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黛妃與女皇

2006年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女皇 (電影)
Remove ads

黛妃與女皇》(英語:The Queen)是一部由史蒂芬·佛瑞爾斯爵士於2006年執導的電影,講述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海倫·米蘭飾演)在威爾斯王妃黛安娜車禍逝世之後,與首相東尼·布萊爾麥可·辛飾演)一段在幕後緊密合作的關係。當中,影片特別刻劃女王和首相兩人在處理黛妃之死一事上,為了同時保持王室的低調與滿足公眾熱切的關注,而要面對進退失據的窘局。此外,電影女主角海倫·米蘭憑此在2007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快速預覽 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

英國1997年大選,當選的東尼·布萊爾成為18年以來首位工黨首相。女王隨後在畫家為她繪官方人像畫的時候,就向畫家表達自己沒有選舉權而感到遺憾。而片中的女王也對東尼·布萊爾有點提防,這是因為東尼·布萊爾在選後提出要國家「現代化」,但東尼·布萊爾亦同時保證尊重王室的獨立地位。稍後,東尼·布萊爾首次前往白金漢宮和女王進行每周匯報,席間女王又指令他組織新一屆政府。

數個月後,威爾斯王妃黛安娜與男友多迪·法耶茲法國巴黎遇上車禍喪生,全英國即時一片愁雲慘霧,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白金漢宮,在宮殿外的欄柵前放下鮮花致哀。而東尼·布萊爾亦發表了一篇由副手阿拉斯泰爾·坎貝爾所寫的演辭,內容形容黛安娜是「人民王妃」,此話一出,遂為坊間所廣泛採用。

死訊傳出的時候,王室家庭正在女王位於蘇格蘭阿伯丁郡的宅第巴爾莫勒爾堡渡假。當聽到他們一向鍾愛有加的黛安娜香消玉殞,家庭中年長的成員無不感到心情複雜。電影中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認為,由於黛安娜在去年與她的兒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離婚,所以並不算是王室家庭中的成員,為此,她向東尼·布萊爾堅持,葬禮應該以「私人性質」交給黛安娜的後人辦理。經過一番的猶豫,女王又答允了兒子的請求,讓他乘搭女王飛行隊的飛機前往巴黎辦理後事,並把王妃的遺體運回英國。而查爾斯則保證黛安娜的靈柩一定會蓋上王室旗幟,而非一件「沒有裝飾的木盒」。

在倫敦,群眾的鮮花排山倒海般擠滿了王宮的欄柵外面,使得衛兵平日的換班儀式也要移到別處舉行。與此同時,英國的小報開始因為王室遲遲沒有向公眾發表任何弔唁,而不耐煩起來。至於查爾斯王子在黛安娜的遺體運返英國後,與東尼·布萊爾進行了簡短的談話,期間查爾斯同意東尼·布萊爾的看法,認為王室有必要更主動向公眾表達哀思。到個這時候,東尼·布萊爾的支持度已因為事件不斷急升,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幕僚,包括他的太太雪麗·布斯給予不少有用的建議所造成的,但這批幕僚大多傾向共和,更認為君主制已過時落伍。

然而,東尼·布萊爾並不熱情於共和,相反,他卻設法向王室家庭施以援手,以免他日王室泥足深陷而無可求藥。儘管他與王室的意見不盡相同,但他仍然對王室表示尊重,又對妻子對王室的態度加以叱責。(在稍後,東尼·布萊爾又表露自己是傳統主義者,支持王室,並對工黨黨內對王室的鄙視方針加以憤斥)。經過數天以後,面臨著與日俱增的沉重壓力,東尼·布萊爾向身在巴爾莫勒爾堡的女王提出幾道緊急措施,以期及時挽回民眾對王室的信心。這些措施包括,女王應出席黛安娜在西敏寺的公開喪禮、在白金漢宮以英國國旗半旗致哀(近400年以來首次)、以及親自在王宮發表電視演說,向全國臣民講述對黛妃之死的感受。

