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

國際恐怖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兰国呼罗珊省
Remove ads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KPISIS-K)是薩拉菲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的一個地區分支,活躍於中亞和南亞,主要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活動。ISIS-K 試圖破壞歷史上的呼羅珊地區的穩定並取代現有政府,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嚴格按照伊斯蘭教法統治的哈里發國,並計劃將其擴張到該地區以外。

快速預覽 呼羅珊省, 領導人 ...
Thumb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哈里發的印章
Thumb
伊斯蘭國使用的黑旗

「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IS-K)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發動了多起針對平民的襲擊,主要目標是什葉派穆斯林、政治人物和政府雇員。2017年8月,「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襲擊了阿富汗北部幾個什葉派哈扎拉族聚居的村莊,導致薩爾普勒省境內大量哈扎拉族男女老幼遭到屠殺。其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襲擊包括:2021 年喀布爾機場襲擊事件,造成 13 名美國軍人和至少 169 名阿富汗人在美軍撤離阿富汗期間喪生;2018 年 7 月在巴基斯坦選舉集會上發生的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造成至少 131 人死亡;2016 年 7 月在喀布爾市中心發生的兩起炸彈襲擊事件,造成 97 名什葉派哈扎拉族抗議者死亡;以及 2023 年 7 月在巴基斯坦哈爾舉行的伊斯蘭教士聯盟(法茲勒派)集會上發生的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造成 63 人死亡。

雖然ISIS-K的大部分襲擊發生在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但該組織已將活動範圍擴大到傳統活動區域之外。2022年4月,ISIS-K從阿富汗境內向其北部鄰國烏茲別克發射火箭彈,同年5月又向塔吉克發射火箭彈。2024年1月,兩名ISIS-K襲擊者在伊朗克爾曼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正值悼念美國暗殺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的遊行隊伍,造成94人死亡。 2024年3月,四名塔吉克籍ISIS-K槍手使用步槍和燃燒彈襲擊了俄羅斯克拉斯諾戈爾斯克的一家音樂廳,造成145人死亡,這是該組織首次在阿富汗鄰國以外發動襲擊。 2024年6月,美國官員在洛杉磯、紐約和費城逮捕了八名塔吉克男子,據報道,他們參與了在美國境內的ISIS-K陰謀,並與中歐一個正在被監控的更大的ISIS-K小組有聯繫。據稱,這八人均非法越過美墨邊境進入美國。

ISIS-K 最初是由來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武裝分子從與蓋達組織結盟的團體派遣到敘利亞內戰中,這些人最終加入了ISIS 哈里發國,並帶著指示和資金返回家鄉,為伊斯蘭國在呼羅珊地區的分支招募戰士。該組織的傳統權力中心始於並一直位於阿富汗東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區,其成員包括持不同政見者和對塔利班不滿的前戰士以及來自南亞和東南亞的人員。

Remove ads

名稱

由於伊斯蘭國組織內部名稱紛繁複雜且不斷變化,ISIS-K 也使用了多種名稱。該組織曾使用過多種名稱[1][2],例如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 (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ISIL)、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後來又簡稱為伊斯蘭國 (IS)。 「呼羅珊省」一詞在組織名稱後的縮寫形式不一,有時是「K」,有時是「KP」。因此,該組織常用的英文縮寫包括 ISIS-K、ISIL-K、IS-K、ISIS-KP、ISIL-KP、IS-KP、ISISK、ISK 和 ISKP。

在口語中,尤其是在西南亞和中南亞地區,該組織通常用「伊斯蘭國」的阿拉伯語縮寫「Daesh」「Dāʿish」(داعش)來指代,其全稱為「 ad- Da wlah al- I slamīyah fī l-ʻ I rāq wa ash- Shām 」。在講阿拉伯語的伊拉克和敘利亞,這個名稱被認為是貶義的,因為它與「 Daes」(دَعَسَ,字面意思是「踐踏」、「碾壓」)和「Dāhis」(دَاحِس,字面意思是「製造紛爭的人」)這兩個詞相似。 「Daesh」這個名稱也用於ISIS-K的活動區域,包括波斯語、達里語、普什圖語、俾路支語和烏爾都語使用者中。儘管「達伊沙」(Daesh)一詞帶有貶義,但在與西方研究人員和記者的訪談中,ISIS-K成員和領導人都使用該詞來描述該組織。

「 Wilayah 」一詞,意為「省」,源自阿拉伯語,指由瓦利(總督)領導的行政區劃,是歷史上伊斯蘭哈里發政權的主要行政區劃。伊斯蘭國使用「Wilayat」一詞來指代其各個區域分支,例如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

