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拉克內戰
2010年代一场战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拉克內戰(英語:Iraqi insurgency)指的是2011年美軍撤離伊拉克之後,其他伊拉克遜尼派武裝組織以及遜尼派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與伊拉克政府之間的戰爭。2011年至2013年期間,衝突以其他伊拉克遜尼派武裝組織襲擊什葉派群眾和什葉派領導下的伊拉克政府為主。[8]2014年內戰擴大,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於1月初攻佔了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6月時戰火更波及伊拉克北部和中部大部份地區。伊斯蘭國在短短幾星期內便攻陷了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中部大城提克里特和北部城市塔阿法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9]。數百萬伊拉克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文物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址不少亦遭到摧毀。
Remove ads
過程
- 1月5日,在巴格達和納希利亞,一連串的爆炸事件造成了73人死亡,149人受傷。在伊拉克南部城市針對什葉派穆斯林群體造成的爆炸事件造成了至少44人死亡,80人受傷。ISIS聲稱對此事負責。
- 1月14日,在巴斯拉,一個自殺式襲擊著在什葉派朝聖的人群中引爆了炸彈,造成53人死亡,141人受傷。
- 1月27日,在巴格達的一個送葬隊伍被自殺式襲擊者襲擊,造成了32人死亡,70餘人受傷。[8][8]
- 2月23日,在伊拉克的15個城市發生了一連串爆炸事件,共造成83人死亡,超過250人受傷。兩天後伊拉克伊斯蘭國聲稱對此事負責。
- 3月5日,在安巴爾省,一個偽裝團伙攜帶偽造證件打死27名警察,之後又懸掛了蓋達組織的戰旗。[12]
- 3月20日,一波在巴格達和卡爾巴拉進行的攻擊事件打死至少52人並造成超過250人受傷。伊拉克伊斯蘭國聲稱對此負責。[12]
- 4月19日,在伊拉克各地發生了20多起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6人死亡,炸傷近170人。ISIS聲稱對此事負責。[13]
- 6月4日,在巴格達一個什葉派基金會辦公室里,一名自殺式襲擊者殺害了26人,造成近200人受傷。之後在巴格達的中心地點,一個遜尼派宗教基金會遭到襲擊,但沒有人員傷亡。[14]
- 6月13日,一系列有組織的襲擊事件在伊拉克各地發生,共造成至少93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ISIS聲稱對此事負責。[15]
Remove ads
- 7月3日,在迪瓦尼耶、卡爾巴拉、塔吉和圖茲胡爾馬圖分別發生爆炸,造成40人死亡122人受傷。[16]
- 7月22日,在巴格達、馬赫穆迪亞和納傑夫發生的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了23人死亡,74人受傷。[17]
- 7月23日,在伊拉克各地發生了一系列襲擊事件,共造成116人死亡,299人受傷。ISIS聲稱對此事負責。[18]
- 7月31日,橫跨伊拉克襲擊事件造成24人喪生61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死於在巴格達的雙胞胎汽車爆炸襲擊事件。[19]
- 8月13日,一起在伊拉克全國發生的襲擊共造成至少128人死亡,超過400人受傷。[20][21]
- 9月9日,在伊拉克全國發起的一波攻擊中,有至少108人喪生,370人受傷。[22][23][24][25][26]
- 9月30日,伊拉克至少10個城市遭到襲擊,共造成37人死亡,打傷90餘人,其中大多為平民。[27]
- 10月27日,發生在古爾邦節的襲擊事件造成在各地度假的人被打死至少46人,打傷123人,主要發生在巴格達、塔吉、摩蘇爾和米格達迪耶。[28]
- 10月28日,古爾邦節的最後一天,在首都巴格達發生的一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共造成了15人死亡,33人受傷。[29]
- 11月6日,一個汽車炸彈在塔吉的陸軍軍事基地外爆炸,炸死31人,炸傷至少50人,其中大部分為士兵。這次爆炸的主要受害者為即將離開軍事基地的部隊以及參與軍隊面試的潛在的新兵。[30][31]
