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的省級組織。

歷史

更多資訊 1931–1932, 1934–1938 ...

前身

江西省黨部起源於清朝江西省活動的中國同盟會中華共進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1906年江西會員黃格鷗(清江人)、魏會英(贛州人)回江西發展組織。他們以1904年成立的易知社(集中發展軍校生)、我群社(集中聯絡會黨)為主,建立了同盟會江西支部。江西支部成立後,魏會英到贛州組建了贛州分部;蔡突靈、蔡銳霆兄弟則奔走於瑞州、袁州、臨江、吉安各地,建立多個分部。

辛亥革命後,同盟會、共進會奉中央黨部命令合二為一,成立國民黨江西支部。該國民黨是議會選舉政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在江西省贏得選舉。國民黨黨員在江西為數不下2萬人,江西的國會議員和省議會議員,也大多數是國民黨人。

1913年,李烈鈞在江西首先發動討袁的癸丑之役(「二次革命」),癸丑之役之後,袁世凱鎮壓國民黨,北洋軍進入江西,該支部被解散。1914年6月,孫文在東京組建中華革命黨,原國民黨人需履行加盟手續「效忠領袖」方得加入。孫文委任徐蘇中為中華革命黨江西支部長,江西支部設在東京。由於拒絕「效忠領袖」,李烈鈞最初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而是加入黃興陳炯明等人另行成立的歐事研究會。隨後李烈鈞又於1915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6年,中華革命黨江西支部移設上海,同年,江西恢復省議會(第二屆議會)。黨人 「仍占議席百分之八十」[1]。1919年10月10日,孫文在上海建立中國國民黨。江西組織遂相應改名。1922年,廣東護法軍政府發動北伐,江西國民黨人積極響應。此後六一六事變後北伐告終。江西國民黨人在江西和上海均受到直系政府通緝,江西黨務再次陷入停頓。

Remove ads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組建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彭素民徐蘇中、趙醒儂等9人作為江西代表出席了1924年1月的國民黨一大。3月,趙醒儂、鄧鶴鳴(均為中共跨黨黨員)受國民黨中央黨部秘密派遣,回贛重建江西黨部組織。在趙醒儂鄧鶴鳴方志敏等主持下,1925年7月,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昌黎明中學舉行,組成江西省第一屆執行委員會與監察委員會,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正式成立。省黨部歸屬於中央執行委員會上海執行部。大會傳達了國民黨一大的精神,確認共產黨員以個人資格參加國民黨的原則。大會選舉成立了省黨部執行委員會與監察委員會。在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中,共產黨、團員占了12名。趙醒儂任組織部長,鄧鶴鳴任宣傳部長,張朝燮任工人部長,劉承休、塗振農、方志敏先後任農民部長,朱大貞任青年部長,陳灼華任婦女部長,塗振農為秘書。

江西省黨部正式建立後,先後創辦了《民治日報》、九江《江聲日報》、《南昌民國日報》(後改名為《江西民國日報》)等報刊,在全省恢復重建組織,由中共黨員張朝燮王鎮寰等在南昌市,許鴻等在九江,周利生王湘等在吉安,姜伯彰等在上饒,蕭贛李人祝顏承梁等在萍鄉,以教書等為掩護,負責當地黨務活動。

1926年3月19-22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南昌黎明中學召開。參加大會的有省黨部各委員及全省13縣市黨部代表共40餘人,代表全省1700餘名黨員。上海、漢口兩特別市黨部及湖北省黨部均派代表與會。中共跨黨黨員方志敏擔任大會臨時主席,主席團成員為劉一峰張朝燮舒味三。大會的口號是「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國民黨萬歲,國民革命成功萬歲!」。大會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鶴鳴傳達國民黨二大的精神及決議案,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派決議案》等,排除反對國共合作的西山會議派。大會中省黨部常務委員會報告了全省黨務情況。此時,全省已成立南昌、九江、吉安3市及德安、永修、萬安、弋陽、萍鄉、樂平、星子、湖口、橫峰、浮梁等縣黨部。大會沒有改選省黨部,仍由第一屆省黨部成員擔任[1]

北伐戰爭期間,在中共跨黨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的支持下,國民黨黨部響應廣東國民政府的北伐軍事(例如炸毀孫傳芳五省聯軍的「江永」輪事件)。1926年8月,贛軍鄧如琢查封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及其活動據點,逮捕省黨部常委兼組織部長趙醒儂(中共跨黨黨員)並於9月將其處決。此後全省的國民黨與共產黨員繼續被逮捕鎮壓。江西的國共兩黨組織遭受打擊。

北伐軍第二次攻打南昌期間,江西省黨部由先前的秘密狀態轉為公開活動,由中共成員鄧鶴鳴、方志敏、塗振農三位常委主持。省黨部公開活動以後的主要活動,以黨部名義舉行了「公祭趙醒儂追悼大會」,又組織 「江西人民裁判逆犯委員會」審判贛軍將領張鳳歧等人,亦開展「鎮反運動」打擊「反對國民革命的土豪劣紳和貪官污吏」,成立了全省農民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江西省農民協會。

