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古號重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加古號重巡洋艦(日語:加古,平假名:かこ)為舊日本海軍建造的古鷹級重巡洋艦(舊日本海軍省正式名稱「古鷹型重巡洋艦」)的2號艦[1]。因為各種原因,該級重巡洋艦有時候也被稱為「加古級」[2][3]。
Remove ads
加古是當時世界上首先採用200毫米主炮的巡洋艦[4]。加古、古鷹兩艦和不久後建成的青葉、衣笠兩艦設計上相似,服役後也是大多都在一起行動。1942年8月8日,加古參加了薩沃島海戰,在返航的途中遭遇美軍潛艇伏擊,被魚雷命中擊沉,成為古鷹、青葉兩級4艦中第一艘損失的軍艦[5][6]。
Remove ads
艦名
軍艦加古的名稱來源於兵庫縣的加古川[7]。當初加古被預定為川內級輕巡洋艦(二等巡洋艦)的4號艦,但隨著日本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加古在1922年(大正11年)3月17日被決定中止建造[8]。其後,加古被決定用於計劃中的一等巡洋艦的首艦名字[9],因此繼續用著這個本來是二等巡洋艦的名字,而與當時日本海軍用山名為一等巡洋艦命名的慣例不同[10]。
後來日本海軍建造的最上級以及利根級各艦,為了逃避《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而使用了輕巡的名義進行建造,並使用了河川進行命名,因此在紙面上日本當時就只有加古一艘以河川命名的一等巡洋艦(重巡)。
艦歷
大正時代的日本海軍將7000噸以上的巡洋艦稱為一等巡洋艦,不足7000噸的則稱為二等巡洋艦(參見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11])。1921年(大正10年)3月19日,日本方面決定建造4艘川內級二等巡洋艦,預定分別使用加古川、那珂川、川內川和神通川命名[12]。6月9日,這4艘艦艇被正式登錄進艦艇類別等級登記表中[13]。1922年,其中三艘川內、那珂、神通分別在各自造船所開工。
加古原定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4],但1922年3月17日,加古被決定中止建造。10月9日,海軍方面正式決定將「加古」一名用於預定要在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建造的一等巡洋艦上[15]。由於這一變更,加古在艦艇類別等級表中從二等巡洋艦變更為一等巡洋艦[16]。原本一等巡洋艦的頭兩艘艦艇艦名預定為衣笠、古鷹,加古被添加進去後排列在最前成為首艦,衣笠則被延後作為3號艦艦名[17]。
1922年年11月17日,加古在川崎神戶造船所動工興建[18]。加古、古鷹、衣笠以及最後確定下來的青葉4艦也陸續開工,並行建造[19]。
1925年4月10日,加古下水[20],梨本宮守正王列席下水儀式[21][22]。9月18日,原第1驅逐隊司令後藤章海軍大佐被任命為加古的舾裝長[23]。但因為各種原因,加古服役時間被推遲[24],比如竣工之前起重機事故導致船體損傷等[10]。
1926年7月20日加古正式服役[25]。後藤成為加古首任艦長[26]。加古的姊妹艦古鷹早在3月31日即開始服役,比加古早了將近4個月[27],因此這一級也就被改稱為古鷹級,原本決定為首艦的加古成為了古鷹級2號艦[28]。
9月25日,青葉級首艦青葉在長崎造船所下水,擔任御召艦任務的第五戰隊(加古、古鷹、川內、由良)參加了青葉的下水儀式[29],高松宮宣仁親王(時為海軍少尉、在古鷹上服役)也列席[30]。