- 11月14日,武裝分子在伊斯蘭新年前夕發動了一場攻擊,共造成29人死亡,至少194人受傷。其中最嚴重的事故發生在吉爾庫克和希拉,至少七起爆炸事件造成19人死亡129人受傷。其他攻擊發生在巴格達、摩蘇爾、庫特、費盧傑和巴古拜。[32]
- 11月27日,七個汽車炸彈在伊拉克各地爆炸,共造成了至少29人喪生,126人受傷。[33]
- 12月16日-17日,為期兩天的跨越伊拉克北部和中部的連續襲擊事件造成了至少111人死亡299人受傷。其中在吉爾庫克、巴格達和圖茲胡爾馬圖的一系列爆炸造成了34人死亡,154人受傷。其他遭受襲擊的地方主要為摩蘇爾、塔爾米耶、迪瓦尼耶、杜賈爾村、提克里特和巴古拜等。此次襲擊主要針對警務人員和伊拉克軍隊成員。[34][35][36]
- 12月21日,遜尼派抗議開始。當日,遜尼派的財政部長拉菲·埃薩維在家裡遭到襲擊,他的數十名保鏢被逮捕[37]。在當月23日,幾千名伊拉克人集會抗議總理努里·馬利基,以回應他對的舉動對總統塔里克·哈希米和其他遜尼派領導人的影響。[38]
Remove ads
- 1月3日,在穆賽伊卜,一個汽車炸彈襲擊了準備返回卡爾巴拉的什葉派朝聖者,共造成28人死亡,60人受傷。在巴格達,一枚路邊炸彈在一輛麵包車旁爆炸,導致4名朝聖者死亡,15人受傷。[39][40]
- 1月15日至16日,15日,在費盧傑的一次自殺式襲擊造成了一名吏屬於伊拉克之子並且反對總理努里·馬利基的遜尼派國會議員和6名其他受害者死亡。兩天後,伊拉克財政部長拉菲·埃薩維在同一城市遭到的襲擊中倖存。[41]16日,在吉爾庫克的庫德民主黨總部旁,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引爆了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造成了26人死亡204人受傷。另一個類似事件發生在圖茲胡爾馬圖,造成了5人喪生40人受傷。當天的路邊炸彈還在巴格達、提克里特和拜伊吉造成至少24人死亡,44人受傷。[42][43]
- 1月22日至23日,22日,在巴格達及其周邊發生了一波襲擊,造成了至少26人死亡58人受傷。爆炸和槍擊不僅發生在首都,也同時在塔吉、馬赫穆迪亞發生。[44]第二天,在圖茲胡爾馬圖一個自殺式襲擊者在一個政治人物親屬的葬禮上引爆了炸彈,導致42人死亡,75人受傷。當天還發生的跨越伊拉克中部、北部的襲擊造成了7人死亡及8人受傷。[45][46]
- 1月25日,在費盧傑,遜尼派穆斯林反對總理努里·馬利基的示威行動變成了地獄,士兵向扔石頭的民眾開槍,導致7人死亡,超過70人受傷。隨後在費盧傑東郊發生的槍擊報復事件導致3名士兵死亡。安全部隊開始在高度緊張的時刻進駐,並且開始實施宵禁。在一份聲明中,馬利基敦促雙方保持克制,並指責在這一事件上不守規矩的抗議者。他還警告說,「一個崛起中的蓋達組織或恐怖組織可能正在試圖利用」這起事件帶來的緊張氛圍。[47][48]
- 2月3日,一枚自殺式汽車炸彈在吉爾庫克的省屬警察總部旁爆炸,造成至少36人死亡105人受傷。該市的警察總長賈邁勒·塔希爾少將也在爆炸中受傷,這位少將曾經在兩年前的恐怖襲擊事件中倖存。另外有三位襲擊者在試圖向安全部隊投擲手榴彈前被打死。若干在這起事件中倖存的官員報告說第一個襲擊者開著警車和穿著警察制服,當警衛在門口確認其身份時,襲擊者引爆了炸彈。[49][50]
- 3月4日,阿卡夏特伏擊發生,一支由伊拉克軍隊所護衛的敘利亞政府軍車隊遭到攻擊,導致48名敘利亞人和13名伊拉克人死亡。[51]3月11日,伊拉克伊斯蘭國承認此次襲擊由該組織發起。[52]
- 3月19日,在首都巴格達和伊拉克中部、北部的幾個主要城市發生的一系列襲擊事件致使至少90人死亡,240人受傷。這次襲擊主要針對什葉派平民,時間臨近伊拉克戰爭發起十周年。伊拉克伊斯蘭國後來聲稱對這次襲擊負責。[53]
- 4月1日,一枚油罐車炸彈在提克里特的警察總部爆炸,使得至少42人死亡67人受傷。當天一夥武裝分子襲擊了安巴爾省臨近阿卡茲的一座油田,殺死2名工程師後綁架了第三個人。當天發生的其他襲擊還造成了摩蘇爾的一名監獄典獄長死亡,包括圖茲胡爾馬圖市長和至少4名記者在內的11人受傷。[54]
- 4月6日,一名自殺式襲擊者襲擊了在巴古拜的遜尼派政治集會,導致22人死亡55人受傷。發生在伊拉克的其他襲擊事件導致7人死亡9人受傷,其中大多數為安全部隊成員。[55]
- 4月15日,2013年伊拉克省級選舉若干天前,在超過20個城市發生的一連串爆炸事件導致至少75人死亡350人受傷。[56]