「呼羅珊」一詞指的是大呼羅珊地區,這是伊朗高原東部的一個歷史區域,位於西亞和中亞之間。呼羅珊最初是波斯薩 珊王朝統治下的一個地區,後在倭馬亞王朝時期得到擴張。如今,呼羅珊地區包括伊朗東北部、阿富汗大部分地區以及中亞南部部分地區。大呼羅珊地區不應與現代伊朗境內 名稱相似的北呼羅珊省、南呼羅珊省和拉扎維(中)呼羅珊省混淆。

ISIS-K 的首任瓦利哈菲茲·賽義德·汗在 2016 年接受伊斯蘭國雜誌《達比克》第 13 期採訪時,描述了呼羅珊地區及其重要性:

呼羅珊省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意義重大。它及其周邊地區曾一度處於穆斯林的統治之下。後來,世俗主義者和拉菲迪派(什葉派)叛教者征服了其中的一些地區,而崇拜牛的印度教徒和無神論的中國人則征服了其他鄰近地區,例如克什米爾和突厥斯坦的部分地區。因此,蒙真主許可,呼羅珊省是重新征服所有這些地區的門戶,直到它們再次由真主的律法統治,從而擴展蒙福的哈里發國的疆域。

哈菲茲· 賽義德·汗

Remove ads

歷史

背景

在2015年ISIS-K正式成立之前,南亞和中亞地區活躍著許多伊斯蘭聖戰極端組織,它們試圖以更加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政權取代現有政府。這些組織與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巴基斯坦和中國政府作戰,其中大多數都得到了蓋達組織的支持。蓋達組織自1988年以來一直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設有行動基地。2001年9月11日蓋達組織襲擊美國後,美國與塔利班的談判破裂,隨後美國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並對試圖奪回阿富汗的蓋達組織和塔利班武裝分子發動了軍事行動。這場叛亂衝突成為呼羅珊地區聖戰主義的中心,該地區幾乎所有聖戰組織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

2003年晚些時候,美國推翻了伊拉克復興黨政府及其領導人薩達姆·海珊。由約旦薩拉菲派聖戰分子阿布·穆薩卜·扎卡維領導的「一神論與聖戰組織」(Jamat al-Tawhid wa al- Jihad)迅速因其對什葉派清真寺、平民、伊拉克政府、美國軍隊和外國軍隊的血腥襲擊而臭名昭著。2004年,扎卡維宣誓效忠奧薩馬·賓·拉登,該組織成為艾曼·扎瓦希里反美行動的一部分,並更名為伊拉克蓋達組織(AQI)。 2007年美軍增兵伊拉克後,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AQI)實力有所削弱,直到2011年,該組織在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的領導下重新崛起,並蔓延至剛剛爆發的敘利亞內戰。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後更名為「伊斯蘭國」)占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多個城市,包括拉卡、費盧傑、摩蘇爾、提克里特、拉馬迪和阿勒坡,並於2014年宣布建立伊斯蘭哈里發國,巴格達迪為哈里發。

到2010年,塔利班的抵抗力量在派系鬥爭的壓力下日漸衰弱,其與北約部隊談判的嘗試也使其在許多聖戰組織中失去了信譽。相比之下,2011年3月敘利亞內戰的爆發將聖戰分子的注意力從阿富汗聖戰轉移到了黎凡特地區。隨著眾多聖戰組織湧入敘利亞參與衝突,蓋達組織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分支機構開始遊說派遣武裝人員加入敘利亞聖戰,此舉旨在向世界表明蓋達組織仍然積極參與全球聖戰,尤其是在捐助國對阿富汗聖戰的興趣逐漸減弱,轉而關注敘利亞境內日益猖獗的「伊斯蘭國」行動之際。雖然與蓋達組織有關聯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聖戰分子早在 2003 年就前往黎凡特參戰,但大多數團體人數很少,並且很快融入了各種 ISIS 部隊。

形成

2012年7月14日,巴基斯坦塔利班(TTP)一位重要領導人哈菲茲·賽義德·汗同意迅速為蓋達組織招募143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志願戰士,並將他們派往敘利亞加入努斯拉陣線。同樣,由於塔利班奎達舒拉和領導委員會(拉赫巴里舒拉)拒絕向敘利亞派遣戰士,塔利班白沙瓦舒拉和半自治的米蘭舒拉(即哈卡尼網絡)促成了西拉傑丁·哈卡尼與「伊斯蘭國」領導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之間的一項協議,以每月800美元的薪水(是塔利班戰士薪水的四倍)向敘利亞衝突派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聖戰分子。最重要的是,這些聖戰組織以有組織的團體形式作戰,最終將被帶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與之前那些被同化到敘利亞當地聖戰組織中的團體截然不同。蓋達組織在印度次大陸和塔利班部分成員的部署迅速對敘利亞衝突產生了顯著影響。從2012年到2014年,加入「伊斯蘭國」的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數量大幅增長,僅巴基斯坦塔利班就部署了至少1000名志願者。

