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便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便秘
Remove ads

便秘,指因糞便太硬或太乾而排便不順的症狀[8]。一般而言,正常排便的頻率約在每日三次到每週三次之間[9]。便秘的併發症包含痔瘡肛裂糞便阻塞。不同患者對便秘的描述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10]。歐洲的發病率是17.1%,大洋洲則為15.3%[11]

快速預覽 便祕 Constipation, 異名 ...
Remove ads

便秘通常有許多成因,常見原因包含內有糞便的結腸運動得很慢、患有腸躁症或骨腔疾病等,相關的潛在性疾病包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腹瀉、帕金森氏症、結腸癌、憩室炎、炎症性腸病[9][12]等,導致便秘的藥物包含鴉片類藥物、部分抗胃酸藥、鈣通道阻滯劑以及抗膽鹼劑,大約90%服用鴉片藥物的患者會發生便秘[13]。當便秘患者發生下述情況時將需要進一步的觀察:體重減輕、貧血、糞便帶血、家族病史中有人擁有炎症性腸病或結腸癌者,或初發時患者年事已高等[14]

便秘的治療方式依其潛在性成因和患病時間長度有所不同,可能有幫助的措施包含:飲用足夠的液體、攝取更多纖維及增進運動等;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建議服用膨脹型瀉劑的瀉藥、滲透劑、軟便劑或潤滑劑;刺激型瀉藥僅建議給上述方式都無效的患者;其他療法包含生物回饋和接受手術。

通常便秘的發生率約在2-30%[15],生活於安養院的老人則提高到50-70%[13];在美國,平均一年有2.5億美元投入在便秘治療上[16]

Remove ads

導致便秘的原因

當結腸(大腸)肌肉無法有規律地正常運作,以致糞便未能如常排出體外,便會造成便秘。

便秘的成因有很多,部分人的病因更不只一個。以下是一些可能會導致便秘的情況:

  1. 生活習慣產生變化,例如假期或外遊
  2. 年齡──長者比年輕一輩較常出現便秘。不過,疾病及藥物也是一個十分重要誘因
  3. 抑壓便意
  4. 懷孕或更年期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
  5. 服用某些藥物包括制酸劑、強效止痛藥(如嗎啡)及一些抗抑鬱藥
  6. 部分疾病例如柏金遜症或糖尿病

病因病理

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包括:

治療

纖維素

增加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而膳食纖維是減少便秘的天然解決方法。但如果纖維增加過快,便會導致腹脹和脹氣。

