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佐賀市
日本九州佐賀縣內的最大都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佐賀市(日語:佐賀市/さがし Saga shi */?)是日本九州佐賀縣內的最大都市,同時也是佐賀縣的縣廳所在地。佐賀市位於佐賀縣東南方[2],東北部為脊振山地,南邊則為有明海,市中心位於佐賀平原的中心位置附近。當地在過去的令制國時期屬於肥前國,原本只是一個以水運與農業為主的小村莊。自從佐賀城建立之後,當地成為佐賀藩的城下町,並開始發展工商業。目前佐賀市人口已達23萬,是日本唯一特例市地位的縣廳所在地。
佐賀市最早設置於1889年(明治22年),在平成大合併時期,先後與周邊的諸富町、大和町、富士町、三瀬村、川副町、東與賀町、久保田町合併。
Remove ads
地理
在2005年10月合併了原佐賀郡的村鎮之後,成為南北狹長型的城市。北方隔著脊振山地與福岡縣福岡市、前原市為鄰;東邊與佐賀縣的神埼市相鄰;東南方以筑後川為界與福岡縣大川市、柳川市為鄰;西方則連接著佐賀縣的小城市、多久市和唐津市。[3]
整個轄區的北半部屬於脊振山地,是地勢較高的地區。[4]南半部大部分都是海拔100公尺以下的佐賀平原,嘉瀨川以南北向通過平原連結,南方的有明海漲潮與退潮差異相當大。在平成大合併之前,佐賀市的轄區大都在南方的平原上,也由於位在低海拔地區的關係,所以自古以來就是相當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域;不過也因為洪水帶來大量含有養分的土壤,讓這裡成為主要的農業耕種地帶。
轄區內主要的山地與河流如下:
- 山地
|
|
|
- 河川與湖泊
流經轄區內的河流有嘉瀨川、多布施川、佐賀江川以及筑後川等;在山區有多處的小水池,並無明顯的大湖泊。不過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區有許多小支流的灌溉用蓄水池與灌溉水道,是個一整片相當肥沃的土地。[5]
Remove ads
佐賀市的氣候屬於比較溫暖的內陸型氣候區域,整年的平均溫度約攝氏17.3℃。依照平成16年(2004年)的紀錄來說,年間的降雨量為1,987.5公釐,北方的三瀬地域年間降雨量約2,400公釐,中央到南方地域部份的佐賀平原年間降雨量約1,800公釐,與其他縣市比較起來,是個降雨量比較多的地方。[3]也因為受到地形的影響,北部都是高地、山群所包圍,南方缺口為有明海,所以明顯的在冬季最低氣溫的溫度很低,而夏天時最高氣溫也很高,這是屬於內陸型的天候特徵。[5]
Remove ads
歷史

佐賀平原大約在2,000年前左右,有一大半都是屬於有明海的海底,換句話說,目前佐賀市市中心位置,在遠古時代是一片大海,也因此現在市內也有許多地區依然保有像是大島、平島、愛敬島等與海島有關的地名。因為河川帶來大量土砂的沖積,加上若干人工的圍墾工程,形成了現在肥沃的佐賀平原,殘留下來的就是許多如網狀一般發達的灌溉水道與蓄水池。
根據古籍《肥前國風土記》[註 1]的記載,日本武尊巡視九州時來到這裡,看到這裡有著許多高大的楠木,而且長得非常茂盛、繁榮,所以認為這裡是個「榮之國」(栄の国‧さかえのくに),之後這裡就稱為「佐嘉郡」(さかのこおり),而最終演變為「佐賀」這個地名。[5]
佐賀這一帶在日本古時令制國中是屬於肥前國,戰國時期主導這裡的戰國大名為龍造寺,1608年(慶長13年),在龍造寺衰退之後,由其重臣鍋島直茂就任此地的藩主,並於現在的佐賀市建立佐賀城是為「佐賀藩」,石高35萬7千石[8]。
1871年(明治4年)廢藩置縣後,一度單獨設置佐賀縣,旋被合併為伊萬里縣,隔年伊萬里縣改名為佐賀縣,並將縣廳從伊萬里轉設到佐賀。但是1876年(明治9年)又被合併為三瀦縣,不久後三瀦縣再被併入長崎縣。直到1883年(明治16年)佐賀縣再度獨立設縣,佐賀市再度成為縣廳的所在地。[5]
Remove ads
- 1889年4月1日:實施市町村制,設置佐賀市,除當時的佐賀市以外,現在的轄區在當時包括:[9]
- 1899年6月6日:古瀨村改名為巨勢村。