為了感謝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各組織提供的志願戰士,ISIS敘利亞軍事委員會向賽義德·汗首批派遣的十名巴基斯坦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志願組織領導人提供了100萬美元,讓他們返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後為該組織招募成員。從2013年11月開始,這些領導人開始接觸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虔誠軍、真格維軍等在內的各個武裝組織的成員,邀請他們加入。這十名指揮官後來成為ISIS-K的早期高級人物,其中包括謝赫·穆赫辛和薩阿德·埃馬拉蒂,他們分別成為ISIS-K在庫納爾省和洛加爾省的首任埃米爾。為了支持日益壯大的運動,哈卡尼網絡和白沙瓦舒拉在瓦濟里斯坦和庫納爾設立了兩個訓練營,教授武裝分子戰鬥技能、審查其身份,並提供基礎阿拉伯語課程。訓練結束後,這些武裝分子會途經伊朗和土耳其前往敘利亞,他們大多偽裝成經濟移民,或搭乘商業航班前往敘利亞,為更高級別的領導人服務。當時,指揮官們發現很容易動員武裝分子加入敘利亞的戰鬥,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之前的組織最終會與阿富汗或巴基斯坦政府簽署和平協議,而且敘利亞的資金比該地區搖搖欲墜的塔利班捐助者更有吸引力。一位ISIS-K高級成員在2015年6月指出:「許多阿拉伯國家支持達伊沙: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等等。他們還控制著大量的自然資源,比如油井。」從 2013 年年中開始,這些組織的領導人開始宣誓效忠伊斯蘭國的哈里發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但目前尚不清楚武裝分子的原組織如何看待這些新宣誓的效忠,或者其他人是否選擇繼續效忠蓋達組織的努斯拉陣線。

早在2014年初,甚至在伊斯蘭國正式脫離蓋達組織並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宣布建立哈里發國之前,巴格達迪(伊斯蘭國哈里發)、穆斯林·圖爾克馬尼(副埃米爾)和阿布·奧馬爾·希沙尼(拉卡高級指揮官)就已大力倡導其志願者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新的分支(省),並將伊朗和中亞地區作為未來的目標。2014年4月3日,希沙尼任命來自巴格蘭省的阿富汗人卡里·瓦利·拉赫曼為伊斯蘭國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別代表,拉赫曼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敘利亞作戰。

儘管伊斯蘭國已同意在呼羅珊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並指定了一名特別代表,但來自呼羅珊地區(主要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的志願者團體仍然各自為政,分散各地。直到2014年,這些團體才開始組建規模更大的組織,並圍繞幾位關鍵指揮官凝聚起來。這些團體包括呼羅珊哈里發運動(TKK)、阿富汗哈里發運動和穆斯林·多斯特的團體、阿齊祖拉·哈卡尼的團體以及巴基斯坦哈里發運動(TKP),其中前三個團體位於阿富汗,而TKP位於巴基斯坦。

2015年1月,三個分別從阿富汗塔利班、哈卡尼網絡和巴基斯坦塔利班招募成員的組織合併為更大的「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由哈菲茲·賽義德·汗擔任總督。ISIS-K中央發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南於2015年1月26日正式宣布了這一合併。對ISIS-K領導人的採訪表明,從那天起,這些原本各自獨立的組織的成員都開始自稱為「達伊沙」、「達伊沙-呼羅珊」或「伊斯蘭哈里發」,並強烈反對繼續暗示他們是不同的組織。一名曾隸屬於「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IS-K)的成員,前「阿富汗哈里發」成員說道:「我的老闆是來自巴基斯坦奧拉克扎伊部落的毛拉·阿卜杜勒·哈迪姆。我不知道我的老闆是誰,我們也不需要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老闆是誰,以及『伊斯蘭哈里發』的領導人是誰,那就是『信士的統帥』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伊斯蘭國』不像塔利班,人人都知道他們的組織架構。」