古鷹、加古裝備的是6門200毫米單裝火炮,而稍晚於古鷹、加古竣工的青葉、衣笠在一開始就裝備了3座200毫米雙聯裝火炮[31],這也成為了這兩級重巡在外觀上最顯著的不同[32]。在後來的現代化改造中,加古、古鷹也都換裝成3座雙聯裝203毫米火炮。
1930年(昭和5年)10月2日,日本方面批准了《倫敦海軍條約》,古鷹、青葉兩級4艘艦艇也相應變更為重巡洋艦,而不再使用原有的一等、二等巡洋艦的分類[33]。
1926年(大正15年)7月20日,竣工後的加古入籍橫須賀鎮守府[34]。8月1日,加古被編入第五戰隊(古鷹、川內、由良)[35],從古鷹那裡取得了戰隊的旗艦[36]。9月25日,第五戰隊參加了青葉的下水儀式(如前所述)。12月1日,第五戰隊重新編組,第一小隊重巡加古、古鷹,第二小隊改為輕巡神通、那珂[37]。加古基本上一直是第五戰隊的旗艦[38]。
1927年8月24日,日本海軍在島根縣美保關海灣舉行了第八次基本演習(夜間無燈火演習)。第五戰隊的4艘巡洋艦都參加了本次演習,進行夜間魚雷攻擊訓練[39][40]。演習中,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加藤寬治率領的乙隊被甲隊(假想敵)逼近。甲隊的戰艦部隊(伊勢、日向)、第六戰隊(由良、龍田)打開探照燈照射,暴露在探照燈中的第五戰隊第2小隊(神通、那珂)為了拉開距離而右轉舵[41]。第2小隊的突然轉向,使其衝向了當時跟隨在後面的第1小隊(加古、古鷹)以及第26、27驅逐隊[42]。神通與蕨相撞,神通艦首嚴重損壞,蕨沉沒;而為了躲避的那珂向左轉舵後撞上了葦,兩艦都嚴重受損。第五戰隊第1小隊的加古、古鷹立即與其他艦艇一起參與救援[43]。事發後,依然維持航行能力的那珂在比叡、古鷹的陪伴下返回舞鶴[44];神通則由金剛拖曳、而葦則由阿武隈拖曳,加古在旁護衛回港[45]。12月26日,事發時任神通艦長水城圭次海軍大佐自殺[46]。日後這次事件被稱為「美保關事件」。
11月15日,後藤卸任加古艦長一職,原馬公要港部參謀長吉武純藏海軍大佐敘任[47]。(後藤12月1日出任橫須賀防備隊司令,此後歷任戰艦榛名艦長、第一水雷戰隊司令、第二水雷戰隊司令等。)12月1日,青葉級兩艘編入第五戰隊[48],戰隊旗艦從加古變更為青葉[49]。第五戰隊此時擁有了4艘重巡。
1928年12月10日,吉武轉任橫須賀防備隊司令,神通艦長秋山虎六海軍大佐補任加古艦長[50]
1929年5月2日,英國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乘肯特級重巡的薩福克號訪問日本,停靠於橫濱。第五戰隊的兩艘重巡古鷹、加古前去迎接[51]。三艘軍艦的乘員互相進行了參觀訪問[52]。英軍士官有人發出感嘆,「這種這麼窄小的軍艦日本可能最多再造上十年吧。現在日本國民生活程度在不斷提高,這種住居條件可能很快就會有所改變了。」[53] 11月7日,古鷹移出第五戰隊[54],戰隊裡現在還有加古、青葉、衣笠3艘重巡[55]。11月30日,秋山轉任海軍航空本部教育部長,後任加古艦長為原海軍大學校教官近藤信竹海軍大佐[56]。
1930年6月18日,近藤轉任海軍軍令部參謀,原參謀中村龜三郎出任艦長[57]。近藤後為太平洋戰爭時期第二艦隊司令長官。12月1日,加古[34]、衣笠[19]從第五戰隊除去,轉入預備艦,古鷹重新加入[54]。此時第五戰隊有重巡兩艘(青葉、古鷹)[58]。同日中村轉任戰艦長門艦長,井上勝純子爵、海軍大佐接任加古艦長一職[59]。
