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屆立法院
1948-1993年中華民國立法院任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1屆立法院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的首屆立法院,由全國50個省市及地方選出。該屆立法委員任期原應自1948年5月起至1951年5月止,但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的大陸控制,進而導致無法進行改選。政府遷台初期該屆立法委員在無法源依據的情形下繼續行使職權,經釋字第31號解釋事後追認,嗣又依《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舉行了6次增額補選,直到1991年修憲後,才終於在1993年正式解散,故又被謔稱為「萬年國會」。[1][2]第1屆立法院任期長達近半世紀,經歷90個正常會期及2次的臨時會,共有10任的立法院院長。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
Remove ads
沿革
-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選出第一屆委員[1],委員們於5月8日自行集會於南京市國民大會堂,並選舉孫科與陳立夫為立法院院長、立法院副院長。中國共產黨拒絕參與選舉,政黨僅有中國國民黨、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獲得席次。
- 1948年,第一會期、第二會期,於南京國民大會堂召開。修正《立法院組織法》,將常設委員會增加為21個。[2]
- 1949年,第三會期、第四會期,於南京、廣州召開。[1][2]部分委員對離寧至穗召開持不同意見。[3]:825月,龍文治赴廣州報到,被暗殺於廣州。
- 1950年,立法院隨國府遷臺,立委陸續抵達臺北,達到法定人數,第五會期、第六會期於臺灣臺北中山堂召開。修正《立法院組織法》,將常設委員會整併為12個。[1][2]
- 1950年12月,由蔣中正政府主導、陳誠內閣建議總統諮商立法院,由第一屆立委繼續行使立法權。[4]隔年2月,第七會期於臺北召開。
- 1951年7月,召開第一次臨時會。9月24日,中國國民黨成立立法委員黨部。[5]:27
- 1952年4月,陳誠內閣再度建議總統諮商立法院,由第一屆立委繼續行使立法權。[4]7月召開第二次臨時會。隔年2月,第九會期於臺北召開。
- 1953年4月,陳誠內閣三度建議總統諮商立法院,由第一屆立委繼續行使立法權。[4]9月,蔣中正批准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續行職權[6]:大事年表VIII,12月,立院通過修改國大開議法定人數,減為三分之一。[7]:1內政部長黃季陸於立院表示,修訂國大開議人數對總統副總統選舉無影響。[8]:1隔年2月,第十一會期於臺北召開。
- 1954年,陳誠內閣函請司法院解釋立委任期。[4]司法院作出釋字第31號解釋,[4]立法院得以成為長期不改選的萬年國會。[9][10]2月,第十三會期於臺北召開。
- 1957年,行政院提撥臺北市中山南路1號房產為立法院新址。
- 1960年,立法院遷入臺北市中山南路1號房舍。[11]
- 1962年,新建立法院議場竣工啟用。
- 1969年,依該年3月修訂之臨時條款第5條及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從臺北市及臺灣省增選11席委員。國民黨獲8席,無黨3席。
Remove ads
- 1972年,依該年3月修訂之臨時條款第6條及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辦法,由總統遴選及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出共51席增額委員。此後增額立委每三年改選。[11]
- 197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依臨時條款選出第二次增額委員52位。[11]
- 1978年12月原訂進行第三次增額立委選舉,選前遭到蔣經國總統依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一項,下令延期舉行。因短期內無法開放選舉,黨外人士由議會路線轉向群眾路線,隔年於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
- 198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依臨時條款選出第三次增額委員97位。[11]國民黨獲79席,黨外聯誼會7席。
-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依臨時條款選出第四次增額委員98位。[11]國民黨獲83席,黨外聯誼會5席。
- 1983年,群賢樓竣工啟用。
- 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依臨時條款選出第五次增額委員100位。[11]國民黨獲79席,民進黨第一次參選,獲12席。
- 第七十九會期,1987年2月2日,民進黨籍委員組成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
- 1988年3月,院會首度流會。4月,院會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朱高正攀上主席臺,對劉闊才揮拳。[12]中國國民黨籍增額委員組成集思早餐會。
- 1989年,由李登輝政府主導、俞國華內閣提案的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自願退職條例三讀通過。立法院成立立法諮詢中心。
- 1989年,依臨時條款進行第六次增額選舉,民主進步黨獲21席。第八十五會期起,在野黨首度跨過15席連署提案門檻。
- 1990年,中國國民黨籍增額委員組成新國民黨連線。同年,立法院向中華救助總會洽借大樓作為青島會館,後被稱為青島一館。[13]
立法委員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