Remove ads

擴張

儘管ISIS-K於2015年1月正式成立,是由呼羅珊哈里發運動(TKK)、阿富汗哈里發運動、穆斯林·多斯特的組織、阿齊祖拉·哈卡尼的組織以及巴基斯坦哈里發運動(TKP)合併而成,但該組織的擴張吸引了其他各種武裝組織,其中許多來自阿富汗的周邊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組織包括奧馬爾·加齊集團、沙馬利哈里發運動、甘肅會組織、俾路支哈里發運動、伊斯蘭軍、毛拉·巴赫特瓦爾的組織、沙姆薩圖組織,以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的激進學生團體。 除了吸納一些規模較小的武裝組織外,新成立的「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IS-K)還與該地區其他遜尼派聖戰運動結成了重要的聯盟,其中包括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IMU)、土庫曼伊斯蘭運動(IMT) 、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伊斯蘭黨(ETIP)、安薩魯拉組織、塔吉克伊斯蘭運動、塔吉克伊斯蘭聖戰復興黨(IJRPT)、古勒卜丁伊斯蘭黨,以及包括巴基斯坦真主軍和伊朗真主軍在內的俾路支武裝組織,這些組織都被ISIS-K聯合起來。這些組織與ISIS-K一樣,都對什葉派穆斯林抱有強烈的敵意,並渴望用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國家取代該地區現有的世俗民主制度。在ISIS-K成立之前,許多此類組織都依賴於蓋達組織的有限支持。而到了ISIS-K成立之時,蓋達組織已被認為過於專注於在阿富汗對抗北約部隊,而忽視了其他中亞聖戰運動。ISIS-K在中亞國家的影響力是許多海灣遜尼派穆斯林捐助者的重要驅動因素,他們為ISIS-K提供資金支持,以對抗俄羅斯在前蘇聯中亞國家的反伊斯蘭勢力。

2019年5月15日,伊斯蘭國在分別聲稱對俾路支省和克什米爾的襲擊事件負責後,宣布成立新的「巴基斯坦省」和「印度省」分支。這表明,雖然呼羅珊省仍然存在,但其自稱的地理範圍可能有所縮小。

據報道,截至 2020 年 5 月,ISIS-K 在阿富汗的領土控制範圍僅限於庫納爾省喬凱區的部分地區,具體包括查拉斯村、德瓦伊加爾山谷和舒拉茲山谷。

2020年7月26日,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儘管「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前據點楠格哈爾省和庫納爾省遭受了進一步的嚴重挫敗,但現在就排除其構成威脅還為時過早。儘管「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勢力範圍正在萎縮,但它仍有可能在包括喀布爾在內的阿富汗各地發動高調襲擊。

Remove ads

恐怖攻擊記錄列表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更多資訊 聲稱和據稱的恐襲, 日期 ...
Remove ads

媒體

ISIS–K 是極其活躍的宣傳品製作方,僅次於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核心組織。ISIS–K 通過阿爾-阿宰姆媒體基金會(al-Azaim Media Foundation;阿拉伯語:مؤسسة العزائم羅馬化:Muasasat al-A'zayim)發布並傳播各類材料。由於該組織尚未明確宣稱或否認其隸屬關係,關於阿爾-阿宰姆是否為 ISIS–K 的正式組成部分,專家看法並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阿爾-阿宰姆基金會時常會在伊斯蘭國最主要的宣稱平台——阿馬克通訊社——之前發布襲擊宣稱。幾乎全部 ISIS–K 的宣傳都由阿爾-阿宰姆發布;該機構在 2021 年 8 月公開現身,當時美軍撤離、塔利班在喀布爾上台。[179] 在塔利班接管之前,ISIS–K 的宣傳由多個組織製作與分發,包括負責視頻聲明的 Khalid Media 以及負責音頻與文本聲明的 Black Flags;直到 2021 年,它們被整合進阿爾-阿宰姆。阿爾-阿宰姆的內容經常由該地區的同情者與支持者撰寫並投稿,其中約 70% 最初以 普什圖語 發布;同時也有許多支持者將阿爾-阿宰姆及伊斯蘭國其他出版物譯為普什圖語、達里語烏爾都語塔吉克語孟加拉語印地語俄語,有時還包括 阿拉伯語坦米爾語馬拉雅拉姆語維吾爾語。阿爾-阿宰姆主要通過 TelegramX(原 Twitter)、Rocket.Chat 等平台傳播內容。2022 年,在塔利班總情報局(GDI)對 ISIS–K 目標展開突襲期間,GDI 滲透了若干 ISIS–K 渠道,曾一度擾亂其內容分發。[180][181][182]

Remove ads

媒體

除書籍、專著、視頻與書信外,阿爾-阿宰姆基金會最為人所知的是定期發布通訊與雜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普什圖語的 「Khorasan Ghag」(字面意為「呼羅珊之聲」)雜誌、英文的 Voice of Khurasan 雜誌,以及烏爾都語的 「Yalghar」(字面意為「進攻」)。儘管這些通訊與雜誌會討論當代事件,但其宣傳的主體內容仍主要是貶損塔利班作為宗教領袖、政治領導者與安全保障者的合法性。[181]

備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