1931年5月15日,加古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整修[34]。6月下旬,德國輕巡埃姆登號訪日,日本海軍的相關人員對埃姆登號所使用的技術非常感興趣[60]。隨後日軍對德艦和與之同期建造的加古安排了交換參觀訪問[61]。與相對保守、採用了鉚接方式建造的加古級(以及日本海軍軍艦)不同,德軍埃姆登號大量使用了焊接技術,參觀的日方人員對此極為感興趣[62]
其後古鷹級引起了昭和天皇的注意。此前曾有將扶桑級戰艦山城作為御召艦前往小笠原群島和奄美大島的航海並受到好評,因此海軍方面著手計劃讓古鷹級作為御召艦前往八丈島進行巡視[63],不過最終未能成行。
9月29日,加古從橫須賀工廠出渠,10月1日轉入吳鎮守府籍,11月10日在吳海軍工廠入渠[34]。12月1日,井上將加古艦長一職轉交給古賀七三郎海軍大佐[64]。
1932年4月4日,在加古艦內為兩艘江風級驅逐艦(江風、谷風)設置了殘務處理事務所[65]。5月31日,加古從吳海軍工廠出渠[34]。11月1日被指定為第一預備艦。12月1日,加古、衣笠被編入第五戰隊。此時第五戰隊有3艘重巡[66]。同日古賀將加古艦長一職轉交給馬公要港部參謀長水戶春造海軍大佐[67]。
1933年5月20日,第五戰隊編制被撤銷[68],3艘重巡(加古、青葉、衣笠)被編入第六戰隊。11月15日,加古被第六戰隊除名,改為第二預備艦[34],同時古鷹編入第六戰隊。此時第六戰隊為3艘(古鷹、青葉、衣笠)[69]。同日水戶轉任榛名艦長,大湊要港部參謀長橫山德治郎補任加古艦長[70]。12月11日,加古被編入吳警備隊[71]。
1934年2月1日,加古被指定為第一預備艦[34],同日從妙高級2號艦那智接過吳警備戰隊旗艦的位置ぐ[72][71]。3月15日,吳警備戰隊旗艦的位置又轉給神通[73]。5月22日,又再次從長良級6號艦阿武隈中取回這一位置[74]。7月1日,再次轉交給驅逐艦敷波[75],7月9日,又再回到加古[76]。7月17日,轉交給神通[77]。7月20日,伴隨著第四艦隊的再次編成,第五戰隊也重新編成,下轄3艘重巡(足柄、羽黑、加古)[78]。
11月10日,加古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入渠,11月15日被列為第3預備艦,再次歸屬吳警備戰隊[79]。同日橫山將加古艦長一職轉交給舞鶴要港部港務部長柏木英海軍大佐[80]。
1935年2月25日,加古從佐世保工廠出渠,5月20日在吳海軍工廠入渠[34]。11月15日,柏木將加古艦長一職轉交給原球磨艦長藍原有孝海軍大佐[81]。
1936年7月1日,藍原將加古艦長一職轉交給原駐滿洲海軍部參謀長大島乾四郎海軍大佐[82]。同月加古進入日立造船的大阪鐵工所,進行更換主炮等現代化改裝[83]。12月1日,大島轉任摩耶艦長,原輕巡名取艦長岡村政夫敘任加古艦長[84]。
1937年12月1日,岡村被調往吳鎮守府。原裝甲巡洋艦出雲艦長鐮田道章補任加古艦長[85]。12月27日,加古的改裝作業完成[34]。
1938年10月20日,鐮田卸任加古艦長,後任為緒方真記海軍大佐[86]。
1939年5月1日,緒方調任出雲級2號艦磐手。時任古鷹艦長伊藤皎兼任加古艦長一職[87]。7月1日,長良級首艦長良江戶兵太郎被任命為加古艦長,同日伊藤卸下兼務[88]。11月15日,第六戰隊重新進行編組,改為古鷹級兩艦[34],同時指定旗艦為加古[89]。同日江戶調任夕張艦長,原知床級加油艦石廊特務艦長堀江義一郎海軍大佐補任加古艦長一職[90]。
1940年10月11日,日本舉行了紀元二千六百年特別觀艦式,加古、古鷹兩艦作為供奉艦參加了本次觀艦式[91]。10月15日,堀江卸任加古艦長一職,後任為木下三雄海軍大佐[92]。11月15日,青葉編入第六戰隊。此時戰隊共有重巡4艘(青葉、加古、古鷹)。
