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和線

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的古亭至南勢角車站區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和線
Remove ads

中和線,又稱南勢角線[2][3],為臺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屬於高運量系統,為中和新蘆線臺北市羅斯福路古亭站南勢角站,全長5.4公里,共設5站,與同為中和新蘆線的新莊線蘆洲線直通行駛。

快速預覽 中和線 (Zhonghe Line), 概覽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概要

選線

中和線版於1975年開始規劃。一如其他臺北捷運路線,早期曾有多個比較案。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後,重新評估此路線,認為拆遷過多,遂調整路線,古亭以南繞過市區大樓。另外,考量站距文化路口及中正路口折衷設置頂溪站,景新街口取消設站,末端因與環狀線重疊,故終點改設於臺鐵中和車站[4]

通車後

Thumb
中和線古亭站-頂溪站段河底隧道通風口(位於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本線於1998年通車時,曾與淡水線新店線的部分路段(中正紀念堂-古亭)直通營運(在新店線全線通車前採「淡水-南勢角」方式營運,而在新店線全線通車後改為「北投-南勢角」的路線配置);自2012年9月東門站通車後,蘆洲線新莊線與中和線銜接直通營運至今,由南勢角發車,往迴龍、蘆洲交替運轉。在先前新蘆線先行通車期間,由於新蘆線與中和線標色同為橘色,成為首宗路線同色、營運區間卻兩兩不相連的案例。在東門站通車前,因本線與新店線直通淡水線營運,故常將本線與淡水線及新店線合併簡稱為淡新中線

中和線是台北捷運施工難度較高的路線。由於其在中永和段行經之處均為道路狹窄、高樓擁擠、人口密集的路段,又必須跨越河川下方,在台北市部分路段下方又有沼氣,也導致該線成為各線中平均每公里(約62.49億元)造價最高的路線[5]

中和線頂溪至南勢角間4站,早期在列車即將離站前的警示音為一小段柔和的音樂,*此乃來自東京地下鐵南北線的發車音樂[來源請求],與其他路線車站的制式「嗶嗶嗶」警示音不同。自2015年5月25日起,因應臺北捷運聲音地景計畫,原本的發車音樂被取消,改為與其他車站相同的「嗶嗶嗶」警示音。

本線於東門站通車後開始採用列車入站廣播提示,2014年中增加往南勢角的廣播。

過去營運模式

  • 「淡水-南勢角」列車:1998年透過新店線通車路段與淡水線直通的營運模式
  • 「北投-南勢角」列車:1999年因新店線全線通車而調整的營運模式,直到2012年9月30日新莊線東門站通車及橘線全線貫通後為止。
  • 「台北車站-南勢角」列車:這是「北投-南勢角」列車於晚上11時後的變更模式。
  • 「輔大-南勢角」列車: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通車後,中和線與新蘆線直通營運的其中一個模式。2013年6月29日,在新莊機廠尚未完工啟用的特殊調度之下通車至迴龍站。

歷史

列車運轉方式

營運時間與班距

  • 營運時間:05:50~01:03
  • 平均班距
    • 平常日(週一至週五)
      • 尖峰時段(07:00~09:00,17:00~19:30):約3分鐘。
      • 離峰時段:約4分30秒~5分鐘。
      • 23:00以後:約6分鐘。
    • 例假日(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
      • 06:00~23:00:約4分30秒~5分鐘。
      • 23:00以後:約6分鐘。[6]

車站

Thumb
更多資訊 車站編號, 車站名稱 ...

紀念章

本線於2015年2月開始採用「車站專屬紀念章戳」,各站的紀念章如下[7]

  • 頂溪站:
以楊三郎美術館、楊三郎先生銅像與豆漿燒餅油條為主題。
  • 永安市場站:
以永安市場、八二三紀念公園與國立台灣圖書館為主題。
  • 景安站:
以圓通寺與彌勒佛寶像為主題。
  • 南勢角站:
以烘爐地、土地公像與華新街潑水節為主題。

註解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