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于朦朧墜樓案
2025年中國大陸男藝人墜樓身亡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9月11日,中國大陸男藝人于朦朧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棟住宅大樓墜落身亡,終年37歲,于朦朧工作室同日傍晚證實死訊。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其死因受到大量質疑,網上出現各種難以查核的傳言。于朦朧家屬以及北京警方分別於9月16日及21日宣告于朦朧是「酒後意外墜亡」,但詳細案情至今尚未公布。同時,中國多個社交平台限制相關討論,警方亦宣布查處多名「造謠者」,但輿論風波未有平息,演變為針對中國內地演藝圈「潛規則」及言論審查的公共爭議。[4][2][3][5]
</noinclude>
|  | 
Remove ads
背景
于朦朧1988年6月15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6]。他最初以歌手身份進入演藝圈,2007年參加《我型我秀》,2013年再度參加《快樂男聲》並獲得全國總決賽第十名,隨後正式出道並簽約天娛傳媒[7]。其雖原本立志走歌手道路,但因缺乏發表音樂作品的機會,他逐漸轉型為演員。他在2015年《太子妃升職記》受到關注,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進一步走紅,其後陸續在多部古裝劇中擔任主要角色[8]。
據南方報業旗下「南方+」報導,近年于朦朧的演藝事業不太順利,很少有擔任主演的新作品播出,直到2024年才有所好轉[6]。其最新作品《長夜行》於2025年6月下旬剛完成拍攝,而早在2017年已拍攝完成的歷史劇《風起大漠》則至其逝世時仍未能播出[6]。于朦朧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中國央廣總台的2025年端午特別節目,他與牛駿峰、王佑碩、衛然三人合唱歌曲[6]。
企查查資料顯示于朦朧名下共兩家公司,包括「東陽鮮萌影視文化工作室」和「上海起萌影視文化工作室」,但已分別在2024年底和2025年7月先後註銷[9][6]。此外,據南方+報導,「上海起萌影視文化工作室」已申請註冊多條「于朦朧」商標,涉及啤酒飲料、顏料油漆等類別[6]。
于朦朧生前最後一次上線新浪微博是在2025年9月10日晚上9時31分[9][6]。中國大陸媒體引述網傳消息指,于朦朧的墜樓地點為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的「陽光上東小區」18號樓一單元門口外,該樓位於小區北側[1]。據房地產中介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該小區被視為「老牌豪宅」,居住有多名演藝人士,其中事發的18號樓共有30多層樓高[10]。該小區屬於朝陽區將台派出所的轄區[11]。
Remove ads
案發
2025年9月11日上午11時許,網路自媒體「名偵探小宴」在新浪微博發佈貼文,引述知情人士稱,于朦朧當天凌晨在北京墜亡[6][4]。但這篇貼文同日(11日)下午便被刪除[12][6]。貼文全文如下:
| “ | 今天小宴收到消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太子妃升職記》主演于朦朧今天在北京墜樓身亡。知情人對小宴透露,于朦朧9月10日和五六個好友在朋友家吃飯,9月11日凌晨2點多于朦朧回臥室睡覺並把門反鎖了,凌晨6點左右朋友散場沒看到他,走到樓下發現了屍體,有個遛狗的鄰居看到並報警,據悉他兜里還裝著朋友的兩個勞力士手錶,紗窗被于朦朧扣開了,目前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6] | ” | 
墜樓消息的初始來源極難確認[4]。據南方報業旗下「南方+」報導,于朦朧的死訊最早是由「名偵探小宴」披露[6]。但有多家媒體報導,在「名偵探小宴」爆料前,已有IP屬地歸屬北京的網民發文指「YML跳樓自S了」(原文如此)[9][6]。
當天,相關消息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一度登上榜首[13][9]。有網民透露,于朦朧墜樓地點是北京朝陽區的陽光上東小區(詳見背景一章)[11]。