- 4月23日至26日,23日,伊拉克軍隊對吉爾庫克城西哈維賈鎮的示威者營地發動攻擊,致使伊拉克各地發生了大量致命衝突和報復行為。[57]根據軍官所言,該次攻擊主要針對遜尼派武裝分子納克什班迪教團軍隊,該武裝參與了抗議活動。這次事件導致42人死亡153人受傷,其中大部分為抗議者,只有3名士兵死亡,7名士兵受傷。[57][58]這次事件引發的報復性襲擊很快席捲全國。伊拉克教育部長穆罕默德·塔米姆因為在其崗位上響應軍隊的行為而辭職,接著是科技部長阿卜杜勒·凱里木·薩馬拉伊。[57]納克什班迪教團叛軍隨後占領了巴格達北部170公里處的蘇萊曼貝科(Sulaiman Bek)鎮。在25日與安全部隊進行了大規模交火後,占領該鎮一天的叛軍邊抵抗邊撤離。持續4天的交火導致超過340人死亡600人受傷。[59][60][61][62]5月3日,聯合國迫使伊拉克政府公開這次事件的具體數據表明,該年4月該國因為暴力襲擊發生的死亡人數超過自2008年6月以來的任何一個月,包括117名安全部隊成員在內的712人在這個四月死亡。[63]
- 5月15日至21日,一系列的爆炸事件主要在伊拉克的中部和北部發生,另外伊拉克南部和極西地區也發生了零星的襲擊事件。這次持續將近一周的襲擊共造成了至少449人死亡,732人受傷。[64][65][66][67][68][69][70]
- 5月20日,伊拉克政府軍發起幻影行動,通過清除伊拉克與敘利亞及約旦之間的激進分子來切斷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機構與敘利亞努斯拉陣線之間的聯繫。[71]
- 5月27日,在巴格達發生了一系列爆炸事件,造成71人死亡,220餘人受傷。[72]
- 6月10日,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地區發生了一系列爆炸、槍擊事件,造成至少94人死亡,近300人受傷。[73]
- 6月16日,在伊拉克各地發生的一系列襲擊事件,造成至少54人死亡,170餘人受傷,其中大部分受害者位於伊拉克南部地區。[74]
Remove ads
- 9月21日,一系列汽車和自殺式爆炸襲擊發生在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地區,其中最大的一起攻擊針對的是在巴格達的一個什葉派主要聚集地舉辦的葬禮。這次襲擊共造成至少115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75]
- 11月1日,聯合國表示,伊拉克在該年10月共有979人因為暴力襲擊死亡,這一數字與9月份的相同。[76]
- 12月1日,伊拉克衛生部長和國防部長聲稱包括852名平民、53名警察和43名士兵在內的948人在當年11月死於暴力襲擊事件。聯合國後來指出,超過8000名伊拉克人在2013年因為暴力衝突失去了生命。[77][78][79]
- 12月4日,在吉爾庫克省,安全部隊與試圖攻占情報機構的襲擊者交火,導致2人死亡70人受傷。[80]
- 12月8日,發生在伊拉克全境的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了至少39人死亡,超過120人受傷。[81]
- 12月10日,在伊拉克的迪亞拉省發生了兩次致命襲擊造成至少18人死亡,其中發生在巴古拜的襲擊造成11人死亡。[82][83]
- 12月14日,據醫院和警方的消息,當日在各地舉行的什葉派的一個重要的儀式被炸彈和槍枝襲擊,導致大部分屬於什葉派穆斯林的14人死亡。[84]
- 12月15日,在伊拉克,有7人被若干起無關的襲擊殺死。在薩阿迪耶(Saadiyah)市一個政府雇員和他的妻子以及三個孩子被發生在他家裡的炸彈爆炸炸死。另一起襲擊事件發生在巴古拜附近的一個村莊,一名薩赫瓦(Sahwa)軍事集團的成員被槍殺,該軍事集團受到伊拉克政府的支持。[85]
- 12月16日,據警方的消息,一群武裝分子首先使用汽車炸彈襲擊了位於提克里特的市議會大樓,然後占領了該建築,有一名市議員和兩名警察在這起事故中喪生。[86]伊拉克安全部隊隨後包圍了該建築。隨後安全部隊與武裝分子發生了交火,有三名警察和三名武裝分子死亡。當天的另一起事件中,槍手殺害了在提克里特石油管道附近站崗的三名士兵。
當天在摩蘇爾的一輛公共汽車上的12人被武裝分子殺害。另外,在巴格達,五個汽車炸彈和一個吸附在一輛車上的黏性炸彈爆炸,造成至少17人死亡,超過40人受傷。[87][88]
Remove ads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民兵於2013年12月30日起於安巴爾省爆發軍事衝突。2014年1月初,ISIS更奪取了遜尼派重鎮費盧傑的控制權。[89]
2014年中,內戰演變成更大規模。6月6日,伊斯蘭國於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發動攻擊。6月10日,ISIS控制了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摩蘇爾。[90]防禦摩蘇爾的政府軍士兵被指於戰爭中拋下自己軍服和武器,並逃離自己的崗位。[91][92]摩蘇爾約有50萬居民淪為難民,逃往南面的巴格達和東面的伊拉克庫德斯坦。[92][93]不少被俘的政府軍士兵於斯派克營(COB Speicher)遭到IS的處決。[94][95]
