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阿和平協議
2020年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署的和平協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平協議》(英語:Israel–United Arab Emirates peace treaty),簡稱《以阿和平協議》,或稱《亞伯拉罕協定》(英語:Abraham Accords)[1],是由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2020年8月13日達成。如果簽署了協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會是繼埃及(1979年)和約旦(1994年)之後的第三個與以色列[2][1][3]簽署和平協議的阿拉伯國家,以及第一個簽署該協議的波斯灣國家。[4][5]該條約將解決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以色列同意暫時中止吞併約旦河谷的計劃。[4][6]
![]() |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背景
早在1971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一任總統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就曾將以色列稱為「敵人」[7]。2015年11月,以色列宣布他們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設外交辦事處,這是十多年來以色列首次在波斯灣國家中正式派駐人員。[8]2019年8月,在與伊朗的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以色列外交部長就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軍事合作發表了公開聲明。[9]
在達成該協議的前幾個月中,以色列一直在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秘密合作以對抗COVID-19大流行。歐洲新聞媒體報導說,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謹慎地從波斯灣國家那裡獲得了醫療設備。[10][11]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在2020年6月底報告說,兩國正在合作抗擊冠狀病毒,而摩薩德首領尤西·科恩曾多次前往阿聯。但是,幾個小時後,阿聯似乎對此不屑一顧,因為它表明這只是私人的行程安排,而非國際間的交流。[12]
川普政府終止伊朗核協議後,以色列對伊朗發展伊朗核計劃的擔憂加劇,德黑蘭否認了這一舉動。目前,伊朗在從敘利亞到葉門的代理戰爭中支持不同派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支持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聯軍打擊在該地區作戰的伊朗結盟部隊。[13]近年來,因為這些外部因素,這些國家的非正式關係大大升溫,並基於對伊朗核計劃和地區影響的共同反對,進行了廣泛的非正式合作。[14]
該協議也被正式稱為「亞伯拉罕協議」,以紀念亞伯拉罕,世界上三種主要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先祖。[15]
Remove ads
協議

2020年8月13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大臣安瓦爾·加加什(Anwar Gargash)宣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同意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協議,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應對兩國解決方案所面臨的威脅,特別是吞併巴勒斯坦領土並敦促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返回談判桌。他表示,他認為直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達成最終協議之後,耶路撒冷才會有大使館。[16]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說:「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使兩國關係全面正常化」。他們將互設使館和大使,並開始在包括旅遊,教育,保健,貿易和安全在內的廣泛領域進行全面合作。」[17]
川普、納坦雅胡和扎耶德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寫道:「這一歷史性外交突破將促進中東地區的和平,這證明了三位領導人的大膽外交和遠見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以色列的勇氣繪製一條新的道路,將釋放該地區的巨大潛力。」[1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表示將繼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該協議將保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兩國解決方案的前景。儘管達成了協議,但納坦雅胡表示,以色列對約旦河谷的主權主張仍在議程中,只是暫時凍結。[13]
扎耶德在推特上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以色列也同意合作,並為建立雙邊關係設定了路線圖。」[2]
Remove ads
反應

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正面回應
負面回應
立場中立
沒有回應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如果得到美國批准,他吞併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計劃「沒有改變」,但他補充說,這些計劃暫時擱置。[19]在協議達成之前,由於大多數以色列人和政府聯盟夥伴本尼·甘茨反對,吞併30%約旦河西岸的計劃已經被擱置。除了實際上在以色列控制下的巴勒斯坦人以外,還有數十萬以色列定居者居住在這些地區。[20]
甘茨感謝川普、內塔尼亞胡和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促成了和平協議的達成,他說,這表明中東國家之間希望穩定和相互合作的聯盟。這也體現了以色列對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的永恆願望,同時也提升了以色列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創造了地區更加美好的未來。[21]內塔尼亞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由於美國的要求,他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談判保密。[22]