同日中午,極目新聞根據網傳事發地點,聯繫該小區的物業管理處,對方未聽清記者的詢問便連連聲稱「不清楚」。該報道指,事發小區所屬的社區的工作人員亦表示不清楚此事,建議聯繫警方。[11][14]
極目新聞及《瀟湘晨報》同日中午相繼聯繫事發小區所屬的將台派出所,對方均回應稱無法答覆此事的情況,其中《瀟湘晨報》被派出所告知「不用問了,等著看新聞吧」;派出所建議記者聯繫公安局負責新聞或宣傳的部門,但兩家媒體都未能撥通該部門的聯繫方式。[11][15]
紅星新聞同日下午2時許報道指,該報從「北京一小區」物業管理人員獲悉,該小區18號樓當天早上有人墜樓。該報道稱,有網友向該報記者爆料稱,于朦朧生前居住在上述小區,但未知是否墜樓者。報道也指出,將台派出所表示,無法對外告知具體情況,「以後續官方通報為準」。[16]
極目新聞記者在事發當日(11日)下午前往事發小區實地採訪,發現事發住宅樓的5樓有一扇窗戶的窗紗破損,窗簾已被拉上。有小區清潔工向該報記者表示,曾在當日早上6時許看到18號樓一單元有人躺在地上,有警員在場處置,「當時已經被蓋上了,7點多救護車過來帶走了」;一名外賣員也向該報記者表示曾在早上6時許看到18號樓有人墜樓[1]。該報道亦引述現場兩名自稱于朦朧粉絲的人指出,有人在現場附近獻花,但花束不久即被移走[1][4]。
《揚子晚報》記者也在事發當日下午前往墜樓現場,圍觀人群中一名老太太受訪表示,她的朋友當日早上6時許帶狗散步時,因狗嗅到血腥味而發現有人墜樓。她引述友人稱,當時死者倒臥地上,口鼻出血,身旁留有一大灘血跡。她並指出,隨後有人下樓並用衣物覆蓋死者的臉,並自稱是死者友人;後來保安隊長撥打救護電話,現場隨即被警方封鎖,至上午9時許才解封。報導同時指出,現場血跡在下午已被清理,可以看到涉事房間的紗窗有破損[8]。
此外,《揚子晚報》記者上樓查證時發現,涉事住宅樓的玻璃窗可輕易打開,外層紗窗則很難打開,但記者感到紗窗質料並不牢固,若有人不慎靠上,紗布可能撕裂。報導稱,難以判斷破損究竟是因意外還是人為所致[8]。
Remove ads
事發當日(9月11日)下午6時許,于朦朧工作室在微博發表訃告,確認于朦朧於當日墜樓身亡,並表示警方已排除刑事可能[6]。聲明中寫道:
| “ | 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大家,我們深愛的朦朧,於2025年9月11日墜樓身故。經警方工作,已排除刑事嫌疑。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堅強。[6] | ” | 
原定於9月12日晚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的節目《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1柳永》,因于朦朧在其中飾演柳永的中青年時期角色,事後已臨時更換為《我們的河山》[18]。
悼念
于朦朧的死訊在華人演藝圈及網路社群引發震動,多名圈內好友與合作對象先後在社交平台發文悼念。于朦朧的好友、男歌手華晨宇事發次日(12日)在微博發出黑色蠟燭符號[19],21日登上佛山音樂節舞台演出時,舞台設計中出現「白色墜落人形」畫面,均被指是悼念摯友[20]。曾一同拍攝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女藝人楊冪和迪麗熱巴均發文悼念[21]。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高泰宇亦公開追思,而同為2013年《快樂男聲》參賽者的寧桓宇與張陽陽也表達了哀痛之情[22]。于朦朧的好友、中國大陸女編劇兼製片人汪俞岑發文悼念時稱于朦朧是「精神支柱」,並公開于朦朧與她的對話截圖,稱她在2019年及2023曾兩度企圖自殺,皆被于朦朧勸止[23][24]。王鏘、印小天、張雲龍、趙櫻子、宋妍霏及艾福傑尼等藝人亦透過社交媒體表示震驚與不捨[18]。
9月29日,于朦朧的啓蒙教師孫德榮在新北市新莊區的地藏王菩薩廟舉行「為于朦朧超渡法會暨追查真相說明會」,他稱該廟以替人申冤聞名[25][26]。10月17日,孫德榮在新北市為于朦朧舉行安靈收魂法會,以「天會亮的!」為主題,大批民眾前往悼念[27]。孫德榮表示,法會結束後將不再發表相關文章,讓于朦朧「安靜地走完最後一程」[28]。
Remove ads
