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樅級驅逐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樅級驅逐艦(日語:樅型駆逐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的二等驅逐艦,同型艦共21艘[1]。
樅級建造數量眾多,在建成後曾經長期充當第一艦隊(戰艦部隊)的護衛任務[10]。但因為建成時代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大多已經被轉為巡邏艇,或者作為雜務船或者練習船使用,也有數艘繼續擔任驅逐艦的任務。這些作為巡邏艇和驅逐艦使用的樅級艦艇,經常被用於運輸船團的護衛警戒。
Remove ads
建造背景
1917年(大正6年)日本海軍在八四艦隊案中計劃建造一批中型驅逐艦(二等驅逐艦)[11]。本案最終實際建造了18艘[11]。在次年(1918年)日本海軍提出的新的八六艦隊案中,再次提出要追加建造16艘同級驅逐艦,不過實際只完成了前3艘[12],剩下的全部轉為更新型的若竹級[13]。
樅級驅逐艦從1918年開始建造,1919年末到1922年間陸續建成[14]。藤永田造船所和石川島造船所是首次參與驅逐艦的建造工作[15]。
艦型
樅級與峰風級一等驅逐艦是被一同設計的,只是建造時間稍早於峰風級[16]。樅級可以被理解為峰風級的縮小版[10],船體外形與峰風級非常相似[16]。武器上,樅級比起峰風級要少1門主炮、1座雙聯裝魚雷發射管,引擎功率也要小些[17],計劃速度為36節,而峰風級則為39節[3]。
日本海軍已有的桃級、楢級兩級二等驅逐艦的抗浪性都不佳,為此樅級和峰風級一樣,都在艦橋前設置了一段防浪甲板,以避免受到高速航行時艦橋和主炮被海浪直擊[16]。3門主炮也都安裝在和艦艏甲板相同高度,即比水平甲板稍高的位置,也是為了讓主炮在波高浪急的時候依然可以使用[16]。此外,樅級也是日本海軍首次在二等驅逐艦上搭載魚雷發射管[16]。
樅級的三座鍋爐全是重油專燒鍋爐[16]。艦艇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的話會放出濃煙,使得艦艇更容易被發現,因此使用全重油專燒鍋爐,在夜戰中更為有利[18]。同時樅級也是二等驅逐艦中首次安裝可以多段變速的艦本式渦輪機[16]。計劃中樅級的常備排水量和楢級相同,都是850英噸(長噸),功率2萬1500馬力(楢級只有1萬7500馬力,31.5節)[16]。
Remove ads
樅級最初計劃從樅號開始的4艘搭載布朗-柯蒂斯式汽輪機,楡開始的4艘則搭載三菱綜合了約翰·布朗和帕森斯的方案而新設計的高壓衝擊-低壓反推式汽輪機[19]。在這個背景下,日本海軍方面積極推動新式引擎的研發,而手持布朗-柯蒂斯式引擎製造權的川崎造船所對於發展國產引擎則顯得並不熱心[19]。日本海軍將新設計的引擎圖紙交給了三菱進行生產。使用了布朗-柯蒂斯式引擎的幾艘樅級並無大事發生,取得了好評,而另外幾艘使用了三菱的新設計的驅逐艦則故障不斷,導致從菊號開始的7艘又使用回了布朗-柯蒂斯式汽輪機[19]。在此之後本級最後6艘則使用了歐洲各家汽輪機製造廠家的產品,進行實際使用試驗[20],其中浦賀船渠建造的兩艘使用了卡梅爾·萊爾德造船廠製造的反推式帕森斯汽輪機,藤永田造船所建造的兩艘使用了約翰·布朗公司製造的布朗-柯蒂斯式汽輪機,石川島造船所則採用了埃舍爾·維斯公司製造的茲里式多級壓力汽輪機。卡梅爾·萊爾德船廠的產品外表看起來粗糙,但內部的重要零部件製作精良,在實艦運作中運作出色;而另一方面埃舍爾·維斯公司是首度參與船用汽輪機製造,因此實用中事故頻頻,不過為此而實施的一些對策客觀上也促進了日本的汽輪機技術的進步[20]。
下列為樅級各艦最終搭載的汽輪機型號[21]:
- 布朗-柯蒂斯式
- 川崎造船所製造 - 樅、榧、梨、竹、菊、葵、萩、薄、藤、蔦、葦
- 約翰·布朗公司製造 - 蕨
- 約翰·布朗公司計劃、川崎造船所製造 - 蓼
- 三菱製造,三菱帕森斯式[5]高圧衝擊-低壓反推式一段減速 - 柿、楡、栗、栂
- 卡梅爾·萊爾德公司帕森斯式反擊 - 菱、蓮
- 茲里式
- 埃舍爾·維斯製造 - 蓬
- 埃舍爾·維斯計劃、石川島造船所製造 - 菫
同級艦
解說為開工、下水、竣工 - 結局。其中標註斜體者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依舊作為驅逐艦使用。
栗號驅逐艦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