6月12日,政府軍棄守北部主要油田吉爾庫克,伊拉克庫德族武裝部隊順勢接管了當地。[96]
11日,提克里特被IS攻下。[97]隨後,IS亦成攻佔北部城市塔阿法,[98]並一路南下逼近首都巴格達。政府軍與遜尼派武裝在巴格達郊外的巴古拜爆發激戰。[9]6月18日,ISIS攻入首都巴格達北部210公里處的拜伊吉煉油廠。為爭奪此伊拉克最大煉油廠,政府軍與遜尼派武裝爆發激戰。[99][100]
與此同時在西部,6月21日,IS於黎明前奪取了西部邊境城鎮加伊姆(Qaim)。伊拉克政府軍撤離當地邊防站。武裝分子因此可以攜帶武器於伊拉克及敘利亞兩國間自由出入,加強了他們向伊拉克中心地帶輸送人員和補給的能力。[101][102]西部城市魯特拜亦被攻佔。[103]隨後,伊拉克的遜尼派激進武裝又佔領了多兩個邊界關卡。一個關卡在敘利亞邊界,另一個在約旦邊界。[104]
其後,敘利亞軍機於24日空襲了伊敘邊界加伊姆通道伊拉克一側的目標,並空襲了在伊拉克境內更遠處的西部城市魯特拜。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對敘利亞空襲IS武裝目標,表示歡迎。[105][106]
6月28日,政府軍向北部城市提克里特的遜尼派武裝分子發動了一次反擊。[107]雙方爆發激戰。政府軍直升機對提克里特展開輪番空襲。當日,政府軍遭到頑強抵抗,被迫撤到附近一座小鎮。第二天,政府軍的地面部隊再一次向提克里特推進。[108]
聯合國稱,2014年的叛亂至六月底已造成了超過100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109]
在8月初時,ISIS在尼尼微省與庫德武裝部隊發生激烈交火。最終,庫德武裝部隊「自由鬥士」先後在祖馬爾鎮(Zumar)和辛賈爾鎮(Sinjar)被擊潰,被迫撤出當地。聯合國表示,多達200,000名平民在衝突中被迫逃離家園。[110]辛賈爾鎮當地雅茲迪教派的兩個聖地已經被ISIS搗毀。祖馬爾鎮兩個附近的油田亦落入ISIS手中,這使他們的軍事行動有了更多的資金來源。[111]在庫德部隊撤離後,ISIS也控制了摩蘇爾水壩。摩蘇爾水壩是伊拉克最大的水壩,為摩蘇爾提供大部份的電力。[112]
在庫德人武裝8月6日撤離尼尼微省的克拉克斯(Qaraqosh)後,ISIS一夜間佔領了該市。克拉克斯是伊拉克基督教社區最大的城鎮,有多至四分之一的居民為基督教徒。過萬名伊拉克基督教徒已逃離家園,到庫德斯坦自治區避難。[113]與此同時,在辛賈爾鎮淪陷後,4萬名雅茲迪教派教徒被困辛賈爾山,缺乏食物和水等資源。[114][115]
美國警告說,伊拉克境內的少數民族境況正變成「人道災難」。8月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他已授權對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極端武裝ISIS目標實施定點空襲,及對受到伊斯蘭極端武裝ISIS威脅的伊拉克地區提供人道援助的空投。歐巴馬表示,美國的空襲將瞄凖伊斯蘭極端武裝ISIS士兵,他們一旦向艾比爾進發,就將遭到空襲。[116]
8月8日,美國五角大樓稱,美軍已經開始對伊拉克北部的ISIS目標實施空襲。兩架美國F/A-18戰鬥機已經在艾比爾附近進行首輪空襲,對ISIS的火炮和拖帶其的卡車投下500磅的雷射制導炸彈。[117][118]同日,美軍再對ISIS又發動了兩次空襲。出動了無人駕駛飛機及F/A-18戰鬥機,分別擊中了ISIS的迫擊炮陣地及車隊。[2][119]並且以三架軍機總共向伊拉克難民空投了72包人道主義物資,共3.6萬個餐盒與3萬公升飲用水。[120]
次日,美軍再進行了新一輪的四次空襲行動,以戰鬥機和無人機摧毀了包圍辛賈爾山的一批ISIS的裝甲運兵車和卡車。[121][122]
8月10日,首批的英國人道主義物資被空投至辛賈爾山的難民。[123]美軍在艾比爾再進行了五輪的空襲行動[124][125],在美軍支援下庫德武裝部隊亦順勢展開反攻,奪回艾比爾附近兩個小鎮——馬克穆爾(Makhmur)與葛沃(Gwer)。[126]
在過去三天,在美國的空襲行動和庫德部隊幫助下,數千名雅茲迪人逃脫包圍,步行穿過敘利亞領土來到庫德人控制下的伊拉克邊境城鎮費希哈布爾(Fishkhabour),但仍有過數千名雅茲迪人被困在山上。[126][127]8月12日,大約十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士兵抵達伊拉克北部的山區,並在那裡待了24小時,以評估難民的狀況。美國國防部根據他們的回報表示,辛賈爾山被圍困平民的人道狀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仍然被困的難民比預期要少,許多雅茲迪人已經逃離了辛賈爾山。[128][129][130]
