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世界遺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
Remove ads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日語: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製鉄・製鋼、造船、石炭産業/めいじにほんのさんぎょうかくめいいさん せいてつ・せいこう、ぞうせん、せきたんさんぎょう),該遺產群分布在日本九州等地的8個縣,共包含23個建設於幕末明治時代的工業設施,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快速預覽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概況

明治工業革命的遺蹟大致分布在山口福岡佐賀長崎熊本鹿兒島岩手靜岡8個縣中的11個市[1]。時間跨度大致為1850年至1910年,涉及鋼鐵冶煉、造船、煤炭等行業[2]。該遺產群最初的申遺名稱為「九州、山口的近代化工業遺產群」,是對日本九州、山口地區近代化遺產工業發展遺產的總稱,之後由於追加了部分遺產,遂將名稱變更為「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的推薦名稱為「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製鐵、鋼鐵、造船、煤炭工業」。5月4日,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宣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已將「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 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的23處設施列入申遺「建議名單」。2015年7月5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採納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建議,以「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鋼鐵、造船和煤礦」的名稱,將其接納為世界遺產遺產名錄。[3]

Remove ads

登錄標準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對「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給出的推薦理由是:「這是西方工業化成功傳播至非西方國家的先例,並且在1853年至1910年短短50多年期間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照ii、iii、iv類標準將其列為世界遺產候選名單[4]。最終該遺產群以ii、iv類標準登錄。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5]

構成情況

九州、山口的近代化工業遺產群分布在日本九州·山口地方的8個縣,共包含23個工業設施,主要劃分為八大類。[1]

萩城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Remove ads

鹿兒島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Remove ads

韮山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釜石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佐賀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長崎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三池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Remove ads

八幡

更多資訊 名稱, 地點 ...
Remove ads

落選的設施

以下設施在初選中被列入遺產群,但最終提交時並未進入申報名單[30]

  • 官營八幡製鐵所:東田第一高爐遺址、西田岸壁(福岡縣北九州市)
  • 舊伊藤傳右衛門邸(福岡縣飯塚市
  • 築豐煤礦:舊三井田川礦業所伊田豎坑櫓、伊田豎坑第一、第二煙突(福岡縣田川市
  • 舊高取家住宅(佐賀縣唐津市
  • 新波止炮台遺址(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 祇園之洲炮台遺址(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 六連島燈台(山口縣下關市
  • 前田炮台遺址(山口縣下關市)

地圖

Thumb
萩(萩城工業化初期遺產群)
(萩城工業化初期遺產群)
鹿兒島(集成館)
鹿兒島(集成館)
佐賀(三重津海軍遺址)
佐賀(三重津海軍遺址)
釜石(橋野鐵礦山)
釜石(橋野鐵礦山)
長崎(長崎造船廠、高島煤礦、格洛弗故居)
長崎(長崎造船廠、高島煤礦、格洛弗故居)
大牟田・荒尾・宇城(三池煤礦、三池港、三角西港)
大牟田荒尾宇城(三池煤礦、三池港、三角西港)
北九州・中間(八幡製鐵廠)
北九州中間(八幡製鐵廠)
伊豆之國(韭山反射爐)
伊豆之國(韭山反射爐)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爭議

日本將該遺產群以「展示明治時期重工業發展歷史的工業革命遺產」名義申報世界遺產名錄,但是其中包含了軍艦島、舊官營八幡製鐵所、松下村塾等設施,涉及到了奴役勞工、戰俘和軍國主義思潮等敏感話題,引發了中國和韓國的抗議[2][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使用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被強征的勞工。中方反對把日方申報的相關工業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

韓國方面認為,「23處設施中,包括7處日本強征朝鮮半島勞工的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近6萬朝鮮半島勞工被迫在這些廠礦內從事非人勞作,以致大量人員死亡。」同時,韓國總統朴槿惠在會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時,針對日本希望將「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一事直接表明了反對態度。[32]

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期間,韓國派出以外交部第二次官趙兌烈為首席代表的遊說團體與日方代表展開角逐,原定於當地時間2015年7月4日進行的審議,因韓日未能就「是否將『強征朝鮮人勞役』一詞寫入申遺材料和簡介中」達成一致意見,而延遲一天進行。最後,在正式審議表決前,韓日達成共識,日本在附加文本中承認曾強征朝鮮半島居民,並許諾設立信息中心紀念遇難者。韓國終未阻止最終表決[33]

2020年,日本在東京設立介紹明治時期工業遺址的日本產業遺產信息中心,但韓國方面認為該信息中心否認強征勞工事實,不過是在炫耀自己的明治時期的工業化成就。2021年6月7日至9日,調查團考察日本產業遺產信息中心後編制報告,要求日方如實介紹韓籍勞工曾被強制勞役的事實以及日本政府有關強征勞工的政策。2021年7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線上召開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全體會議並一致通過決議,對日本未能履行在宣傳端島等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時充分向外界告知強征韓籍勞工歷史的承諾深表遺憾[34][35],要求日方進行改善[36]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