國共衝突與第三次代表大會的爭議

1926年11月上旬北伐軍占領南昌後,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進入南昌,同時由廣東轉移北上武漢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也滯留南昌。由於蔣介石不滿「江西省黨部實權操於共黨之手」,遂調派國民黨反共右派分子段錫朋、洪軌等回贛辦理黨務,並限令「剋期」改選省黨部。段錫朋等此後組織擁蔣反共的國民黨政治團體AB團

1927年1月1-15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南昌舊江西省議會召開。出席會議者有全省60個縣、市黨部的代表共146人,列席會議者有中央黨部主席張群、婦女部部長何香凝、海外部部長彭澤民、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總司令蔣介石、本省各機關各團體代表等。大會推定方志敏為臨時主席。譚延闓、蔣介石相繼演說,中央執行委員會代表、國民政府委員會代表、各團體代表等均相繼致詞。由於這次大會期間適逢中央黨部蒞贛。對於江西省黨部的此次改選,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制定了臨時辦法,限制選舉手續,使省黨部人選之決定權完全歸諸中央黨部。最後由蔣介石和中央組織部長陳果夫等圈選,組成了以AB團成員為主的新一屆省黨部。經過中央黨部圈定的17名執監委員和候補執監委員中,有14名是中共認定的國民黨右派。這屆省黨部受到了武漢國民黨中央、中共跨黨成員和國民黨左派的反對。事後劉一峰、鄧鶴鳴、王枕心3人發表聲明,宣布退出省黨部。

1927年3月10-17日,國民黨中央二屆三中全會在武漢召開。國民黨左派、中共跨黨成員通過了譴責蔣介石等各項決議。此後召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屆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做出了處理江西問題的八項辦法,決定「停止江西省黨部職權」、「嚴拿反革命兇手與反革命暴徒」、「開除段錫朋、周利生二人黨籍,並由政府通令拿辦」。3月23日,武漢國民黨中央責令江西省黨部「停止職權」、「聽候查辦」。接著中央黨部任命方志敏、李尚庸、鄧鶴鳴、王枕心、李松風、劉一峰、傅惠忠、黃實等8人為中央特派員,代理省黨部職權,改組省黨部。

此後,國民黨右派AB團和中共江西區委及國民黨左派在南昌爆發衝突。袁玉冰任總指揮,朱德領導的市公安局和軍官教育團組織部分人員暗中護衛下,中共支持的群眾隊伍在百花洲包圍了江西省黨部。他們揮舞木棍、梭標等武器封鎖出入要口,呼叫「打倒反動的省黨部!」、「打倒蔣介石」、「嚴拿一切反革命分子!」等口號。周佐堯當場被殺。AB團領袖段錫朋、周利生聞訊逃亡南京。省黨部被占領後,省黨部糾察隊的武裝被解除,準備迎接中央特派員方志敏等人從武漢來接管省黨部。後來,在袁玉冰的指揮下,該團分路前往搜查AB團成員,程天放、巫啟聖等反共成員被關押在省總工會。中共將這場衝突稱為「四二暴動」。

4月3日,中共支持的200多個團體3萬多群眾在皇殿側公共體育場舉行「歡迎朱培德改組省政府暨中央特派員改組省黨部大會」。4月5日,中央特派員方志敏等抵達南昌開始正式辦公,行使省黨部職權,同時籌備重新召集全省第三次代表大會。1927年5月20-29日,第二次的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南昌重新召開。大會主席團人員為劉一峰、王枕心、朱由鏗、傅惠忠、曾廣證、蔣睦修、黃道。省政府代表蕭炳章、朱克靖,各團體代表、中共江西區執委劉九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丁健亞、省農民協會代表方志敏、省工會代表蕭努峰。大會的主旨為:「依據黨綱,重新選舉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集中革命勢力,剷除反革命勢力」。大會通過了兩個提案譴責當時開始與中共發生衝突的李烈鈞蔣介石,以代表大會之名義「電請中央黨部開除李烈鈞黨籍」和「通電聲討蔣介石案」,提案指「李烈鈞率其餘孽盤踞贛東一帶,搗毀黨部、民眾團體,慘殺革命同志,無惡不作」「蔣逆介石,自克復滬寧以後,反動更甚,如屠殺民眾,封閉政治部,搗毀民眾團體,勒繳糾察隊之武裝等等,不甚枚舉,滬寧一帶已完全成一反動局面」[1]

Remove ads

清黨之後

1927年4月12日,上海爆發四一二清黨事變,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與武漢中央形成對峙。5月30日,時屬武漢政府陣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下令在江西「禮送」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出境,又要求中共成員停止在江西活動,由政府發給遣散費離開江西。江西旅寧國民黨員亦組織成立了「江西清黨急進會」,後改稱為「江西清黨促進會」。7月4日,江西清黨委員會在南京江西會館舉行就職典禮,出席的「清黨委員」有李烈鈞、董福開、蔡公時、楊耀唐、范振亞、陸傑等。李烈鈞宣讀就職誓言「本委員等誓以至誠,擁護三民主義,服從中央命令,於最短期間,采非常手段,肅清共產分子、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及一切投機、腐化、惡化份子,以固黨國基礎」。江西清黨委員會成立後,積極認真辦理「清黨」事宜。

