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歐班列

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运班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歐班列
Remove ads

中歐班列(英語譯名:China Railway Express 或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1][2],簡稱為 CR express[3])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貨櫃國際鐵路聯運班列[4]。為加強與歐洲國家的商業貿易聯絡,中國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與中亞和歐洲各國鐵路系統協作,從起初重慶到德國的杜伊斯堡,發展到國內通達城市82個,國外通達歐亞國家的160多個城市,形成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五大出境口岸,重慶成都西安鄭州烏魯木齊五大集結中心[5],開行從中國大陸到達最遠倫敦漢堡等地的國際聯運列車[3]

中歐班列標誌。
Thumb
目前的已開班的中歐班列路線圖
Thumb
在德國奧伯豪森境內執行的一班載有中歐班列貨櫃的貨物列車,攝於2016年8月

中歐班列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貨運鐵道路線,連接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和西班牙。[6]在2017年,從義烏到英國倫敦的鐵路開通,使倫敦成為第15個與中國有鐵道路線連接的歐洲城市,全程18天。[7][8][9]

中歐班列的歡迎程度易受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影響。如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2023年紅海危機導致海運成本上升,促進中歐班列增長[10];但也因部分路線途經俄羅斯,在俄烏衝突後導致物流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海運路線[11];此外還由於貿易量失衡,中國出口多於進口,造成貨櫃從中國運出去了,卻回不來。比如,2023年10月約有15萬個過剩貨櫃滯留在俄羅斯。空貨櫃無法運回中國,只能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在俄羅斯出售,導致價格下跌。2023年一個40英尺的二手貨櫃目前的售價約為580美元,而2022年2月時的價格高達約4200美元。[12]

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11萬列,運送貨值超4500億美元,中國境內有128個城市開通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13]

Remove ads

歷史

2020年5月22日 中歐班列首開西安至加德滿都南亞班列
Thumb
2020年6月,一列中歐班列由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始發
2020年8月12日 中歐班列西安至米蘭防疫物資專列開行

2011年3月19日,中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14]。 2019年11月2日,鐵路合作組織國際鐵路貨物運輸政府間組織英語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arriage by Rail將運輸單據統一為「國際貨約/國際貨協運單」,自此中歐班列全程只需一張運單;首趟統一運單的班列在2019年11月2日從西安鐵路貨櫃中心站前往德國曼海姆[15]

2017年4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蒙古國、波蘭、俄羅斯七國鐵路部門簽署了《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定》[16]。2019年中歐班列開行8,225列,同比增長29%,發運72.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4%,綜合重箱率達到94%;[17]累計至2019年底前五發車列數的中國城市為:[18]

2020年5月中國境內開行城市71個,通達19個國家67個城市,執行路線69條;經常開行的區段有:[20]

2020年,滿洲里、綏芬河兩大鐵路口岸出入境中歐班列數均創歷史新高[22]

自2020年底起,每周有高達60班列車在深圳和德國杜伊斯堡(萊茵港)之間運行。[23]

2021年9月28日上午10點,首列上海號中歐班列從閔行站出發,途徑阿拉山口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目的地為漢堡。上海始發的中歐班列逐步從每周一班增加到每年500列次,目的地也會擴充至亞洲和歐洲更多地區[24]。10月29日,從漢堡始發的中歐班列抵達上海,為首列中歐班列「進博專列」(中歐班列-進博號)。[25][26]

2021年11月18日,貴州首趟中歐班列開行。[27]

2022年1月18日,泉州東站開行75010/75009次中歐班列,途徑滿洲里至莫斯科終到。[28]

2022年4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珠西國際物流中心內的江門北站開行75100次中歐班列,由江門北站途經阿拉山口波蘭德國漢堡/德國杜伊斯堡車站

2023年3月16日,一列中歐班列從北京平谷地方鐵路馬坊站駛出。4月1日,該列車抵達俄羅斯莫斯科州別雷拉斯特火車站。這是首列北京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29]

Remove ads

路線

更多資訊 通道名稱, 主要貨源地區 ...

