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惡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惡礁(中國大陸、香港作五方礁,英語:Jackson Atoll,直譯:「傑克遜環礁」,菲律賓語:Bahura ng Quirino,直譯:「基仁諾礁」,越南語:Bãi Hải Sâm/𣺽海參,直譯:「海參灘」),是南海南沙群島東北部一組圓形珊瑚環礁,直徑約10.5公里,由五方頭、五方南、五方尾、五方西、五方北等礁石組成。退潮時五個礁石出露,環繞一水深18.3—47.6公尺的礁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越南、菲律賓均聲稱對其擁有主權,目前仍為無人礁。
Remove ads
名稱
北惡礁的英文名稱為「傑克遜環礁」(Jackson Atoll),為紀念英國皇家海軍少將亞瑟·蘭伯特·傑克遜(Arthur Lambert Jackson)[1]。他專長水文測量工作,曾於1928年作為易洛魁號(HMS Iroquois)考察船指揮官前往南海危險地帶進行勘測[2]。有中國資料把它翻譯為「捷勝礁」[3][4]。
北惡礁的早期英文名稱為「北惡作劇礁」(North Mischief Reef),最有可能是在19世紀中期,由經常往來南海區域的飛剪式帆船「惡作劇號」(Mischief)發現並以其船隻命名[5][6]。最遲在1861年的海圖就已有此名。當時有兩組礁石以「惡作劇號」命名[7]。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其中「N. Mischief」被翻譯為「北惡礁」,即是五方礁;「S. Mischief」被翻譯為「南惡礁」[8]。1939年,日本佔領南沙群島,把此礁命名爲「五礁」,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9][10]。
1947年10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Mischief Reef」(南惡礁)更名爲「美濟礁」,但北惡礁卻不在表內[11]。
198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此礁定名為「五方礁」,旁註當地漁民習用名稱「五孔」或「五風」[12]。1987年廣東省地名委員會編寫的《南海諸島地名資料彙編》稱因為有五個地方有礁石,所以被海南漁民稱為「五孔」或「五風」[4]。
菲律賓方面稱為「基仁諾礁」(他加祿語:Bahura ng Quirino)。越南則稱為「海參灘」(越南語:Bãi Hải Sâm/𣺽海參)。[13]
Remove ads
歷史
- 北惡礁所處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更路簿蘇德柳抄本載:「自羅孔去五風,用壬丙子午,更半收,對南」,「自五風去斷節,用壬丙,四更收,對南」,「自五風去魚鱗,用辰戌,四更收,對東南,半路有線一隻,名曰半路線」,「自五風頭去半路線,用乾巽,二更收,對東南」。
- 1928年,英國調查船HMS Iroquois(船長A.L. Jackson)在北惡礁等島礁考察。
- 1933年,英國調查船HMS Herald再次在北惡礁進行秘密考察。[2]
- 1936年-1937年,日本調查船Katsuriki號在北惡礁進行短暫考察,後繪製「新南群島海圖」(IJN-HO 525)。
- 1989年5月,中國科學院南沙考察隊乘「南鋒703號考察船」在北惡礁考察,並埋設「中國科學院南沙考察隊」的科學考察標誌。
- 1990年5月,中國科學院南沙考察隊乘「實驗3號考察船」再次考察,並在五方北埋設考察標誌。
- 1994年4-5月,中國科學院南沙考察隊再次考察並登上北惡礁。
- 1995年3月23日,菲律賓炸毀中國在北惡礁等島礁設置的測量標誌。
- 據2011年6月2日菲律賓媒體報道[14],2011年2月25日,F/V Jaime DLS, F/V Mama Lydia DLS和F/V Maricris 12三艘菲律賓漁船在北惡礁拋錨,中國海軍560艦(東莞艦)對其進行驅趕喊話。菲律賓媒體聲稱560艦對F/V Maricris 12進行了射擊。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否認以上報道,指出是海洋考察船在進行正常的研究活動。
Remove ads
2016年3月2日,菲律賓媒體報道「中國已控制北惡礁」,文中指出中國在北惡礁部署五艘艦船,阻止菲漁民靠近;並稱中國艦船停留在北惡礁已逾月余。[15]中國外交部則表示,「2015年底,一艘外國漁船在中國南沙群島北惡礁附近擱淺。船東多次嘗試拖走該船未果,最後決定放棄該船,並拆走了船上主要設備。為避免該船長期擱淺影響航行安全,損害海洋環境,中國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近期派救撈船赴北惡礁將擱淺船隻拖帶出淺,後予妥善處置。操作過程中,為保障航行安全和作業條件,中方對作業海域附近漁船進行了勸離。作業完成後,中方船隻已返航。 」[16]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特納則表示,注意到中方船隻在北惡礁附近海域活動相關報道,希望中方不要使用海軍恐嚇該海域其他國家的漁船。[17]
直到2016年3月3日,菲律賓外交部及國防部指出「中國艦艇『已經撤離南沙北惡礁』」[18][19]。而中國外交部則指出,「不存在中國海軍恐嚇別國漁船情況」,「個別國家在沒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況下,對中方進行不實指責,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20]。《環球時報》將此與仁愛礁作比較[21]。2016年3月6日,菲律賓外交部確認中方船隻已撤離北惡礁,並未建設新設施及填海造陸[22]。
地理
北惡礁位於北緯10度27-32分,東經115度41-48分範圍內,位於馬歡島南偏西11海里,鱟藤礁西南22海里,半路礁西北29海里,祿沙礁東北23海里。
北惡礁是南海開放型干出獨立深海中型環礁。礁體平均直徑約10.5公里(長軸NE-SW方向長11.5km,NW-SE方向寬10.5km),面積約80km2,礁坪200-600m不等,累計干出面積約6.3平方公里。[23]
潟湖面積69.3平方公里,水深18-48公尺,湖底平坦,坡度平緩(坡度2-4°),北淺南深,底質珊瑚砂和珊瑚塊。未見礙航點礁,可作大船錨地。通常認為潟湖共有六個潮汐通道(口門),總長度10公里(占礁體周長總長的30%,屬開放型)。口門水深10-20公尺,除西北口門外,其他口門大型船隻進出自如。缺點是屏蔽性差,泊穩條件差。
潟湖內有錨地,但天氣惡劣時不起保護作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