8月15日,庫德官員表示ISIS武裝分子在離辛賈爾山約45公里外的庫奇奧村莊,屠殺了80名拒絕皈依伊斯蘭教的雅茲迪人。[131][132]美國軍方表示,在接收到來自庫德勢力的報告後,便出動兩架無人飛機,在辛賈爾山附近襲擊並摧毀了被認為屬於「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兩輛汽車。[131][133]
8月16日,美軍戰鬥機及無人機在摩蘇爾水壩附近展開空襲。九次的空襲中共摧毀或損壞4輛裝甲運兵車(APC),七輛武裝卡車,兩輛悍馬車和一輛裝甲車。[134][135]在美軍戰鬥機支援下,伊拉克庫德部隊向摩蘇爾大壩附近ISIS陣地發動反攻。[136]
8月17日,美軍繼續在摩蘇爾水壩附近展開空襲ISIL恐怖分子,空襲摧毀了ISIS三架武裝車輛,一個架車載防空砲及一個檢查站。[137]8月18日,美軍加強空襲力度,以戰鬥機、轟炸機以及無人機在摩蘇爾水壩附近展開一共15次的空襲。摧毀了ISIS九個散兵坑、 一個檢查點、 6 架武裝車輛、一架輕型裝甲車輛及一台車載防空火砲。自8月8日起至18日為止,美國中央司令部已經進行了共68次空襲。68次空襲中有35次是用以支援摩蘇爾水壩附近的庫德部隊。[138]
8月18日,庫德人在美軍支援下,成功奪退ISIS武裝分子,並重新奪回摩蘇爾水壩。[139][140][141]
8月31日,伊拉克政府軍、什葉派民兵和庫德部隊合力,對包圍薩拉赫丁省阿莫利(Amerli)鎮的ISIS武裝份子發動反攻。美軍及伊拉克政府軍的戰機也提供支援。成功為阿莫利鎮共15000名居民解圍。[142][143]當地大部分居民是什葉派土庫曼人。ISIS武裝份子自六月起便圍攻該城長達兩個月,聯合國曾擔憂過阿莫利可能發生大屠殺。[144]
據統計,美軍自八月份以來已經先後在伊拉克北部境內展開了130次空襲行動。[145]
9月7日,美軍加大空襲力度,首次於伊拉克西部的安巴爾省實施空襲。美國戰機在伊拉克第二大水壩哈迪塞大壩發動了四次空襲。以協助伊拉克政府軍和親政府的遜尼派武裝守護大壩免受ISIS的威脅。[145][146]
9月10日,歐巴馬總統周三晚間表示,他將下令大幅度擴大針對ISIS的軍事行動,並有可對敘利亞境內發動空襲,以及向伊拉克增派近475名軍事顧問。並且會加強對打擊伊斯蘭國目標的盟國地面武裝的支持,但不包括敘利亞的阿薩德總統[147]。但歐巴馬再三強調,行動不涉及美國作戰部隊在外國的土地上戰鬥。[148]
在新政策下,美軍擴大空襲範圍。9月14日及15日,美軍分別在辛賈爾鎮及巴格達西南面兩處展開空襲,摧毀了ISIS的戰鬥據點,以支援伊拉克政府。[149][150]
9月19日,法國在伊拉克展開首次空襲行動。兩架陣風戰鬥機在摩蘇爾附近摧毀了ISIS的補給倉庫。[151] [152]
9月22日凌晨,美國與中東協友展開對敘利亞境內的ISIS目標的空襲行動。[153]
9月27日,英國、比利時、丹麥宣布加入空襲ISIS的行動中。 [154]
9月30日,英國戰機首次展開空襲行動。英國空軍派出了兩架龍捲風戰鬥轟炸機自賽普勒斯的基地起飛,摧毀了ISIS一個重武器陣地和一輛有武裝押運的卡車。[155]
10月2日,ISIS攻占了位於巴格達以西160公里的希特。 [156]
10月3日,澳洲內閣批准參與空襲ISIS,[157]
10月4日,繼希特以後,ISIS又攻下附近的庫拜薩。 [158]
10月9日,澳洲展開首次空襲行動,一架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投擲兩枚炸彈並擊中一個ISIS的設施。[159]
10月25日,伊拉克政府軍重新奪回巴格達約60公里的朱爾夫塞赫爾。同日,庫德武裝「自由鬥士」在以美國為首的空中支援下奪回摩蘇爾以西約70公里的祖馬爾鎮[160]。
11月2日,加拿大首次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發起空中軍事打擊,兩架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空襲了ISIS位於伊拉克中部城鎮費盧傑的據點,並投放了雷射制導炸彈[161]。
11月7日,4輛載有爆炸物的汽車沖入拜伊吉一個檢查點,造成包含當地警察防爆專家組負責人費舍爾·扎米里少將在內的4人死亡,6人受傷[162]。
11月9日至16日,伊拉克政府軍於9日成功推進至拜伊吉市中心,奪回控制了該鎮約50%的控制權。[163][164]在14日成功奪回控制了拜伊吉鎮大部份控制權後,伊拉克政府軍向距離市中心10公里(6英里)外的煉油廠推進,[165][166]並於16日最終奪回拜伊吉煉油廠。[167]
11月18日,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巴格達西部一個伊斯蘭國武器儲藏處緝獲大量武器。包括500公斤爆炸物、輕型和中型武器、伊斯蘭國黑色旗幟、通信設備和簡易爆炸裝置。這些武器是美國以空襲為掩飾通過空投提供給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起獲的武器中包括價值不菲的可穿透裝甲車的子彈,而通常這些武器是只能由美國提供給與五角大樓合作的夥伴。[168][169]