輿論風波
自于朦朧死訊傳出後,中國社交平台上已出現各種質疑聲音,而在于朦朧工作室證實死訊後,該訃告貼文收到超過39萬則評論,當中不僅表達了惋惜,亦要求查明真相。[2][4]
據中央社和BBC中文網總結,網民的質疑圍繞于朦朧死因是否「意外墜樓」,主要流傳的說法是,于朦朧因對抗中國大陸演藝圈的「潛規則」而遭到「虐殺」,並涉及權貴參與迫害等[4][2]。但相關陰謀論均無法通過民間調查核實[4]。
據《外交政策》和中央社報導,部分傳言指控中國官員通過娛樂圈洗黑錢,並流傳于朦朧死前持有涉及演藝圈黑幕的「紅色USB」、在墜樓前曾遭虐待等[2][29][30]。多家媒體引述中國作家魯班的微博貼文,他羅列出諸多疑點,認為種種跡象表明事件屬「他殺」[31][30]。BBC中文網報導,中國民眾持續進行「網路判案」,針對于朦朧最初死訊中提到的墜樓前夜的聚餐,網民嘗試推論出可能涉及哪些參與者、是否涉及權貴等等,但其真實性無法查證[4]。
于朦朧在2016年拍攝電視劇《軒轅劍之漢之雲》期間吊威亞失控墜落而留下陰影,他亦曾承認自己恐高、「在東方明珠上都不敢動」等[32][33];有網民因此質疑于朦朧不敢跳樓自殺[32][34]。中國大陸女編劇汪俞岑在微博發貼文悼念時,也提到「你恐高,又那麼怕疼不是嗎?[24][23]」
據多家媒體報導,網路曾流傳多張手機截圖,聲稱是于朦朧的屍檢報告,但其內容有重複和矛盾之處,被質疑是虛假訊息[35][36]。
Remove ads
于朦朧的啟蒙老師孫德榮9月12日發文悼念,認為要釐清于朦朧生前的遭遇,鏟除娛樂圈的潛規則,並號召粉絲與業界團結追索真相,讓于朦朧「走得有尊嚴」[30][37]。
香港演員陳曉東9月13日在小紅書發文,質疑為何在場人士至今未有人公開發聲,並批評這種沉默近乎冷漠,呼籲警方進行公正調查,然而該貼文次日已消失[30][38][39]。半個月後,網路流傳陳曉東再度發貼文聲援于朦朧,但陳曉東本人隨後澄清是假訊息[40]。
台灣歌手甄妮在社交平台發八字貼文:「荒謬世代,自取滅亡」,並在留言區提到于朦朧,感嘆演藝圈現實宛如《魷魚遊戲》一樣黑暗[30][39]。另一位曾和于朦朧合作過的演員李亭哲則於9月16日晚間的直播中嚴厲抨擊「在場友人」不敢發聲,並認為「越是隱瞞,反而越讓人懷疑」[41]。電影製作人「向太」陳嵐在直播時,面對網民留言要求發聲,則僅以「這個講不了」回應[30]。
事發五天後,即9月16日晚間,于朦朧工作室在微博發表署名為「朦朧母親」的聲明,稱于朦朧死因是「飲酒意外墜樓」。該聲明稱,警方已將調查情況告知家屬,後事亦已處理完畢,並呼籲外界停止揣測,希望能早日恢復平靜生活[30][42]:
各位關心于朦朧的朋友:
我是于朦朧的母親。近日,我經歷了巨大的悲痛,愛子于朦朧因飲酒意外墜樓,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哀傷之中。公安已將調查情況向我進行了通報,後事已處理完。我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一意外事件,不再進行猜測。我也希望早日回歸平靜的生活,懷著對朦朧的思念,努力過好每一天。相信這也是朦朧的心願。
最後,希望朦朧在天堂平安。再次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的人。
——朦朧母親 泣告
2025年9月16日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警情通報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2025年9月21日)
事發十天後,9月21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發佈警情通報,將此案列入「淨網2025」專項行動的一環。通報稱,一名37歲于姓男子「酒後意外墜樓身亡」,多人在網上編造散播虛假訊息和影像,公安機關已立案查處。通報舉出三宗案例,指三名涉事人員均承認編造謠言,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同時警方也對其他涉及造謠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理」[43]。警方通報還舉例,涉及的謠言包括:
- 「大佬要潛規則他,狗腿子替大佬組的局,他被灌醉後侵害,想不開跳樓」;
- 「于某某被吊在高樓,活活拔掉指甲、開膛破肚,被丟下樓」;