東尼·布萊爾的建議使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王太后伊莉莎白皆感到相當憤怒。他們認為,採取這些措施,將等同向那些瘋狂的傳媒毫無尊嚴的投降,到時王室必處於更嚴峻的困境。女王明白到他們的理據,但同時也有所保留。當她稍後和母后談話的時候,女王打趣地說社會的某些價值觀已經改變,統治者若果不能再理解人民就應該讓位,而王太后則叫女王不要忘記她當初成為公主時所下的誓言(即「無論長或短,我要獻出一生......為你們服務」)。

最後英女王返回倫敦,除了視察宮殿外堆積如山的鮮花外,又發表電視演說,講述黛妃的生活與工作。兩個月以後,東尼·布萊爾前往王宮作一次每周匯報,這時女王的支持度已經回復正常,但她相信自己將永遠無法從「那星期」回復過來。此外,女王又向東尼·布萊爾提醒到,支持他的民眾終有一日也會反過來反對他。開了一番玩笑後,兩人就走到了御花園,融洽地討論起施政國計來。

Remove ads

演員列表

更多資訊 演員, 角色 ...
Remove ads

製作

Thumb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由海倫·米蘭飾演。

本片劇本由彼得·摩根(Peter Morgan)所寫,百代電影公司製作。電影中飾演東尼·布萊爾麥可·辛(Michael Sheen)曾在2003年的電視劇集《The Deal》飾演同一角色,而該劇和本片都同樣由史蒂芬·佛瑞爾斯爵士擔任導演。

本片分別在英格蘭倫敦白金漢郡霍爾頓府(Halton House)和蘇格蘭高地取景拍攝。

女主角海倫·米蘭表示,由於自己的咀和女王同樣是微微下彎,所以只要戴上假髮眼鏡便已經貌似女王[2]。此外,她又在拍攝時觀看不少關於英女王的電影和紀錄片,並時常以女王的照片傍身,以使自己能夠模仿女王[3]。說話方面,美蘭又接受了大量的說話訓練,以便在電視講話中一幕完全捕捉女王的神髓。據編劇摩根所說,製作到尾聲的時候,一向習慣輕鬆倦怠的製作人員,見到美蘭卻恍如女王駕到,無不腰背挺直,雙手放後,恭候她的到臨。

歷史準繩

本片編劇摩根的資料來源,主要是透過與接近首相和王室的人士所進行的大量訪問而來。而這些訪問的資料大多是互相支持的,好讓摩根有足夠的資料想像劇情[3]

劇中的不少角色都被認為能夠反映出真人的性格。以雪麗·布斯為例,她對王室的敵視態度早為傳媒廣泛報導,例如《每日郵報》就曾經報導她拒絕行屈膝禮[4]。而據摩根所說,菲利普親王愛以「捲心菜」(cabbage)作為對妻子的匿稱[2]

本片對東尼·布萊爾也作了細緻的刻劃,例如在東尼·布萊爾私人辦公室內放置了一把電吉他,以說明東尼·布萊爾在大學時代曾經參加樂團。至於有一幕東尼·布萊爾在唐寧街10號穿著紐卡素足球會毛衣早餐,則反映了他是紐卡素的支持者。

雜記

  • 截至2007年3月2日,本片在美國賺得5280萬美元,在全球則一共賺得超過1億美元[5]。以製作開支僅1500萬而言,票房收益可謂十分之高。有趣的是,本片在獲得金球獎和廣泛發行以前,已經是一大成功。
  • 英國美國分別在2007年的3月12日和4月24日發行DVD。DVD將收錄製作花絮,裝作人員訪問和英女王的傳記。
  •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本人並沒有對電影給予任何評語,但表示不希望勾起當年傷痛的回憶,所以現在和將來都不會看這電影[6]
  • 海倫·米蘭得到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後表示,此獎應該是屬於英女王的。

獎項

更多資訊 年份, 頒獎典禮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