11月20日,伊拉克安全部隊與庫德武裝份子在什葉派民兵的支援下經過和伊斯蘭國兩天激戰重新控制了在首都巴格達東北方約120公里的薩阿迪耶市。[170]同日,有消息指伊斯蘭國在摩蘇爾的負責人拉德旺·塔勒布·哈姆多尼和他的司機在摩蘇爾遭遇空襲身亡,不過美方則無法確定哈姆多尼是否已經死亡。[171]
11月23日,伊拉克安全部隊、庫德武裝與什葉派民兵重新控制了賈勞拉和薩阿迪耶兩個城鎮 [172]
12月21日,庫德武裝和雅茲迪戰士在美國空襲支持下,橫掃辛賈爾山北側,成功打破伊斯蘭國對辛賈爾山五個月來的圍攻。並且向辛賈爾鎮挺進,嘗試奪回失地。[173][174]
2月12日,伊斯蘭國經數月的圍攻後,成功攻入位於安巴爾省的巴格達迪鎮,並威脅到類近的阿薩德空軍基地。該基地內駐守了約320位正在訓練伊拉克第7師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175]
2月13日,約20至25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對阿薩德空軍基地進行襲擊。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功擊退了伊斯蘭國對基地的攻擊,且無伊拉克或美軍士兵被打死或打傷。美軍亦沒有參與槍戰。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曾由巴格達飛往現場,但是次襲擊在他們到達前已結束,所以並沒有從事戰鬥。但基地附近的巴格達迪鎮,衝突還在持續。美國軍方於12日和13日在阿薩德基地東部約15公里發動了五次空襲。[176][177]3月初,伊拉克軍隊將IS武裝從巴格達迪趕走。[178]
3月2日,伊拉克政府軍和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向薩拉丁省發動反攻。在伊拉克空軍支援之下,2萬至3萬名伊拉克士兵和民兵從薩邁拉向北前進,往提克里特挺進。這次進攻是全省自去年六月以來最大的軍事行動。[179][180]
3月8日,伊拉克政府軍逼近提克里特,並攻下提克里特市南部郊區一個名為al-Dour的小鎮[181],並向提克里特北面Al-Alam鎮進攻以實現對提克里特市進行南北夾擊。[182]
3月11日,政府軍收復Al-Alam,並且攻入提克里特北區。[183][184]
為了讓伊拉克部隊的推進速度放慢,伊斯蘭國武裝份子將整個提克里特地區唯一橫跨底格里斯河的橋梁炸毀。該橋梁是由東方通住提克里特的唯一通道。[185]武裝份子在市內部處狙擊手和IED炸彈,使政府軍攻勢停滯不前。[186]
3月25日,由於戰局進入膠著狀態,美國戰機開始對提克里特的伊斯蘭國陣地發起空襲。伊拉克官員對空襲表示歡迎,[187]但此舉卻引起由伊朗人領導的什葉派民兵的抵制,有三個民兵團體撤出提克里特的戰場以示不滿。[188]
3月31日,原本退出戰鬥的什葉派民兵在在總理阿巴迪的請求下又重回戰場。同時,伊拉克政府軍攻入提克里特市中心,並宣佈成功解放提克里特。薩拉赫丁省政府總部和提克里特醫院都回到政府軍手中。[189][190]
自提克里特失守後,IS向安巴爾省的首府拉馬迪及拜伊吉市發動反攻。[191]4月18日,伊拉克軍隊將IS再度趕出拜伊吉。[192]
4月17日,伊拉克政府聲稱,在薩拉丁省提克里特附近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擊斃了時年72歲的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193]。隨後,伊拉克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旅」的發言人稱,死者DNA與杜里的DNA樣本相符,證實了杜里之死。[194][195]
5月,省會城市拉馬迪失守。5月15日,伊斯蘭國攻佔了拉馬迪市大部分市區,隨後佔領市中心的警察總部和省政府大樓。[196]雖然美軍對拉馬迪展開七輪空襲支援,但沒助保住這座城市。17日,剩餘的伊拉克安全部隊自拉馬迪撤離。戰鬥中,約500名安保人員死亡。其後,安巴爾省省長證實了拉馬迪的失陷。[197]
2015年11月13日,庫德人在美國空襲支持下奪回了辛賈爾,並成功切斷IS連結拉卡與摩蘇爾的主要補給路線——47號公路。[198]
5月至11月期間,拉馬迪的奪回行動一度停滯不前。
11月13日,在聯軍空襲支援下,伊拉克政府軍由三方面對拉馬迪發起攻勢。[199]11月25日,政府軍攻下位於拉馬迪西北、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巴勒斯坦大橋。政府軍完成了城市的包圍圈,將拉馬迪市內IS武裝份子的通給線切斷。[200]