油脂類

含油脂多的食物,潤滑腸道

瀉藥

瀉藥包括容積型瀉藥、軟化劑、潤滑劑、吸水劑(鹽類瀉藥和高滲性瀉藥)、刺激性瀉藥。

  1. 滲透性瀉劑(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等
    • 聚乙二醇4000:通過聚乙二醇4000的氫鍵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結腸內,增加糞便含水量並軟化糞便,促進排便的最終完成。
    •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雙糖,在胃及小腸內不被分解和吸收,到達結腸後,通過滲透作用使水和電解質保留於腸腔內;並被腸道正常菌群分解為乳酸和乙酸等,並進一步提高腸腔內滲透壓,產生導瀉作用;阻斷氨的吸收;其酸性代謝產物能刺激腸黏膜,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由於乳果糖在體內分解產生氣體,故部分患者會有腹脹、排氣增多等胃腸脹氣表現。用量過大會產生噁心、腹脹、腹瀉和低鉀血症、高鈉血症等。禁用於胃腸道阻塞、糖尿病或低糖飲食者。慢性便秘患者治療劑量為每天1-2次,每次5-10g,以每日保持2-3次軟便為宜。臨床用於慢性功能性便秘,包括老人、兒童、嬰兒和孕婦各個年齡組的患者,安全性高。對於肝性腦病患者,應用乳果糖後,不僅具有保持大便通暢的作用,還可減少氨的吸收,有利於肝性腦病的恢復。
  2. 鹽類瀉劑(硫酸鎂)
    • 口服硫酸鎂在腸道內不易吸收,留在腸腔內形成高滲狀態,導瀉作用強且迅速,一般口服2-6小時後即可排出水樣或半流體糞便。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臨床上應慎用。目前通常用於全結腸鏡或鋇劑灌腸等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工作。
  3. 刺激性腹瀉(蕃瀉葉鼠李酚酞篦麻油等)
    • 長期使用刺激性瀉劑可損害患者的腸神經系統,而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 酚酞:口服後在腸內形成可溶性鈉鹽,刺激結腸黏膜促進蠕動;並阻止腸液被腸壁吸收而其導瀉作用。一般用藥後4-8小時可排出半流動性軟便,導瀉與腸腔內液體酸度有關。對闌尾炎、腸出血、心腎功能不全,高血壓、腸梗阻及嬰幼兒、孕婦禁用。臨床應用每次1-4片,臨睡前服用。對全結腸鏡檢查前、X線檢查或術前作腸道準備者,應提前8小時服用。
    • 比沙可啶:口服後經腸內細菌分解的產物及藥物本身對壁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腸蠕動,促進解便;同時可抑制結腸內NA+、CA2+及水分的吸收,從而使腸腔內容積增大,引起反射性排便。臨床上對急,慢性便秘有效率較高。還可用於分娩前、手術前,腹部X線檢查或內鏡檢查前的腸道排空,手術後,產後恢復正常的排便習慣。服用後可引起腹痛,偶可發生劇烈的腹部痙攣。急腹症、痙攣性便秘、重症硬結便、肛門破裂或痔瘡潰瘍患者禁用,孕婦慎用。
  4. 容積性瀉藥(纖維素
    • 能加速結腸或全腸道轉運,吸附水分,使大便鬆軟易派出,緩解便秘及排便緊迫感;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可容性纖維有助於保持糞便水分;而植物纖維素、木質素等不可溶纖維素可增加大便量。
    • 纖維素製劑的優點在於其經濟、安全、適用於各級醫療機構;但攝入纖維素製劑較多時會發生胃腸脹氣,對於結腸乏力的患者應該慎用。
    • 補充纖維素後並不能立即顯效,應用7-10天後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加減用量。
  5. 潤滑性瀉劑(開塞露、液狀石蠟)
    • 開塞露(含硫酸鎂、甘油、丙二醇):能潤滑並刺激腸壁,軟化大便,使其易於排出,成人20ml/次,主要適用於硬結便患者,尤其是老年症患者。
    • 液狀石蠟:在腸道內不被吸收或消化,潤滑腸壁,使糞便易於排出。對年老體弱、長期臥床的便秘患者使用是應注意其有引起脂質性吸入性肺炎的可能,長期服用可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成人15-30ml/次,用藥後6-8小時產生效果,一般於睡前服用。
  6. 中藥瀉劑
    • 中醫認為,便秘分為實秘、虛秘。熱秘以清熱潤腸為主,可服麻仁丸;氣秘應理氣導滯,以蘇子降氣湯加味。虛秘又分氣虛,以益氣潤腸為主,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血虛則宜養血潤燥,四物湯可用;寒凝則應溫通開秘,以溫脾湯加味。
    • 臨床上常用的中藥製劑應注意,製劑中大都含有大黃、蘆薈等刺激性瀉劑成分的藥物,故不主張長時間的應用。

簡言之,在慢性便秘治療中,選用不恰當的瀉劑或瀉劑應用劑量不合理等,均可能引起患者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到不良反應。對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合併便秘的患者,應選用安全的通便藥物,如聚乙二醇4000。

Remove ads

5-HT4受體激動劑

普蘆卡必利,替加色羅[18]

物理療法

  • 灌腸:通常使用軟肥皂水、濃氯化鈉溶液、磷酸鈉溶液,主要副作用為水、電解質紊亂。[19]
  • 咖啡灌腸:有一定功效但不推薦。[20][21]
  • 腸道按摩法:促進淋巴的活化,讓身體恢復元氣。
  • 大腸水療
  • 生物反饋治療

手術

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結腸無力可行結腸次全切除術,盆底功能障礙可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盆底重建等手術。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