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其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其鞏
Remove ads

何其鞏(1899年—1955年)[1],字克之安徽桐城人(今安慶樅陽縣石磯青山人)。中華民國官員、北平特別市首任市長(也是北京歷史上的首任市長),後曾長期擔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

Thumb
何其鞏

早年經歷

Thumb
北伐時期的何其鞏(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1931)

何其鞏早年先後在桐城縣立中學、安徽省立蕪湖甲種農業學校學習,因參加學生遊行而被學校除名。[2]後來,他來到北京當教員,並擔任《正言報》記者。後入國民軍當上士文書。不久,1924年被馮玉祥派往蘇聯留學。1925年,他學習了共產主義理論後從蘇聯回國。1925年(民國14年),馮玉祥被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何其鞏出任其秘書。不久升任秘書長,曾率西北軍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歸國後任綏遠都統公署秘書長。[3][4][5]

1926年(民國15年),馮玉祥被批為「赤化」而下野赴蘇聯之際,何其鞏作為其機要秘書隨同赴蘇聯。同年,馮玉祥歸國,舉行五原誓師,何其鞏被任命為國民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隨軍經潼關河南。1927年(民國16年)5月北伐之際,國民聯軍總司令部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何其鞏仍任秘書長。1927年6月,改任豫南行政長官兼民團軍軍長。其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內防處處長、中國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整理委員、國民政府顧問、中央政治會議開封分會委員等職務。1928年(民國17年)6月,何其鞏出任國民政府統治下的首任北平特別市市長。1929年5月8日後,他稱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Remove ads

中年經歷

1931年8月,他回到家鄉安徽省任職,歷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廳長、安徽省財政廳廳長。[4][6][5]

Thumb
民國名人圖鑑》中的何其鞏照片

1933年5月,何其鞏出任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翌月,出任華北區救濟委員會委員。[4][7][5]1934年,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何其鞏密呈條陳,建議蔣介石在安定北方、鞏中部基礎上,著手經營西南。[8]

1935年12月,被任命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6年10月,任北平中國學院(後改稱中國大學)代理校長。1937年起,北平處於日軍占領下,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何其鞏留在北平繼續擔任中國學院的代理校長,並拒絕出任臨時政府的公職。任內他延攬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到中國大學任教。[4][7][5]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任命何其鞏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北平特派員,不久即撤職。1947年,他辭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的職務。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曾參與策動第十一戰區起義,並參與遊說傅作義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留在北京市。[4][7][5]

Remove ads

逝世

1955年,何其鞏在北京病逝,享年56歲。遺體葬在北京香山地區的福田公墓[4][7][5]

家庭

  • 元配:龍薌畹,1939年病逝[9]
  • 繼室:楊珍瑛,1940年與何其鞏結婚[9]
  • 長子:?,2000年逝世[9]
  • 次子:?[9]
  • 三子:何嗣瓏,原名何嗣瑛,後因與楊珍瑛的「瑛」字重合,而被何其鞏更名為「嗣瓏」。2002年逝世[9]
  • 幼子:?[9]
  • 長女:何嗣瓊[9]
  • 次女:?[9]
  • 三女:何嗣珈[9]
  • 四女:何嗣玫,2001年逝世[9]
  • 五女:何韶,原名何嗣瑁,楊珍瑛所生[9]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