1941年3月1日,衣笠加入第六戰隊[19]。此時古鷹、青葉兩級4艘重巡都在第六戰隊了。在本年內第六戰隊旗艦多次在加古、古鷹、青葉之間變更。8月12日,加古駛往吳港[34]。9月15日,五藤存知海軍少將出任第六戰隊司令[93]。五藤將第六戰隊旗艦正式從加古轉移到青葉上。8月28日,原天龍號艦長高橋雄次接替木下出任加古艦長一職[93]。
在戰前加古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裝:1931-1932年間在飛機滑行軌道處加裝了彈射器,將80毫米高射炮替換成120毫米高射炮,1936-1939年又陸續將主炮從單裝炮塔換裝為雙聯裝炮塔,將兩座煤油混燒鍋爐拆除並強化動力,換裝魚雷發射管,換裝一批射擊和航海裝置等等。這些改裝使得加古和古鷹雖然是日軍最早服役的重巡,但一直能保持戰鬥力活躍在最前線[94]。
Remove ads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第六戰隊歸屬於井上成美海軍中將指揮的第四艦隊下,司令繼續為五藤存知海軍少將,下轄4艘重巡,第1小隊青葉(旗艦)、加古,第2小隊衣笠、古鷹[95]。12月8日,在戰爭爆發的同一天,第六戰隊參與了關島戰役[96]。其後日軍向威克島發起攻勢,在12月21-25日的第二次進攻中,第六戰隊伴隨第二航空戰隊、第17驅逐隊等一同參戰,不過本次戰役第六戰隊一炮未發[97]。
1942年,第六戰隊先後參加了1月-2月上旬的拉包爾戰役,3月上旬的薩拉毛亞-萊城戰役,4月上旬的布干維爾島及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戰役,一直活躍於南太平洋各地[98]。5月上旬的珊瑚海海戰中,第六戰隊被編入井上指揮的MO攻略部隊,作為進攻莫爾茲比港的主力艦隊之一;在輕型航母祥鳳完成對圖拉吉的支援後,第六戰隊主要擔負祥鳳的護衛艦艇。5月7日,美軍航母艦載機發現並擊沉了祥鳳,五藤擔心失去了空中掩護的第六戰隊會再次遭到美軍空襲,從而選擇向北退避,只讓驅逐艦漣在數小時後返回救助祥鳳的倖存者[99]。5月8日,第1小隊的青葉、加古繼續伴隨MO攻略部隊行動,而第2小隊的古鷹、衣笠則連夜趕往與日軍的航母編隊(即MO機動部隊)會合,以加強日軍正規航母的護衛力量。在行動中加古的一架水上飛機失聯,不過得到了水上飛機母艦神川丸的救助,兩天後回歸加古[100]。除此以外,加古在內的MO攻略部隊的水面艦艇並無太多行動,也沒有遇到敵對的艦艇,都在等待雙方的航母決戰的結果。5月11日,井上的旗艦沖島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重創,加古等參與救援くが[100]。
珊瑚海海戰後,日軍中止了對莫爾茲比港進行海上入侵的MO作戰,第六戰隊各艦隨之返回日本本土進行休整[101]。5月22日,第1小隊的青葉、加古在吳入港[34][48]。
6月5日,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慘敗,被迫將重心重新放回到占領莫爾茲比港、以及擴充在南太平洋上的航空基地等任務上[102]。因此井上對第四艦隊下達了SN作戰等命令,以搜尋南太平洋上適合建造機場的地方、進行機場建設、並且加強已有的機場的防衛力量,第六戰隊也被投入其中[103],參與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下簡稱瓜島)、圖拉吉島、卡維恩、萊城、拉包爾等地的強化和機場建設工作[104]。