- 1922年10月1日:神野村被併入佐賀市。
- 1935年11月3日:蓮池村改制為蓮池町。
- 1953年4月1日:南川副村改制為南川副町。
- 1954年3月31日:西與賀村、嘉瀨村、兵庫村、巨勢村、高木瀨村被併入佐賀市。
- 1954年10月1日:北川副村、本庄村、鍋島村、金立村、久保泉村被併入佐賀市。
- 1955年3月1日:東川副村與新北村合併為諸富町。
- 1955年4月1日:
- 蓮池町被廢除,部分地區被併入佐賀市。
- 南川副町、中川副村、大詫間村合併為川副町。
- 1955年4月16日:春日村、川上村、松梅村合併為大和村。
- 1956年9月30日:
- 小關村、南山村、北山村合併為富士村。
- 西川副村被併入川副町。
- 1959年1月1日:大和村改制為大和町。
- 1966年10月1日:
- 東與賀村改制為東與賀町。
- 富士村改制為[富士町 (佐賀縣)|[富士町]]。
- 1967年4月1日:久保田村改制為久保田町。
- 2005年10月1日:佐賀市、富士町、大和町、諸富町、三瀨村合併為新設置的佐賀市。
- 2007年10月1日:川副町、東與賀町、久保田町被併入佐賀市。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人口
依據2005年(平成17年)10月1日的調查報告顯示,佐賀市的人口總數共有206,967人,總戶籍數為77,853戶。由人口推移方面來看,一直到1995年(平成7年)為止,人口都有增加的趨勢,但是在1995年之後人口開始減少,反而戶籍數有增加的傾向;可以由此判斷,這是因為小家庭化的進展,以及單身的戶籍增加所致。[5]
同樣在2005年的調查中,少年人口(0歲-14歲)、生產年齡人口(15歲-64歲)與老齡人口(65歲以上)分別佔有15.1%、64.4%、20.5%;且少年人口有逐年減少的傾向,而老年人口有增加的趨勢。[5]
根據2000年(平成12年)10月1日的資料紀錄,在佐賀市中登記的外國人總數為871人。其中以中國籍人口307名最多,其次為韓國籍(南北韓共計)的255名,菲律賓籍64名,美國籍30名,其他國籍203名以及無國籍或國籍不詳12名。[10]
經濟與產業
2000年(平成12年)的國勢調查資料顯示,佐賀市的就業人口中,第一產業約佔5.4%,第二產業約佔21.5%,第三產業約佔72.9%為最大比率;從1985年(昭和60年)開始,第一產業的比例持續下降中,而第三產業的構成比例卻持續的增加。[5]
1990年(平成2年)從事農業的人數有27,928人,耕地面積達722,330公畝。到了平2000年,農業人口減少到20,493人,而經營的耕地面積更減少到630,848公畝。[5]
製造業的廠房也在持續的減少,而就業員與出貨金額同樣也是持續減少的狀態,但是在2002年卻轉為增加。根據官方的工業統計,工廠從2000年時的410間,2001年降為377間,一直到2004年已經只剩315個工廠;而從業員由2000年的10,550人,一路下降到2002年的9,319人,翌年後才稍微增加,至2004年時為9,388人。生產金額也由2000年的約2041億日圓下降到2004年的1,931億日圓,最低的時候是2002年的1,820億日圓。[5]
商業的銷售金額起伏並不會很大,在平成大合併之前一般都能維持在每年7,500億日圓以上。到佐賀市觀光人數從2000年起每年都保持著成長,成長率都保持在約1%以上。相對的參訪觀光設施的人數也是逐年增加的趨勢。[5]
Remove ads
交通
![]() |
![]() |
- 高速道路
- 長崎自動車道:金立服務區 - 佐賀大和交流道
觀光資源


- 佐賀國際熱汽球大會佐賀: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 這裡每五十年有一次徐福大祭。
學校
- 國立
- 私立
- 佐賀短期大學
- 佐賀女子短期大學
國際交流
佐賀市的姐妹都市與友好都市締結狀態:[11]
本地出身之名人
- 政治
- 文化
- 演藝
- 體育
- 其他
註解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