海上聯運

Thumb
大紅門站貨場內載有中歐班列貨櫃的解放J6P

海鐵聯運:從東協國家、台灣、日本、韓國海運過來的貨物,再裝上班列,運往歐洲。

班次

截至2017年5月19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4,000列,執行路線達到51條,中國國內開行城市28個,到達歐洲11個國家29座城市[34]。2016年,共有1,702趟中歐班列到達歐洲城市[30]

2016年,經滿洲里口岸的中歐班列達到了1,036列[34]

東線

更多資訊 方向, 始發城市 ...

中線

更多資訊 方向, 始發城市 ...

西線

更多資訊 方向, 始發城市 ...
Remove ads

未知口岸

成都-米蘭雙向,2018年8月10日成都首發,2017年11月底米蘭首發[68]

中歐班列「長安號」漢中─西安─歐洲。2021年3月31日陝西漢中始發,奔向西安,在西安港集結分撥後,將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前往俄羅斯莫斯科、荷蘭鹿特丹等地,構建高效聯結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經濟成效

中歐班列的運行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空運的二十倍,價格約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海運的六倍[3][69],另外比起貨機,中歐班列更加環保,僅次於水運;每運送一個40英尺(12公尺)長的貨櫃,列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貨機的4%[52]。雖然成本一般來說比海運較高一點是避不開的[70],更多可以看成中歐貨運的小補充,作為更靈活的選擇。其他好處包含班次穩定,能夠便利對交貨時限有要求的大宗高附加值電商、輕工產品及高科技電子裝置以及需要冷藏的葡萄酒等食品的運輸。[34]

因為中歐長途班列的出現,運輸大批次貨物不再只有海運、空運兩種選擇,中國中西部和歐洲中東部內陸成為了開放的前沿窗口。產品不再需要從內陸腹地運往沿海口岸,重慶、成都、武漢、阿拉木圖、布達佩斯、羅茲、華沙、布拉格這樣的內陸城市成了新的進出口集散地,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歐洲的中部也成為了跨國物流的新興市場[16],可是比起海空運能自由調節運能,受限於鐵路運貨在建設時已經決定最大容納能力,還有沿途基礎設施維護支出,陸運數量與成本控制挑戰性更高,這個缺點得仰賴加快速度與班次頻密度來解決[71]

2020年起全球海運和空運能力因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全球爆發而受阻,導致海運運費大幅上漲:如中歐航線疫情前價格為2,000多美元/40尺大箱,疫情後即使價格一路突破1萬美元/40尺大箱,船的艙位仍然供不應求。所以雖然有換軌與運量受物理限制等問題[72],但部分業者認為中歐班列在疫情後得到大量貨源,地方政府可逐步取消對中歐班列營運的財政補貼;亦有業者認為中歐班列在疫情過後,經計算和傳統空運海運相比,優勢依舊有限,中歐班列需最佳化營運以吸引更多貨源[73]。中歐班列因列車實施分段運輸、乘務無需隔離檢疫而成為國際貿易運輸的新寵: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運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和56%;2021年1-5月,中歐班列開行5,991列,運送57.3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9%和58%[74][75]

疫情趨緩的2022年情況又出現變化,海運業進行擴容,加上俄烏戰爭爆發等各種經濟與國際政治原因,導致陸運運輸的未來變化將較難預期[76]。為了解決此問題,上合「撒馬爾罕峰會」上,中吉烏班列取得突破,並正在可行性研究,預計2023年在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的第十週年開工建設,成為新的線路選擇[77]

運輸量

  • 雲南通過班列已通達全球20餘個國家(地區)。僅2019年上半年,雲南洲際班列貨運量就同比增長81.8%。[78]
  • 廈門從海滄站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66列,裝車3,014輛,貨物價值約2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開行列數增長88%,裝運量增長196%。[79]
  • 根據中國國家鐵路營運商的數據,2021年,中歐班列共開行了15,183趟列車,運送了146萬個20英尺標準箱(TEU),十年前中歐班列僅為17趟。[80]
  • 自2013年長三角地區中歐班列(蘇州至華沙)首次開行至2023年8月,長三角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逾2萬列,運送貨物超200萬標準箱。[81]

另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