6月16日,第六戰隊第1小隊駛離吳港,與第18戰隊會合後向特魯克前進,23日到達[105]。在到達目的地前,加古的一架擔任對潛警戒的水上飛機發生迫降[106],這是加古在太平洋戰爭以來的第一名戰死者[107]。特魯克的泊地中停泊著在中途島海戰中被重創的重巡最上,加古時任艦長高橋因與最上時任艦長曾爾章海軍大佐是海軍兵學校的同期生,因此高橋對最上進行了訪問[108]。
6月30日,第六戰隊第1小隊和第18戰隊從特魯克出發[109],在索羅門群島一帶行動[110]。7月10日,第六戰隊第2小隊也加入進來[111]。當時第六水雷戰隊正在護衛去往瓜島的基地建設運輸船團,第六戰隊則擔任支援的任務[112]。7月14日,聯合艦隊進行了第二階段作戰的第二期兵力調整,第六戰隊被編入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的第八艦隊中,作為基幹力量,整編為外南洋部隊[113]。同月27日,第八艦隊從第四艦隊手中接過外南洋(西南太平洋)的指揮權[114]。
Remove ads
1942年8月7日,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主力的盟軍部隊登陸圖拉吉島和瓜島,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爆發。盟軍登陸之時,日軍在瓜島上的機場已經基本建設完畢、即將投入使用,盟軍便迅速利用了這一機場。得知此事的第八艦隊匆忙召集起來,在8月8-9日夜間,以5艘重巡(旗艦鳥海、以及第六戰隊4艘)、2艘輕巡(天龍、龍田)、1艘驅逐艦(夕凪),突襲了美軍在瓜島登陸場附近駐守的水面艦艇部隊。在夜戰中,美軍阿斯托里亞號、文森斯號、昆西號以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被擊沉,日軍夜戰部隊則只有數艘艦艇受了輕傷。加古在戰鬥中發射了192發主炮炮彈、124發高射炮炮彈、149發25毫米機槍子彈、10枚魚雷[115]。不過加古上一架起飛進行偵察的水上飛機被盟軍擊落,所有乘員戰死[116]。
加古在夜戰中毫髮無損、但在8月10日返航途中被美軍潛艇S-44盯上了[117]。當時第六戰隊與第八艦隊的其他夜戰參戰艦艇分開後,駛往卡維因[118]。第六戰隊的各艦乘員經過了三天的戰鬥航行,在距離目的地只剩下幾個小時的航程的時候,已經極度疲勞[119]。
當日07:00前後,海上視野範圍大約40公里,海面平靜。第六戰隊以第1小隊(青葉、加古)以及第2小隊(衣笠、古鷹)兩列縱隊航行,各艦距離800米,航速16節。第六戰隊並沒有進行反潛的之字形運動,只是讓青葉放出了一架水上飛機在前面進行反潛偵察[118]。S-44在650米外發射了4枚魚雷,日方記錄有3枚命中加古,而美方則記錄是4枚命中[120]。當時的加古使用外二軸傳動,因此難以迴避[121]。07:09-07:10左右,加古被擊中,第一枚命中加古右舷1號炮塔附近,第二、第三枚分別命中前部彈藥庫和鍋爐艙,07:15右舷傾覆沉沒[122]。沉沒地點位於02°28′S 152°11′E[123]。加古上有68人戰死[124]。第六戰隊剩下的3艘重巡在附近施放了深水炸彈後,放下救生艇,然後就匆匆離去[125]。加古沉沒後,第六戰隊的姊妹艦上的氣氛變得非常凝重[126]。
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接獲了加古損失的消息後,在他的日記《戰藻錄》中記載到,「俗話說走了九十九里路也只是走了一半,這句話真的一點都沒錯」[127]。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則對潛艇擊沉加古一事評論道,「這多多少少算是對美軍慘敗(按:指薩沃島海戰)的一點彌補」,「後來日軍將水面艦隊投入到東京快車中,就一直慎重有餘、進取不足了」[128]。
