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

中国物理化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包信和(1959年8月),江蘇揚中人,中國物理化學家,無黨派人士,主要從事表面化學與催化基礎和應用研究。

快速預覽 包信和,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
包信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現任
就任日期
2018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任期
2017年6月—2024年10月
書記舒歌群
前任萬立駿
繼任常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
當選年份2009年
學部化學
個人資料
出生1959年8月(65歲)
籍貫江蘇揚中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無黨派
職業化學家
關閉

生平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1987年至1989年在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1989年至1995年獲洪堡基金資助在德國馬普學會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德語Fritz-Haber-Institu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進行合作研究。1995年至2015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其間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2009年3月至2015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1]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9月任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2]2017年6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3]。2018年2月24日,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4]。2024年,他不再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5]

學術貢獻

包信和團隊主要領導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於中國科學院大連所的這個團隊,長期攻關能源燃料的轉化科技用以解決能源問題,首創氧化物和分子篩納米複合催化劑及催化過程(Ox-Zeo),達成基合成氣的成果,簡而言之就是將煤炭氣化或煤液化[6],用於傳統石油和天然氣的應用場景。

最終2016年從原理上創立了一條低耗水的煤轉化新途徑,將氧化物催化劑與分子篩複合,突破了90多年前德國發明的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煤製烯烴程序高耗水高排放二氧化碳缺點,傳統模式也因這缺點而無法實用化只能用於特殊情境,此次突破獲《科學》雜誌評價為里程碑式創新,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7]國內外大都採用石油生產烯烴,而對於60%以上石油進口、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且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中國而言,在煤制烯烴領域取得這新突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