調任到負責潛地導彈的七機部四院四部,擔任總體設計部主任,任潛艇發射的固體戰略導彈「巨浪一號」研發工作的總負責人,
1974年,升任一院副院長,主抓中國第一代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製工作。
1979年,被任命為中國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之一(另兩位副總設計師為黃旭華、趙仁愷,總設計師是彭士祿)[5],同時也被任命為研製水下發射固體彈道導彈任務的總設計師、固體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總設計師。1979年10月,中國宇航學會成立,其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6]。
1982年,七機部更名為航天工業部後,擔任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同年組織科技人員固體導彈水下發射試驗,該年10月中國第一代戰略彈道潛射導彈巨浪一號首次由潛艇水下試射成功[7]。
1984年,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也發射成功,最終1989年定型。
1986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同年領導科技人員從核潛艇上發射潛地固體導彈成功。
1993年後任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Remove ads
獎項榮譽
2006年10月,與錢學森、屠守鍔、任新民、梁守槃同獲「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即為獲得該最高榮譽獎的5位科學家之一。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