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戴斯培
法國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戴斯培(法語:Alexandre Desplat,1961年8月23日—),是一位出生於法國巴黎的現代音樂家。目前他主要擅長的領域是為影視作品配樂,並因此獲得多個國際大獎或大獎的提名。他是一位法國、希臘的混血兒。
Remove ads
事業
亞歷山大·戴斯培青年時於巴黎音樂學院就讀,師從Claude Ballifs學習作曲,也跟隨著名希臘作曲家色納基斯(Iannis Xenakis)學習,隨後赴美繼續研修作曲。美國的生活成為他日後為好萊塢電影所寫出的流暢生動的爵士風格樂句的源泉。
1985年起,開始為喜劇電影Ki lo sa?寫作配樂,這是他的第一部正式電影配樂。從此,戴斯培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專職的電影配樂作曲家,至今已寫下超過50多部優秀的電影音樂作品。
與他合作過的電影著名導演有:Jacques Audiard, Marleen Gorris, Patrice Leconte, Stephen Frears, Richard Loncraine, 李安等人。
戴斯培在2000年代較受矚目的電影音樂包括:電影《英女皇》(The Queen)、《盧仁的防衛》(The Luzhin Defence)、《卡薩諾瓦》(Casanova)、《面紗》(The painted Veil)、《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黃金羅盤》(Golden Compass)、《諜對諜》(Syriana)、《防火牆》(Firewall)等等。
因於1996年及2001年為法國導演Audiard的兩部電影所作的配樂非常成功,獲得法國「凱薩電影獎」的兩次提名。 2003年,他為美英合拍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所寫的配樂,為他帶來了全球性的國際聲譽。因該片,他獲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及歐洲電影獎的提名,一舉奠定了他在好萊塢電影界的名望,成為他在電影配樂事業上的里程碑。
2005年起,戴斯培與法國導演Audiard再度合作,為其電影《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配樂,並因此獲得當年德國柏林影展的銀熊獎,一年後又一舉奪得法國凱薩電影獎。此後他又多次獲得金球獎的提名,如(《諜對諜》(2005)、《面紗》(2006)。最終以《面紗》的配樂奪得了第64屆金球獎的最佳原創音樂獎。他還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提名,《英女皇》(2007)、《班傑明的奇幻旅程》(2008)、《超級狐狸先生》(2010)、《王者之聲:宣戰時刻》(2011)、《亞果出任務》(2012)。
除在歐美獲獎外,他尚以《色,戒》一片的配樂,獲頒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2014年擔任第71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成為威尼斯影展史上首位作曲家主席[1]。2014年喜劇劇情片《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他首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2018年奇幻愛情片《水底情深》,他再次贏得該獎項。
Remove ads
副業
戴斯培受過系統而嚴密的音樂訓練,因此也是一位合格的指揮家。
與他合作過的著名交響樂團有:倫敦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等等。
除此以外,他還於巴黎索邦大學及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任教。1991年,戴斯培曾作為演員出演Josiane Balaskos的一部喜劇。
在電影《色戒》中的表現
在電影《色戒》中,按照李安的意願,戴斯培打破中華傳統民樂的範圍,將國際化的音樂感覺做為20世紀40年代上海氛圍的基調,並參照40年代經典電影配樂的概念,寫出符合李安頭腦中想像的「像敘事的抒情詩,少一點浪漫」,帶有「隱約不安的神秘感」的作品。[2]
戴斯培承認,一方面是因為片中演員湯唯的美麗,而使其有了靈感,寫成「靈魂出竅」的動人音樂;另一方面是因為其身為法國人,亦能領略在二戰中遭受法西斯蹂躪的慘痛歷史感情和個人感情世界之間的嚴酷衝突,從而能深入體會到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2]
亞洲版的電影與原聲帶中特別收錄由張學友所演唱的中文主題曲「淹沒」(Yang-Mou),該曲即是由戴斯培為《色戒》所作的主題曲的人聲版,由Thomas Chow以及James Schamus共同填詞,以漢語(普通話)演唱。
配樂作品
Remove ads
配樂作品(其他語言)
- 《Sous les pieds des femmes》(1997),法國電影
- 《Empty Days》(1999),(原名︰Rien à faire)法國電影
- 《Une autre femme》,法國電影
- 《Tous les chagrins se ressemblent》(2002),法國電影
- 《Paroles d'étoiles》(2002),法國電影
- 《Rire et châtiment》,法國電影
- 《Les baisers des autres》(2003),法國電影
- 《Le pacte du silence》(2003),法國電影
- 《Virus au paradis》(2003),法國電影
- 《Eager Bodies》(2003),(原名︰Les corps impatients)法國電影
- 《Les beaux jours》(2003),法國電影
- 《A Sight for Sore Eyes》(2003),(原名︰Inquiétudes)法國電影
- 《Le pays des enfants perdus》(2004),法國電影
- 《L'enquête Corse》(2004),法國電影
- 《Tu vas rire, mais je te quitte》(2005),法國電影
-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2005),(原名︰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法國電影
- 《Une aventure》(2005)
- 《Lies & Alibis》(2006),(原名︰The Alibi)荷蘭電影
- 《The Valet》(2006),(原名︰La doublure)法國電影
- 《When I Was a Singer》(2006),(原名︰Quand j'étais chanteur)法國電影
- 《Michou d'Auber》(2007),法國電影
- 《Ségo et Sarko sont dans un bateau...》(2007),法國電影
- 《親密的敵人》(2007),(原名︰L'Ennemi intime)法國電影
- 《色,戒》(2007),臺灣電影
- 《Largo Winch》(2008),法國電影
- 《Coco Before Chanel》(2009),(原名︰Coco avant Chanel)法國電影
- 《大獄言家》(2009),(原名︰Un prophète)法國電影
- 《The Army of Crime》(2009),(原名︰L'Armée du crime)法國電影
- 《The Well-Digger's Daughter》(2011),(原名︰La Fille du puisatier)法國電影
- 《Largo Winch II》(2011),法國電影
- 《My Way》(2012),法國電影
- 《現實》(2012),義大利電影
- 《情慾維納斯》(2013),(原名︰La Vénus à la fourrure)法國電影
- 《La Trilogie Marseillaise: Marius》(2013),法國電影
- 《La Trilogie Marseillaise: Fanny》(2013),法國電影
- 《法國戰戀曲》(2015)-Bruno's Piano Piece
- 《Don't Tell Me the Boy Was Mad》(2015),(原名︰Une histoire de fou)法國電影
- 《The Odyssey》(2016),(原名︰L'odyssée)法國電影
Remove ads
獎項
- 2006年:《黛妃與女皇》(提名)
- 2008年:《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提名)
- 2009年:《超級狐狸先生》(提名)
- 2010年:《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提名)
- 2012年:《亞果出任務》(提名)
- 2013年:《遲來的守護者》(提名)
- 2014年:《模仿遊戲》(提名)《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獲獎)
- 2018年:《水底情深》(獲獎)
- 2003年:《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提名)
- 2005年:《諜對諜》(提名)
- 2006年:《面紗》(獲獎)
- 2008年:《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提名)
- 2010年:《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提名)
- 2012年:《亞果出任務》(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音樂
Remove ads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