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蘭斯伯格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兰斯伯格陨石坑
Remove ads

蘭斯伯格隕石坑(Lansberg)是位於月球正面島海中的一座撞擊坑,約形成於38.5-38億年前的早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荷蘭天文學家菲利普·范·蘭斯貝格(1561年-1632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快速預覽 蘭斯伯格隕石坑, 坐標 ...

描述

Thumb
蘭斯伯格隕石坑的周邊,月球正面區域圖[2]
Thumb
阿波羅14號拍攝的西向斜視圖
Thumb
魏內克的月球圖集(1899年),蘭斯伯格隕石坑位於圖中右上方。

該隕坑的北部坐落在月球赤道上,西北和東北分別毗鄰較小的庫諾夫斯基隕石坑和更大的賴因霍爾德隕石坑,碗狀的歐幾里得隕石坑位於它的西南偏南,它的西側靠近風暴洋,而南面則橫亙了呈西南偏南-東北偏北走向的里菲山脈知海[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0.3°S 26.6°W / -0.3; -26.6,直徑38.75公里[4],深約2.17公里[1]

蘭斯伯格隕石坑外觀形狀大體圓形,但邊緣輪廓參差不齊,由於形成年代不長,幾乎沒有受到明顯的侵蝕磨損。其塌落的壁頂形成了一圈尖峭的坑沿,環內側壁分布有突出的階坡結構。它的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020米[1],內部容積約有1110.41立方千米[1]。 除西南部較崎嶇外,坑底表面大體平坦,中心附近坐落了一群由含85-90%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1)和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2)以及輝長蘇長岩((AGN) )構成的大中央峰[5],但坑內沒有較醒目的撞擊坑。

環隕坑周邊的月表上顯示有一些來自哥白尼環形山射紋束,隕坑南面分布有一道有些類似直壁皺嶺月溪

Remove ads

隕坑截面圖

Thumb

該圖顯示了隕石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部位[6],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蘭斯伯格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旁邊。

Thumb
LAC-57、LAC-58、LAC-75和LAC-76拼接圖.
  • 衛星坑蘭斯伯格 A和蘭斯伯格 B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7]
  • 衛星坑蘭斯伯格 A和蘭斯伯格 B約形成於哥白尼紀[1]
  • 衛星坑蘭斯伯格 B和蘭斯伯格 D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帶有深色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8]
  • 衛星坑蘭斯伯格 C約形成於晚雨海世[1]
  • 衛星坑蘭斯伯格 D在月食期間曾被記錄到表面溫度有異常,這主要是該類月坑的地質齡較短,表面尚未形成能產生隔熱作用的表岩屑覆蓋層所致。

探測器著陸點

Thumb
阿波羅13號第三級火箭砸出的隕坑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