- 「監控被人為毀壞,背後有挺大勢力,現在于某某母親和妹妹都被控制起來了」;
- 「于某某被人從窗口推下」;
- 「于某某墜樓前被虐待」;
- 「于某某母親被經紀公司暴力驅趕」等[43]。
警方同時強調,事件發生後已立即展開調查,經過現場勘查、法醫檢驗、調查訪問及調取監控錄像後,排除了刑事案件嫌疑,並已將調查情況通報家屬,家屬對結論「無異議」[2][43]。
儘管于朦朧母親和朝陽警方先後發聲明「闢謠」,但未能平息中國網友的質疑,各種陰謀論持續發酵[2];香港01引述網民質疑,于朦朧的母親是否在壓力或威脅下才發表相關言論[30]。BBC中文網報導稱,部分網民認為,官方通報內容過於簡略,未提供完整的現場勘查資料或監控畫面,難以釋疑,認為其功能更接近「闢謠」而非「公佈真相」[4]。
Remove ads
案發兩天後,即9月13日,新浪微博就此事件發佈公告,指平台已清理超過4300條內容,超過60個帳號被禁言或關閉,微博稱其涉及「煽動粉絲舉報、編造傳播陰謀論」等違規行為[44][45]。
9月20日下午,國家網信辦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已指導北京市網信辦約談新浪微博,指其涉及「在熱搜榜單主榜高位呈現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訊息內容」等問題[44]。同日,中央網信辦再宣佈約談社交平台快手,同樣涉及上述問題[46]。同日稍晚,微博及快手均回應稱,誠懇接受當局的批評意見,並雙雙宣佈成立專項整改小組[47]。
9月23日晚,微博再就事件宣佈進一步整頓行動,刪除逾10萬條違規內容,對一千多個帳號實施禁言或關閉,並暫停1.5萬餘個帳號的評論功能,理由是涉及「惡意炒作」「惡意挑動負面情緒」等違規行為,平台亦呼籲用戶舉報違規內容[48][49]。
同日(9月23日),繼微博、快手被約談,中共中央網信辦再宣佈約談今日頭條及UC瀏覽器,指是針對兩平台「在熱搜榜單中呈現的不良訊息內容」[50]。
據Newtalk新聞報導,9月25日,微博以于朦朧的微博粉絲後援會社群內含有「非法內容」為由,向該社群的管理者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在三日內清理,否則將永久封鎖。據報導,超過80名粉絲在一天內手動隱藏了近6萬則貼文,但最終仍未能避免平台的大規模刪除,過往悼念于朦朧的貼文悉數消失。此外,由於其姓名在平台上被列為敏感詞,部分粉絲遂以「小魚」等代稱繞過審查,以繼續發表相關言論。[51]
據BBC中文網報導指,中國大陸網民通過表情符號、諧音、代稱、漢語拼音字母、翻轉圖片等方式,接力傳播關於于朦朧的各種未證實訊息;而在微博、抖音等平台限制相關討論後,有中國大陸網民轉向Facebook、Threads等海外平台討論,但他們的發言仍遵循規避審查的習慣,使得中國大陸以外的網民難以理解。報導形容,中國大陸網民的討論焦點從于朦朧的死因逐漸轉移,矛頭指向中國權貴階級。[4]
據中央社引述中國異見人士「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稱,在「文旅北京」與「中國法院網」等中國官方社交媒體帳號的評論區,帶有暗示性的留言如「一定要從窗外飛出去嗎」亦被迅速刪除[2]。中國大陸國台辦在10月21日開設Facebook專頁後,其貼文收到大量含有「于朦朧」字眼的留言[52]。
Remove ads
影響
對於最初死訊聲稱于朦朧墜樓前夜曾與多人聚餐,中國網民推論出多名涉案人士,但均無法核實[4]。
被網民指控涉案的中國大陸導演程青松在事發翌日(9月12日)發文否認傳言並表示已經報警,他強調自己不認識于朦朧,並上傳了他在案發前一天(9月10日)與演員田海蓉相約聚餐的微信對話截圖,藉此證明自己當晚不在場[53][54]。9月29日,田海蓉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不認識于朦朧,並批評程青松貿然將他們之間的微信對話記錄「斷章取義地刪減後以截圖形式公開」且拒絕刪文,令她和家人持續遭受網暴,她並宣佈已委託律師起訴程青松和其他涉及誹謗的網民[55]。10月10日,田海蓉再發貼文,披露她與程青松的微信對話記錄、就餐小票等,強調自己無法作為「時間證人」[56][57]。同日晚,程青松發貼文向田海蓉道歉,解釋自己為何刪去部分對話紀錄,並強調會報案並起訴造謠者[58]。