加古被擊沉後,高橋艦長及其他生還者搭乘救生艇登上了附近的島嶼。次日,驅逐艦卯月以及3艘大型登陸艇過來救援,倖存者們先是被六戰隊3艘重巡所收容[129],然後搭乘加油艦石廊去往拉包爾。部分加古乘員被分配到了鳥海上,補充在薩沃島海戰中損失的乘員[130]。
9月1日,高橋抵達橫須賀鎮守府[131],9月7日,補任旅順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參謀及副長[132],後改任鈴谷艦長[133]。9月15日,加古除籍[134]。
加古是古鷹、青葉兩級4艘重巡中首個損失。加古沉沒兩個月後的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中,日軍遭遇美軍水面艦艇伏擊,五藤戰死,古鷹沉沒,青葉重創需要回吳港大修[135]。11月10日,第六戰隊解散,唯一保持戰鬥力的衣笠改為第八艦隊直屬[136]。11月14日,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衣笠遭受盟軍航母艦載機持續轟炸而沉沒[137]。在僅僅3個多月的時間內,這兩級4艘重巡就先後損失了3艘,僅存的青葉也再沒有參加過像樣的海戰,而且屢遭空襲而經常返港修理,最終在吳港大空襲中傾覆坐底,直至戰爭結束。
Remove ads
歷任艦長
- 後藤章 海軍大佐:1926年7月20日[26] - 1927年11月15日[47]
- 吉武純蔵 海軍大佐:1927年11月15日[47] - 1928年12月10日[50]
- 秋山虎六 海軍大佐:1928年12月10日[50] - 1929年11月30日[56]
- 近藤信竹 海軍大佐:1929年11月30日[56] - 1930年6月18日[57]
- 中村龜三郎 海軍大佐:1930年6月18日[57] - 1930年12月1日[59]
- 井上勝純 海軍大佐:1930年12月1日[59] - 1931年12月1日[64]
- 古賀七三郎 海軍大佐:1931年12月1日[64] - 1932年12月1日[67]
- 水戶春造 海軍大佐:1932年12月1日[67] - 1933年11月15日[70]
- 橫山德治郎 海軍大佐:1933年11月15日[70] - 1934年11月15日[80]
- 柏木英 海軍大佐:1934年11月15日[80] - 1935年11月15日[81]
- 藍原有孝 海軍大佐:1935年11月15日[81] - 1936年7月1日[82]
- 大島乾四郎 海軍大佐:1936年7月1日[82] - 1936年12月1日[84]
- 岡村政夫 海軍大佐:1936年12月1日[84] - 1937年12月1日[85]
- 鐮田道章 海軍大佐:1937年12月1日[85] - 1938年10月20日[86]
- 緒方真記 海軍大佐:1938年10月20日[86] - 1939年5月1日[87]
- (兼)伊藤皎 海軍大佐:1939年5月1日[87] - 1939年7月1日[88]
- 江戶兵太郎 海軍大佐:1939年7月1日[88] - 1939年11月15日[90]
- 堀江義一郎 海軍大佐:1939年11月15日[90] - 1940年10月15日[92]
- 木下三雄 海軍大佐:1940年10月15日[92] - 1941年9月15日[93]
- 高橋雄次 海軍大佐:1941年9月15日[93] - 1942年9月1日(橫須賀鎮守府附)[131]
同級艦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