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茲大學
英国利兹的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53°48′26″N 1°33′6″W 里茲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Leeds)位於英國里茲,為英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世界百強名校。它成立於1874年,前身是約克郡科學學院(Yorkshire College of Science)和里茲醫學院(Leeds School of Medicine),1904年由愛德華七世頒發特許狀[4]。
里茲大學為紅磚大學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每年獲得的研究經費額度為英國各大學的前列。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英國第13位和世界第75位。[5][6]它與同樣位於約克地區的約克大學、雪菲爾大學共同組成「白玫瑰大學聯盟」,共同合作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發工作。里茲大學的校友中有六位諾貝爾獎得主,擁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Remove ads
校史
里茲大學的建立可追溯到19世紀。它由兩所學院合併而成,即約克郡科學學院和里茲醫學院。[4]
里茲醫學院(Leeds School of Medicine)建立於1831年,一群年輕人為了不再遠赴南部或蘇格蘭、歐洲學醫而在故鄉辦學。[4] 由這裡出來的學生大多就業於本地的五所醫療機構。
約克郡科學學院(Yorkshire College of Science)則稍晚建立於1874年,目的是從長期上對抗歐洲進口的布料對當地紡織業的衝擊。[4] 它的辦學主要由中產階級的商人扶持,在幾年後逐步豐富了古典學、文學和歷史學等學科,遂更名為約克郡學院(Yorkshire College)。1884年約克郡學院又吸收了里茲醫學院,成為當地最大的學院。
合併後的學校在1887年加入了英國北部的聯合維多利亞大學(federal Victoria University),和曼徹斯特的歐文斯學院及利物浦的利物浦大學學院為兄弟學院。[4] 此階段的約克郡學院和同為聯合中的歐文斯學院不同,接受女性學生來學習課程。另外,學生還同時取得倫敦大學的外部文憑。[7]
Remove ads
維多利亞大學由於地域的限制,很快就變回了各學院獨立管理的狀態。於是在特許狀和國會法令的作用下,里茲大學最終在1904年獨立。[4]
校園


該大學的主體部分皆建於19世紀下半葉,當時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對當地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教育要求。主校區面積98英畝(40公頃),位於里茲市中心以北1英里(1.6公里)處。校園見證了里茲城市的發展,混合了150年以來的哥特復興式建築、裝飾藝術建築、粗野主義建築和後現代建築。大學正門在伍德豪斯巷(Woodhouse Lane),原伍德豪斯公墓(今St George's Fields)位於校園內。[8]

帕金森樓是一座建成於1951年11月9日、屬於該大學的II級登錄建築[6],該建築由20世紀里茲大學的校友、主要贊助人弗蘭克·帕金森贊助,其信託基金會至今仍然在支持里茲大學[9]。此建築已成為里茲的地標,也是該大學官方標誌的一部分[9]。
舉行畢業典禮的場所。
物理、地球科學與數學和計算機學院之所在,與羅傑・史蒂文斯樓以高空長廊連接。
商學院的主要建築。

該大學共有五棟圖書館,總藏書量達278萬冊[10]。布拉澤敦圖書館(Brotherton Library)位於帕金森樓中,主要收藏藝術、社會科學和法律類書籍。愛德華波義耳圖書館(Edward Boyle Library)主要收藏科學、工程學類書籍。健康科學圖書館(Health Sciences Library)收藏醫學類書籍,分館位於聖詹姆士大學醫院。來地勞圖書館(Laidlaw Library)坐落於主校區內,2015年5月開始為一二年級生提供服務。[11]
學術
里茲大學共有九門研究方向,分別為:
Remove ads
里茲大學國際排名一直穩居全球百強。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將其研究實力(research power) 排在全英第10。[19] 在2021年研究卓越框架中,里茲大學的研究實力在英國所有大學中排名第八,獲得國家資助的經費份額總量排名第十。[7]
知名校友
- 凱爾·斯塔摩:英國政治人物和大律師,現任英國首相。
- 埃利奧·迪呂波 : 法語社會黨領導人,曾任比利時首相。
- 那木巴爾·恩赫巴亞爾:蒙古前總統。
- Ken Robinson爵士:英國教育家、作家與演說家。
- 歐內斯特·伍德魯夫:聯合利華前董事長
- 卡立阿都沙末:馬來西亞政治人物、馬來西亞前聯邦直轄區部部長。
- 喬治·波特 : 英國化學家,皇家學會會長,諾貝爾獎得主。
- 渥雷·索因卡:奈及利亞詩人,諾貝爾獎得主。
- 理察·勞倫斯·米林頓·辛格:諾貝爾獎得主,在里茲大學發明了」分溶層析法「。
- 赫伯特·里德 : 英國詩人、美學與藝術教育家。
- 馬臨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第二任校長。
- 哈格·根哥布: 納米比亞總統。
- 安赫爾·古里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OECD),前墨西哥外交部長。
- 杜嘉祺(Mark Tucker): 滙豐控股集團主席
- 張國榮: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
- 哈利·特里古波夫 : 澳大利亞房地產大亨,澳洲首富之一。
- 斯圖爾特·亞當斯:布洛芬發明者,里茲大學博士。
- 皮爾斯·塞勒斯:美國太空人,NASA/GSFC地球科學部主任
- 肯妮·貝兒 : 英國創作歌手,葛萊美獎數屆獲獎人。
- 克里斯·雷斯里 : 英國工黨政治人物。
- 傑瑞米·德桑 : 英格蘭編劇。
- 黃陳小萍:加拿大國會下議院里奇蒙選區現任國會議員。
- 恩古吉·瓦·提昂戈 : 肯亞作家,文化學家
- Little Boots : 英國創作歌手。
- 克里斯·潘恩 : 好萊塢演員。
- 傑克·斯特勞 : 英國工黨政治家,曾任內務大臣、外交大臣。
- 史蒂芬·古爾德 : 美國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科學史學家與科普作家,亦於哈佛大學任教職。
- 彼得·羅賓森 : 犯罪小說作家。
- Dan Smith : 英國樂團Bastille主唱
- 闕枚莎:臺灣政治人物、臺北市議員
- 拉菲茲:馬來西亞政治人物。
- 陳勝堯:馬來西亞政治人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