于朦朧的經紀公司天娛傳媒旗下藝人高泰宇和范世錡均否認涉案,其中高泰宇表示已報警處理[59][60];范世錡則表示,已委託律師所向多名發佈虛假言論的微博用戶提出訴訟[61]。
中國大陸女演員宋伊人亦被捲入相關輿論,她透過律師聲明否認涉案,並已報警處理[62]。
製片人兼導演方勵也被質疑涉案,網傳他在案發當天(9月11日)離開北京,引發揣測;他翌日(12日)回應稱是因公事離京出差,並否認傳言指控,表示不認識于朦朧[63][64]。9月21日,北京勞雷影業在微博發貼文稱,因應網民對方勵的造謠誹謗,已經取證並報案[65]。
據《澳門日報》9月14日報導,程青松、高泰宇、方勵三人的社交平台賬號均異常,需「特別方式」才能搜尋查看,引發質疑。報導也提到,編劇極光光關閉了其社交平台貼文的留言功能。[64]
據《揚子晚報》報導,9月14日網上流傳「北京卿歡國際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一份公告,當中宣佈不再與「程青松」「李明(藝名:極光光)」和「姚洋(藝名:高泰宇)」三人建立任何商業合作關係,理由是「基於內部管理和戰略發展需要」。報導指,該公告被質疑有「蹭熱度」之嫌。[66]
據《自由時報》翻攝Threads,指預計海外中國民主人士於9月20日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外出現針對于朦朧之死的示威活動,並將此案與要求中共問責相連結[67][68][需要較佳來源]。
9月21日,全球性非政府組織阿瓦茲發起「為于朦朧討公道」全球連署,這項連署要求進行全面、獨立且透明的調查,連署文質疑于朦朧之死不尋常。連署強調,若指控屬實,這不僅是一場藝人身亡悲劇,更是對人權與公共安全的嚴重侵犯。連署也呼籲人權觀察與國際特赦組織關注藝人人權[69]。據Newtalk新聞報導,這項連署的參與人數在10月18日達成了50萬的目標[70]。
評論
對於網傳的數名「共同飲酒者」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瀟湘晨報》引述律師觀點指出,若飲酒過程中存在強迫勸酒,或未能妥善護送醉酒者返家等行為,涉事者可能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71]。《羊城晚報》則引述2024年北京一男子在酒吧與友人飲酒後墜亡案件,最終死者承擔74%責任,其餘責任由店家、邀約者和同飲者共同承擔,法官判決時指出,當共飲活動使人自控意識降低、處於危險狀態時,其他共飲者應承擔照顧和救助的義務[72]。
對於北京警方的通報,BBC中文網質疑它未有依慣例詳細公佈案情,不同於以往豐縣八孩母親事件等「重大輿情事故」時的反應;該文章也指出,近年中國的警方通報已逐漸取代新聞報導的話語權,成為官方在突發事件中統一訊息和輿論的手段[4]。極目新聞在警方發布通報前曾撰評論文章指,面對質疑,警方應及時公開案情,因為此事件屬公共事件,也不乏相關先例[73]。《聯合報》主筆室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北京警方僅「闢謠」而始終未公佈詳細案情和證據,自然無法釋除公眾疑問,也難以推翻傳言[74]。
對於事發後網路上流言四起,《新京報》評論文章認為現今網路訊息極易虛構、有利可圖,部分網民為博取流量而無底線地散播陰謀論,導致此事件呈現謠言與臆想先行、事實真相被混淆的模式[75]。《上觀新聞》評論文章認為部分網民受情緒和獵奇心驅使,不願冷靜客觀看待事實;該文章批評陰謀論製造者並非關心于朦朧,反而是在二次傷害逝者家屬[76]。BBC中文網的評論指出,在中國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民眾對當權者的不滿轉化為對特權階級的關注,類似中國女星虞書欣和哈佛畢業生蔣雨融等輿論風波[4]。
對於中國當局嚴格管控輿論,美國《外交政策》認為當局的審查本身也成為了輿論風波的一部分,反而引發更多陰謀論和憤怒,遂需要進一步言論審查,形成惡性循環[29]。中央社報導形容,當局在案情細節未公開時大量刪除貼文和評論,進一步引發了外界質疑[2]。三立新聞引述媒體人藍述的觀點指出,當局此舉可能是由於此事件臨近十一國慶及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等敏感政治日程[7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