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
Remove ads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是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於1949年10月設置的一個部門。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原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的工作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燃料工業部負責,但燃料部次年即被拆分為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

快速預覽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

部門工作

按照相關規定,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在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的指導下展開工作。負責統一領導全國範圍內的燃料工業相關工作。

歷史

1950年2月19日至3月2日,燃料工業部召開第一次全國電業會議,決定「保證安全發供電,有重點地建設2~3年內工業生產所需的電源設備。」各地相繼修復了戰爭破壞的發電設備。

1952年9月17日,新中國第一台大型火電機組投產(蘇聯援建的阜新電廠一號2.5萬kW機組併網)。毛澤東致電嘉勉:「慶祝你們在透平發電機組安裝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望繼續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發揚積極性,在今後的建設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1952年12月9日至12日燃料工業部召開第一次全國電業基本建設會議。並將電業管理總局改組擴大管轄全國電業。

1954年3月,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成立基建工程管理局,統一領導全國火電、送變電施工隊伍。

燃料部大樓

燃料工業部大樓(現東長安街6號)始建於1951年,屬蘇聯援建項目,1953年建成,南側一段圍牆為原義大利使館和兵營的北圍牆[1]。1955年燃料部拆分後,該樓由煤炭工業部使用。1970年煤炭部與石油部、化工部合併為燃料化學工業部後遷離此樓,中國旅行遊覽事業管理局中國國際旅行社隨之遷入。1973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和中國外輪代理總公司入駐。1989年,國家旅遊局東遷至建國門內,原燃料部大樓此後成為輕工業主管部門第二辦公區。

在國家移民管理局遷入前,原燃料部大樓由北京鐵路公安局、北京鐵路公安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國資委輕工機關服務中心、中遠實業有限公司、中能文旅有限公司、北京市運輸管理局、鐵通公司等8家單位共同使用[1]

機構設置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成立後,部機關設置為辦公廳和8個相關司局,1953年至1954年9月間,先後又增設了8個司局。

1949年初設:
  • 辦公廳
  • 計劃司
  • 修建司司長鮑國寶
  • 經理司
  • 人事司
  • 水力發電工程局
  • 煤炭管理總局 局長孫然(1952年12月-)
  • 電業管理總局局長鮑國寶/賀光華
  • 石油管理總局
  • 華北電業管理局局長鮑國寶
1953年至1954年增設:
  • 基建工程管理局局長何純渤
  • 財務司
  • 機關行政司
  • 勞動工資司
  • 教育司
  • 生產技術司
  • 設計行政司司長鮑國寶;設計管理局:局長逯崑玉
  • 華東電業管理局
  • 水力發電工程局:1950年8月成立。局長黃宇齊。1954年1月改為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局長李銳

主要官員

  • 部長:陳 郁(1949年10月-1954年9月)
  • 副部長
    • 李范一(工商界,原漢口第一紡織公司總經理)
    • 劉瀾波
    • 吳德
    • 李人俊(原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52年8月)
    • 徐達本(1953年2月任)
    • 王林(原燃料工業部辦公廳主任,1954年8月任)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