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保阿昌族鄉

中国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下辖的民族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保阿昌族乡map
Remove ads

九保阿昌族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1],當地以漢族阿昌族傣族德昂族傈僳族為主。

快速預覽 九保阿昌族鄉, 國家 ...

歷史沿革

Thumb
1968年的梁河縣城衛星圖,左下為縣城遮島,右上為九保

九保舊稱蠻幹,元屬南甸路軍民總管府,因地處要衝,長期是地方酋長的駐地[2],明朝設立南甸宣撫司後一度作為司衙所在地[3]。元末明初,蠻幹地為麓川所並,1413年「析麓川地」後,分出南甸州,蠻幹屬之,1444年升南甸宣撫司。清時,隨南甸宣撫司隸屬騰越州(後升騰越廳),因是交通要道,騰越鎮左營、騰越州判駐於此,嘉慶年間建城垣,故稱南甸營南甸城[4]:81-82。1913年,李根源將蠻幹漢族區(包括南甸城在內)劃入騰衝縣城關鎮,將其作為騰衝縣城的一條街,取名為「九保」(因騰衝縣有一至八保街)[5]:117。1950年時,為騰衝縣第三區(荷花區)第十村(九保村);1952年區劃調整,改為第三區九保鄉;1955年再改為九保鎮(鄉級)[6]:51-54。1956年11月15日,劃歸梁河縣,屬河西區九保鎮,九保為區政府駐地。1958年10月22日,梁河全縣併入騰衝,1959年屬遮島公社九保大隊,九保為公社駐地。1961年,恢復梁河縣制,屬遮島區,縣境設九保、丙蓋、安樂三個鄉,區政府駐地九保。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地行政調整,1969年,改名紅旗公社。1971年,恢復九保大隊。1984年,設九保區,轄九保鎮、勐宋、安樂鄉及丙蓋、勐科、橫路3個阿昌族鄉[7]。1988年2月,改名為九保阿昌族鄉[8][9]

九保原有六座城門,出身於九保的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曾委託民國政要為九保城門題字,「北平門」由黎元洪題寫,「右安門」為岑春煊題寫,「左寧門」為于右任題寫,「西康門」為章太炎題寫,「太平門」由章士釗題寫。由於戰事及修路,六道城門今已被毀,當地政府在右安門、北平門、左寧門原址重新豎立起新門[10]

Remove ads

地理農業

九保阿昌族鄉屬亞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1390毫米,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288天,乾濕季節較明顯。當地種植水稻甘蔗蓮藕油菜等農作物,特產有甘蔗茶葉姬松茸、蓮藕、草果、蔬菜、核桃鯰魚[11]。當地古茶樹資源主要分布於九保安樂行政村的從干村,有少數野生種古茶樹[12][13]

行政區劃

九保阿昌族鄉下轄以下村級行政區劃單位[14]

九保村、橫路村、勐科村、安樂村、丙蓋村和勐宋村。

民族

九保阿昌族鄉是中國三個阿昌族民族鄉之一(另外兩個是戶撒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15]),是梁河縣城的近郊鄉。全鄉面積156平方公里。當地少數民族以阿昌族、傣族、德昂族、傈僳族等為主,阿昌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27.6%(2012年)[16]。當地保持著阿昌族語言、服飾和文化和過傳統阿露窩羅節的習慣[16]

中國傳統村落

2013年8月,九保村被評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著名人物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