寧漢開始合流後,1927年8月起,國民黨江西當局在全省厲行反共清黨,多數地方的國民黨組織因共產黨員的被捕殺或逃去而人數活動大大減少。8月下旬,武漢國民黨中央任命黃實、蕭淑宇、劉侃元等7人組成江西省黨部改組委員會負責整頓黨務。11月,寧漢合流後組成的南京中央特別委員會派人來贛欲另組江西省臨時省黨部,但因受到改組委員會的抵制而未成功。

1928年2月,南京中央黨部下令省黨部改組委員會停止活動,聽候中央派人整理。4月,派出周利生、洪軌等9人組成江西省黨務指導委員會赴贛整理黨務。因其中多數成員為AB團分子,又遭到失權的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的反對。江西國民黨各派系的鬥爭走向激烈。

1930年1月1-18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南昌召開。出席會議者有中央特派員黃宇人、省黨部及各縣、市黨部代表等150餘人。大會共召開會議9次,預備會1次。選舉姜伯彰等7人組成提案審查委員會,劉伯倫等5 人組成宣言起草委員會,田克明等5人組成決議案整理委員會。

大會通過的提案包括「接受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及決議案,並通令全省黨員努力奉行案」「電慰討逆防俄將士案」,擁護中央肅清一切「叛逆」、改組西山會議派及「桂系、馮系軍閥」、張發奎、唐生智等「餘孽」,「限期肅清江西匪共」等。最後產生江西省第四屆執監委員會。

1933年5月5-11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南昌中山紀念堂召開。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162人,列席代表9人。中央監選員牟震東到會訓話。大會組織了提案審查委員會、宣言起草委員會、決議案整理委員會及「清剿」問題提案審查委員會。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常委王冠英作黨務報告,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龔學遂作政治報告。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工作的原則包括「整理各縣、市黨部,使之健全」「鑑於過去各縣市黨員在質量方面非常複雜,其中有不少貪污土劣及惡化分子,整理工作便是要把這些腐惡分子淘汰、清除出黨」等。最後產生江西省第五屆執監委員會。

中日戰爭爆發後,1944年5月23-30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在南昌省黨部大禮堂召開。出席會議者有中央執行委員方覺慧、省黨部及各縣市代表154人。大會的主旨為:(1)堅持抗戰救國;(2)恢復選舉制度,選舉新的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及監察委員會。最後產生江西省第六屆執監委員會。

二戰結束後,1946年12月5-10日,中國國民黨江西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南昌青年會大禮堂及豫章公園省黨部召開。出席會議者有中央監察委員劉文島、省黨部及各縣、市代表187人。大會主席團主席陳肇英致開幕詞。大會的主旨:(1)結束訓政,實施憲政;(2)鞏固統一,解除一切非法武裝;(3)加強民生主義的建設;(4)革新黨務。最後產生江西省第七屆執監委員會。

Remove ads

黨團合併與「動員戡亂」時期

1947年9月,江西省宣告進入「動員戡亂」時期和籌辦「黨政改革」。「動員戡亂」即指全社會進入戰時體制,集中人力、 物力進行與中共的戰爭。黨部的工作重心,由此全部轉向「動員戡亂」, 持續進行反共宣傳;收集在贛中共各地游擊隊活動情況、中正大學等學生和學潮情況、各黨派動向、各縣政情、幫會活動等情報並編印社會動態;先後在中共各游擊隊和民盟、青年黨、民社黨以及各社會團體內,建立內線近200人,監視並破壞其組織;策動召集有各縣市書記長參加的全省「戡亂」會議,成立「江西省戡亂建國動員委員會」和由縣市黨部主持的各縣市「戡亂」工作隊,以及贛北、贛西綏靖工作團,參與組訓「民眾自衛隊」,編組保甲戶口,修建城垣碉堡,管制交通工具,鎮壓中共背後支持的南昌學生運動。

1947年9月,省黨部接到中央黨團合併指令以及組成江西省黨團統一組織委員會的決定。10月18日,先由三青團江西支團部舉行儀式,宣告結束;繼在省黨部舉行黨團合併儀式,正式完成合併。11月,各縣黨團合併工作全部完成。省黨部增設副主委和副書記長各一人,由原省三青團支團部幹事長、書記擔任,縣一級依照辦理,增設副書記長一人。黨團合併後,全省黨員有18萬餘人。隨後,進行了黨籍總登記和總清查,壓縮黨部機構和人員,並繼續極力在農工、婦女中發展黨員,在基層和社團中擴展組織,在黨員和社會上募捐募款以補充黨費。

1949年1月,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兼任省黨部主委,是繼數年前熊式輝之後集中黨政大權的第二人。方天意圖整理和改進江西黨務,但成果不多。方同時開始布置「應變工作」,建立潛伏的地下組織,以應對中共佔領後的地下反共工作。5月5日,在共產黨解放軍渡江占領了贛東並將進入贛北的態勢下,方天率黨政機構由南昌退至吉安,8月13日再由贛州退入廣東,同時奉命結束黨部。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歷史至此告終。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