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清東路212號[1],是展示中國大陸福建地區與台灣之間交往關係史的專題博物館[2]。
![]() |
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為一身[2]。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機構。行政編制上,為福建省屬市管副廳級事業單位。博物館領導班子實行省市共管,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和中共泉州市委共同管理[3]。
博物館歷史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的前身是1980年代在泉州市鯉城區泉州天后宮創建的閩台關係史博物館,是反映中國大陸(福建)與台灣歷史關係的專題博物館[4]。1983年12月,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向福建省文物局呈文,提出修復泉州天后宮,布置泉州歷史人物館、閩台關係史博物館。1984年,福建省文物局、財政局撥款修復泉州天后宮和籌建文物陳列館。1985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建立「閩台關係史博物館」,在泉州天后宮大殿內布展,是為泉州市博物館的一個專題館。1989年9月,正式成立閩台關係史博物館。1996年10月,「閩台緣專題展」正式開館[5]。
2004年11月2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泉州天后宮的閩台緣展覽室視察[6]。他指示,「閩台緣」專題展較系統地反映了海峽兩岸的歷史關係,在反對和遏制「文化台獨」和「法理台獨」方面,發揮了博物館文物陳列的獨到作用,要將其辦成全國對台宣傳的重要基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最終選擇新址擴建場館[3]。李長春視察的五天後,中共泉州市委即召開常委會會議,選定新館建設用地[6]。新館總投資1.5億元,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規劃用地100畝[4]。
2005年2月24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工奠基[7]。同年11月,中宣部將正在建設中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列入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8]。中宣部、中共福建省委、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都對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的建設進行過指導和協調[6]。
2006年5月,博物館已完成文物徵集工作、布展基本結束,共徵集和複製文物文獻近1.5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129件,展覽文本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的二十多名專家教授編寫。5月20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慶典內容之一的廣場民俗表演首次進行實地彩排。當地預計於5月25日至27日,舉辦開館慶典[7]。5月27日,正式竣工開館[2],成為中國第五座建成的屬地國家級博物館[6]。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致信祝賀[2]。
Remove ads
博物館建築
博物館座落於泉州市西北側,北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泉州西湖。開館時,博物館占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2]。
閩台緣博物館共分為四層,展廳總面積7,355平方米。其中,博物館一層設為國際學術報告廳、庫房等。二層為綜合主題館,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的閩台關係五緣淵源來設計,分為七個部份,展示閩台兩地、海峽兩岸從古至今的關係。三層為鄉土閩台專題館、臨時展廳等,其中鄉土閩台專題館按「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展現海峽兩岸共同的民俗風情。四層為信息中心和辦公場所。
- 第一部分、遠古家園
- 第二部分、血脈相親
- 第三部分、隸屬與共
- 第四部分、開發同工
- 第五部分、文脈相承
- 第六部分、諸神同祀
- 第七部分、風俗相通
接駁交通
公交站
公共自行車
- 閩台緣博物館站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