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球化智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球化智庫(英語: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簡稱CCG),原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是中國一家總部設在北京智庫[1][2]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囊團和公民社會計劃(TTCSP)的2020年全球智庫指數,CCG在全球100家頂級智庫中排名第64位,在「最佳獨立智庫」中排第37位。[3]CCG的學者們經常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彭博新聞社[4]、《南華早報》、《北京評論》[5]、CGTN、《中國日報》撰稿,[6]專家們也經常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德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通訊社。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

它被註冊為一個非政府組織,儘管它脫離中國共產黨的獨立性一直存在爭議。[7][8][9]它偶爾也會遭到中國國內的攻擊和審查。[10][11]

Remove ads

領導

CCG由據報道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的兩位學者王輝耀苗綠創立,位列世界百強[8]。王輝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大參政黨之一九三學社的中央委員、[12][1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參事。[14][15]根據《經濟學人》,王輝耀是「技術官僚政府部門、中國企業家和外國駐北京大使館的中間人」。[16]高志凱是CCG的副總裁。[17]

苗綠是參加2021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唯一中國智庫代表。[18]王輝耀不再在海歸學者協會任職。[19]

政治立場

居留許可

作為國務院參事,CCG的王輝耀和苗綠主張放寬外國公民在中國的居留要求。[20][21][22]2020年,司法部公布了一項立法草案,概述了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新途徑,這在反對此舉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引發了爭議。王輝耀因支持永久居留權計劃而被網絡民族主義者誣衊。[10]

對中國對外宣傳的批評

2021年,CCG舉辦了一場活動,批評中國的對外宣傳「在對外宣傳中反映內部宣傳。」[23][7]中國學者在CCG的一次活動中「對中國的全球形象直言不諱。」[24]因此,CCG和學者成為攻擊目標,與該事件有關的媒體帖子開始消失。[11]

爭議

與中國共產黨的聯繫

CCG是由中國共產黨國際聯絡部協調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智庫聯盟的成員。[2]

CCG總裁王輝耀之前是西方歸國學者協會(WRSA)的副主席。他曾任中國海外友好協會(COFA)常務理事。[8]WRSA和COFA都隸屬於統戰部,王輝耀曾在統戰部擔任顧問。[9]在2015年的一份新聞稿中,CCG聲稱它是「由中國全球人才委員會和WRSA建議委員會發起的」。[25]

CCG辯稱,其資金主要由私人和企業捐助者提供,沒有政府資助,[26]王輝耀參與WRSA只是其理事會的顧問角色,而不是正式受僱。[27]2023年,CCG否認由WRSA「創建、運營或資助」,並解釋說,為了滿足對私人智庫的嚴格法律要求,該組織

錯誤地說WRSA是CCG的一個發起者。在試圖生存、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CCG的工作人員利用了在不完善的發展環境中看似可用的東西,並認為最好提及它與一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組織之間最合理的聯繫——比中國共產黨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要長。[27]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2024年5月的一份報告稱,CCG是「私人的,沒有官方政府關係。」[28]

Remove ads

威爾森中心面板

2018年,伍德羅·威爾森國際學者中心邀請CCG主席王輝耀參加5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基辛格研究所中國影響力運作小組會議。時任中國問題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在給威爾森中心的一封信中,要求該智庫披露王輝耀與統戰部的關係。[8]王輝耀最終沒有確認他作為小組成員出席了威爾森中心,而是參觀了外交關係委員會、傳統基金會和亞洲協會。[29]2019年,他親自訪問了威爾森中心,並在2020年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發表了虛擬演講。[30][31]

與Semafor的合作

2023年3月,美國新聞初創公司Semafor與CCG和中國外交部下屬的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合作,發起了「中國與全球商業」倡議。Semafor執行長賈斯汀·B·史密斯寫道,該公司並沒有「抱有中國商界領袖或其他地方團體獨立於中國共產黨運作的幻想」。然而,由於中國的法律要求,CCG「將承擔當地的行政責任,並與當地贊助商協調,Semafor將為CCG的服務付費。該平台將由企業合作夥伴獨家承保,我們當地的中國合作夥伴或中國政府不會提供任何財政捐助。」[32]

Axios的薩拉·費歇爾和貝薩尼·艾倫·埃布拉希米安寫道,「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的團體的言論和活動受到北京的強烈影響。Semafor沒有詳細說明它計劃如何在現場活動中或通過數字報道向觀眾披露該團體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細節。」[33]

研究領域

CCG的研究覆蓋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經貿與投資、國際關係、人才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智庫發展等議題。

活動

CCG與諸多國際智庫保持交流關係。CCG多次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34]、蒙克辯論[35]、巴黎和平論壇[36]、雅典民主論壇[37]等活動,以及布魯金斯學會、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38]、卡托研究所[39]、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40]、美國商會[41]、美國傳統基金會、美國企業研究所和亞洲協會等學術機構舉辦的研討會、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

每年,CCG會舉辦大型年會,「企業全球化論壇」和「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為來自中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代表提供平台,就有關全球化的問題和中國在其中的作用進行對話和辯論。[42]

2018年7月,CCG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被授予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正式專門咨商地位。[43]11月,CCG受邀以指導委員會成員身份參加第一屆「巴黎和平論壇」,並就全球治理創新提出兩項建議。[44]2019年,與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共同主辦研討會;在美國商會的中國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講;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主持討論有關中歐合作的會議,這是中國組織智庫首次舉辦官方的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會外活動舉辦官方邊會;在世界經濟論壇共同主辦一次會議,探討全球化的新方向和新動力。2019年7月,CCG被選為2020年國際大都市會議的主辦單位。2020年11月24日,CCG主辦、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智庫創新年會在北京舉辦[45]。2020年12月8日,CCG在京主辦大使圓桌會議。[46]

此外,自2020開始,CCG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名家對話線上系列研討會,邀請到了多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專家學者,如倫敦國王學院Kerry Brown教授[47],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48],《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等,共同探討當下世界局勢和全球化面臨的困境以及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49]

Remove ads

地位和影響

CCG也是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的國家博士後項目研究中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和公民社會項目(TTCSP)的「2020年全球智庫指數」中,CCG在全球頂尖智庫中排名第64位,在傑出的政策導向研究項目中排名第60位[50]。曾獲得過北京市民政局評選的「4A級社會組織」稱號[51]。CCG擁有國家頒發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獨立招收博士後的資質。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計劃(TTCSP)發布的《2020年年度全球智庫報告》中,CCG在全球頂級智庫中排名第64位,在外交政策與國際事務智庫排名中位列第60位,也是排列前50名的全球獨立智庫之一[50]

出版物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出版物包括月刊雜誌、《中國與全球化研究》、《政策諮詢報告》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簡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參與自身重大會議或主要活動時會發布報告,其文章亦會刊登於《金融時報》、《中國日報》。[52]

該組織出版的作品包括

  • 《全球化潮起潮落——我看世界趨勢與中國發展》(2022年)[53]
  • 《駐華大使看中國與世界》(2022年)
  • 《商界領袖看中國發展新機遇》(2022年)
  • 《亞洲的21世紀》(2022年)
  • 《共識還是衝突?——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2021年)

另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