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國軍子弟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民國國軍子弟學校中華民國國軍於1948年至1950年代在臺灣自辦的中、小學統稱,大致可分為陸、海、空軍級其他單位附設之子弟學校,其中以空軍子弟學校數量最多,部分是隨國民政府遷臺而在臺復校。國防部於1965年為減輕軍中負擔,通令三軍自辦的子弟學校移交地方政府接辦[1]。因此,國軍子弟學校至1967年皆改由縣市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國民學校;之後於1968年因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再改為國民小學,而海青初級中學則改為代用國中

學校列表

陸軍附設子弟學校

陸軍子弟學校原為孫立人將軍及其配偶張晶英在1939年創立於貴州省都勻市,校名為「陸軍新編第38師官兵子弟學校」,不久後改稱「誠正小學」。在1948年遷臺復校於高雄鳳山,當時含初中部定名為「陸軍總司令部附設誠正小學」。1958年2月,學校改由高雄縣政府接辦,改制為「縣立鳳山中學」、「誠正國民學校」。

更多資訊 現在校名, 位置 ...

海軍附設子弟學校

在台灣最早設立的的海軍子弟學校是1948年設立於馬公市的「海軍第二造船所員工子弟學校」,之後陸續改稱「海軍子弟學校第二分校」、「海軍總司令部附設澎湖小學」,並在1965年改由澎湖縣政府接辦並遷至中山國小現址[2]。位在高雄左營的海軍子弟學校原是在1948年由前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創立於南京市的「南京市海軍青年子弟學校」。於1949年2月在高雄左營重新組校並先設小學部,全名是「海軍總司令部附設高雄小學」,簡稱「海總附小」。之後在自立新村另設「海軍子弟學校第一分校」,因此又被稱為「自立分校」,現址位於明德國小西側。海總附小於1950年增設中學部,1951年設立「海青初級中學」。海總附小在1966年8月改由高雄市政府接辦且遷校於現址,並為了紀念創辦人而命名為「永清國民學校」。1968年因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海青初級中學被徵用為代用國中,於1979年改制為「私立海青工商」[3][4]

更多資訊 現在校名, 位置 ...

空軍附設子弟學校

空軍子弟學校原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周至柔在1934年創立於浙江省杭州市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附設子弟學校」,在1946年共計列管16所空軍子弟小學,在1948年有33所。空軍部隊在1948年隨國民政府遷臺後,在臺灣各地設立15所空軍子弟小學,之後正式名稱定為「空軍總司令部附設(地名)小學」,簡稱為「空小」,例如臺北空小、新竹空小等。國防部在計畫將自辦學校移交地方政府後,空軍總部在1966年4月7日正式公告臺北懷生、桃園陳康、新竹戴熙、臺中省三、嘉義志航、虎尾拯民、臺南志開、岡山兆湘、筧橋、屏東鶴聲、東港以栗、花蓮鑄強、宜蘭南屏等校名,其皆來自空軍先烈的名字;同年8月1日,新竹、虎尾、岡山、東港、花蓮、宜蘭等6校移交地方政府接辦,1967年8月1日再將其他7校移交地方政府接辦[1][5][6]

更多資訊 現在校名, 位置 ...
Remove ads

聯勤附設子弟學校

聯勤總部在小港、羅東的被服廠有設立附屬子弟學校,供被服廠員工子女就讀,其學雜費全免。聯勤司令部附設宜蘭羅東小學位於羅東鎮的廠區內(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南側),設立於1952年,然而在1959年即廢校[8]。聯勤總部附設高雄小港小學設立於1950年,位於當時高雄縣小港鄉,而小港被服廠原為1928年成立的青島被服廠。聯勤司令部附設高雄小港小學在1958年由高雄縣政府接辦,更名為「青山國民學校」。

更多資訊 現在校名, 位置 ...

國防部情報局附設子弟學校

國防部情報局附設子弟學校設立於1952年,原稱「立人小學」,於1954年改稱「雨聲小學」以紀念戴笠,於1965年由陽明山管理局接辦。

更多資訊 現在校名, 位置 ...

其他

備註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