阿聯駐美國大使尤塞夫·阿爾·奧泰巴發表了一份聲明,稱讚該協議是「外交的勝利也是該地區的勝利」,並補充道此協議如何「緩解現在的緊張局勢並為積極變革創造新的活力」[23][24]
巴林是第一個對這一聲明發表公開評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它對阿聯領導人表示祝賀,並對該協議表示讚許,認為這是「增加中東和平機會的舉措」。[25]
阿曼公開表示支持阿聯恢復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決定。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這是一項「歷史性」的協議。[26]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稱以色列和阿聯的協議是「可恥的」。[27]伊朗外交部隨後譴責這項協議是在巴勒斯坦人和穆斯林的背後捅刀子,並稱之為「危險」和「可恥」的。外交部還表示阿聯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並稱簽署該協議是「愚蠢」的行為,全世界都不會原諒這份協議,而它「無疑會令地區的抵抗軸心更堅強」。[28]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對該協議表示歡迎,並讚揚雙方為「實現該地區的繁榮與穩定」所做的努力。[25]
土耳其外交部強烈反對該協議,稱歷史和中東人民不會忘記阿聯的所作所為,這違背了2002年的阿拉伯和平倡議。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隨後表示,土耳其正在考慮召回駐阿聯大使甚至與阿聯斷交,以示報復。[29][30]但是,土耳其和以色列存在外交關係。
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當天發表聲明強烈拒絕和譴責這一協議,認為它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犯。哈馬斯也對協議予以譴責,認為它形同在巴勒斯坦背後捅刀,並聲稱該協議是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民所得到的「免費獎賞」。[31][32]
約旦外交部長艾曼·薩法迪表示,這個協議被遵守的前提是以色列應放棄任何吞併約旦河西岸地區的計劃,如果該協議能夠讓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的領土,它將使中東更加接近和平,否則只會加劇阿以衝突[33]。
歐洲聯盟對兩國建交表示歡迎,並重申支持中東地區出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協議。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說:「關係正常化不僅對於兩國有利,也對該區域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這兩個國家都是我們的夥伴。」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則在推特發文表示:「中止占領是正面的一步。這類計畫現在應該全部放棄。歐盟希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恢復談判,以達成依國際社會同意的標準為基礎的國與國解決方案。」[34]
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英國外相多米尼克·拉布則對此發表聲明:「這是歷史性的一步,見證了英國兩個好朋友之間關係正常化...最終,沒有什麼能取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直接對話。」[35]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對這一宣布表示慶祝,稱這是川普總統和全世界的一次「巨大勝利」,她說,兩國的外交關係表明「我們有多麼渴望世界和平」,中東國家也必須要明白「堅定反對伊朗這個支持恐怖主義頭號國家」的重要性[36]。
日本政府表示支持美國、以色列和阿聯所發表的聯合聲明[36]。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印度不斷與鄰近的西亞擴展雙邊關係,並一貫支持西亞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我們支持阿聯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全面正常化,因為兩國都是印度的重要戰略夥伴。」[36]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樂見有助於緩和中東地區國家緊張關係、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舉措。希望有關方採取切實行動,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重回平等對話談判的軌道。中方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將繼續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和獨立建國事業。」[37]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對這項協議在沒有與巴勒斯坦人協商的情況下就達成表示遺憾,儘管這項協議關係到巴勒斯坦人的未來。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還指出,這項協議並不能保證永久停止對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吞併。[38]
加拿大外交部長弗朗索瓦·菲利普對這項協議表示歡迎,稱它是朝著和平與安全的中東邁出的積極和歷史性的一步。[39]
哥斯大黎加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步,有助於實現和平,解決該地區的問題。哥斯大黎加外交部長魯道夫·索拉諾·基羅斯說,哥斯大黎加很高興地收到了這一消息,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哥斯大黎加的盟友,並希望今後繼續與哥斯大黎加合作。[40]
後續
巴勒斯坦政府召回該國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使。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表示,如果美國批准該協議,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吞併計劃「不會改變」,這些計劃只是暫時被擱置。[41][42]
參見
- 以巴和平協議(其中的「巴」是指巴林,而非指巴勒斯坦國)
- 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
- 約以和約
- 阿以衝突、以阿戰爭(其中的「阿」是指阿拉伯國家,而非專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經濟正常化協議 (2020年)(同期類似協議)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