12月初,政府軍北部和西部戰線取得進展,奪回了北部的Albu Farraj和Albu Ziyab,以及西部的Tamim區。政府軍又在幼發拉底河上建造浮橋,準備攻入市中心。[201][202]12月22日,伊拉克安全部隊向對拉馬迪市中心發起進攻。他們經過浮橋,自北面和西面進入拉馬迪市中心,並向政府大樓推進。[203]12月28日,政府軍攻下拉馬迪政府大樓,並升起伊拉克國旗。[204][205]伊拉克政府宣布完成自伊斯蘭國手中解放拉馬迪市。[206][207]
2016年10月17日,伊拉克政府向摩蘇爾及周邊地區發起大規模攻勢。
2017年1月,伊政府軍收復摩蘇爾市東部。
2017年5月,政府軍與聯軍圍攻摩蘇爾西部舊城區,進展順利。
2017年7月9日,伊拉克總理海德爾·阿巴迪宣佈第二大城摩蘇爾全境解放。
國際人質遇害
2014年8月20日,伊斯蘭國在網路上公布了被指顯示一名美國記者被斬首的錄像片段,以示對美軍空襲行動的報復。受害者據報是2012年底在敘利亞被綁架的美國記者詹姆斯·福萊[209][210]。9月2日,伊斯蘭國再公開另一位被俘美國記者斯蒂文·索特洛夫被斬首的影片[211]。
9月12日,英國人質戴維·考索恩·海恩斯遭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斬首。受害者是一名英國人道救援工作者[212]。
10月3日,第二名英國人質艾倫·亨寧(Alan Henning)被伊斯蘭國斬首,與前一名英國受害者戴維·考索恩·海恩斯一樣,艾倫·亨寧也是一名英國人道救援工作者[213]。
11月16日,第3名美國人質,人道救援工作者與前美國陸軍士兵,現年26歲的彼得·卡西格被伊斯蘭國斬首[214]。
斬殺歐美人質的蒙面劊子手操英格蘭東南部口音[215],後來被證實是聖戰約翰。
美國國防部在詹姆斯·福萊遇害後披露,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於7月初批准美國特種作戰部隊開展秘密行動,設法營救詹姆斯·福利及其他一些被困在敘利亞當人質的美國人,但以失敗告終。約有20幾名士兵乘直升機空降至地面,由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在空中為其提供支援。特種部隊與武裝分子展開交火,一些伊斯蘭國的民兵被打死,沒有美國人在交火中死亡。但人質並不在目標位置,令這次營救行動因此失敗[209][216]。
人道救援
聯合國稱,2014年的叛亂至六月底已造成了超過100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109]同年8月,聯合國更將伊拉克局勢稱為「第三級緊急狀態」。也就是最高級別的人道主義危機。在2014年8月初,在過萬名雅茲迪教派教徒被困辛賈爾山後,國際社會開始對伊拉克難展開人道救援。
8月8日,美國以三架軍機總共向伊拉克難民空投共72包人道主義物資,共3.6萬個餐盒與3萬公升飲用水。[120]8月10日,英國也加入空投物資的行動,首批的英國人道主義物資被空投至辛賈爾山的難民。[123]在接下來的五日內,美國和英國一共空投了310多包的食物、水和醫療物資,包括72740公升的水(16,000加侖)和75000萬個餐盒。[218]
8月中旬,聯合國難民署發起一項救援行動,計劃為大約50萬因伊拉克北部戰亂而逃離家園的伊拉克人提供救助。聯合國將通過空運、陸路和海運的方式,經由土耳其、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向難民運送救援物資。[219]聯合國難民署表示不少逃離尼尼微省的伊拉克人正寄居於庫德斯坦杜胡克省的親友家,然而1萬4千多人已轉往敍利亞邊境附近的Bajet-Kandela中轉營。伊拉克庫德斯坦地區現已收容30萬名國內流離失所者。難民中有不少屬於少數族裔的人士,當中包括雅茲迪族、沙巴克族、亞美尼亞族、什葉派土庫曼人以及伊拉克基督徒。聯合國難民署已向他們分發到地毯、棉被、肥皂、帳篷及其他物品。[220]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此前亦表示,他們已經在過去兩個星期向被迫離家的難民運送了超過100萬份食物。[219][221]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亦加強了對伊拉克北部雅茲迪少數民族難民的救助行動。[219]
國際反應
聯合國: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拉克激進武裝分子的襲擊提出強烈譴責。並嚴重關切逃離家園的成千上萬伊拉克難民的命運[222]。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100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已經將此稱為「第三級緊急狀態」,也就是最高級別的人道主義危機。8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舉行正式會議,一致通過了第2170號決議,對伊斯蘭國發言人和其他5人實施制裁,並威脅要對所有資助、招募或者向反叛分子提供武器的人實施制裁[223][224]。
美國: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不排除美國會採取軍事行動幫助伊拉克平息叛亂[225]。美國喬治·H·W·布什號航空母艦亦被調往波斯灣海域,關注伊拉克局勢[226]。歐巴馬於2014年6月19日時,表示美國將向伊拉克增派300名軍事顧問,但亦表明美軍地面部隊並不會重返伊拉克作戰[227]。2014年8月,為因應伊拉克局勢,歐巴馬說他已授權對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國目標實施定點空襲,前提是該武裝對在伊的美方工作人員或設施構成威脅,並對受到伊斯蘭國威脅的伊拉克地區提供人道援助的空投。但歐巴馬再次表示,美國不會將地面部隊派回伊拉克參戰[116][228]。8月8日,美軍開始空襲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國武裝份子。8月9日,歐巴馬表示空襲並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或持續數月[121]。8月12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表示,美國增派更多軍事顧問前往伊拉克,共130多名軍事顧問已派遣前往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地區。[229]
英國:雖然英國政府多次排除了英國參與在伊拉克軍事行動的可能性[230],但對美國針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表示歡迎,並且會加入向難民空投緊急人道救援物資[231]。9月,英國政府立場有所轉變,卡梅倫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英國已做凖備打擊ISIL。[232]26日,英國下議院通過了英國對在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的目標展開空中軍事打擊[233]。
法國:2014年9月18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同意伊拉克政府的要求,將派遣將派戰機空中支援伊拉克部隊對抗伊斯蘭國。空中打擊僅限於該聖戰組織在伊拉克的陣地,並不包括伊拉克的鄰國敘利亞。奧朗德還堅持說他不會派遣法國地面部隊。法國已經在伊拉克進行偵查飛行,同時向庫德族武裝提供武器[234]。9月19日,法國在伊拉克展開首次空襲行動。[151]。
德國:2014年9月1日,德國表示基於國家安全利益,已決定向庫德族提供武器,以協助打擊伊斯蘭國。其中包括米蘭反坦克飛彈、HK G3自動步槍、HK G36突擊步槍、MG3通用機槍以及各類彈藥[3]。
伊朗:伊朗總統魯哈尼於2014年6月14日表示,伊朗已經做好凖備,幫助伊拉克政府打擊反叛軍。[235]伊朗派出了十幾名聖城軍軍官給伊拉克將領出謀劃策,並秘密地向伊拉克提供軍事裝備、供給以及其他援助[236]。7月1日,伊朗更向伊拉克提供3架Su-25攻擊機。據報這批飛機最初歸海珊政權時的伊拉克空軍所有,但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逃至伊朗[237]。
俄羅斯: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2014年6月26日宣布向俄羅斯購買了數10架Su-25攻擊機,金額高達5億美元[238]。28日夜間,伊拉克接收了首批俄戰機。5架SU–25飛機由俄羅斯貨機運至伊拉克。俄羅斯軍事專家已抵達當地,幫忙部署新的Su–25戰機,但他們不會逗留太久。伊拉克軍方表示2、3天內這些飛機將會投入戰局[239]。10月21日,俄羅斯向伊拉克提供一批共37噸重的人道主義援助[240]。
敘利亞:同樣正在與伊斯蘭國交戰的敘利亞政府,於6月24日派出軍機在敘利亞與伊拉克邊境地區空襲了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表示歡迎[105]。
澳洲:10月3日,澳洲內閣批准參與空襲伊斯蘭國[157][159]。20日,澳洲計劃向伊拉克派駐約200名特種兵[241]。
加拿大:10月7日,加拿大國會批准對伊斯蘭國進行為期6個月的空襲[242]。22日,渥太華發生槍擊事件,槍手被指與伊斯蘭國有關[243]。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