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工業大學
位于中国北京市的综合性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工業大學(英語: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縮寫:BJUT),簡稱北工大,創立於1960年,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市屬重點大學,於1981年成為國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6年通過國家「211工程」預審。2017年9月,學校正式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20年8月,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北京工業大學首次進入全球500強[3]。2021年,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共6個學科進入ESI前%1。現時為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50強大學,是「雙一流」和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4]。
北京工業大學共有平樂園、通州、中藍、管莊、花園村、琉璃井和惠新東街7個校區,總占地約96.0151萬平方米[5],其中平樂園校區為校本部,通州校區為大部分大一新生所在校區。學校定期出版《北京工業大學學報》《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學術刊物[6]。
校訓是「不息為體,日新為道」,取自唐代哲學家劉禹錫的《問大鈞賦》「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7]。「不息」源自《周易》「乾」卦的象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8],「體」則有物質存在的狀態、本體、本性、稟性之意;「日新」源自《尚書·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9],「道」,則有本質、法則、規律、主張、宗旨之意。學校校花為海棠花,校樹為銀杏樹[10]。
Remove ads
校史發展

195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決定創辦北京工業大學,派遣北京地質學院黨委副書記尹鳳翔具體負責籌辦工作。[11]時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計劃把北京工業大學建成一所容納兩萬學生的中國一流大學。籌建過程中,學校的選址幾經波折。最初的計劃是在朝陽區豆各莊興建校址,北京市都市計畫管理局在1959年12月通過了這一計劃。然而,情況有變,學校不得不另選新址。在朝陽區水碓子和昌平十三陵兩個選項中,學校選定了水碓子。然而,水碓子距離規劃中的使館區較近,計劃再次告吹。之後,學校比較了昌平西山口和懷柔橋梓兩個備選方案。學校最終在1961年確定在懷柔水庫旁的口頭村建設校園。由於校址遲遲未能確定,為了讓北京工業大學在1960年如期開學,北京市決定將位於平樂園原計劃作為北京第二化工學校校舍的建築暫時供北京工業大學使用。由於經濟困難,政府取消了在懷柔建設校區的計劃,平樂園校址成為了北京工業大學的永久校區。[12]
1960年9月,北京工業大學正式開學,設機械、電機、無線電、化工、數理5個系。[13]

1961年,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部分學生轉入北京工業大學後,增設土建系。數理繫於1961下半年停止招生進行調整,1965年恢復數理系。
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工業大學有機械、電機、無線電、土建4個系招生,原化工系停辦。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併入北京工業大學,在北京宣武區牛街南橫西街該校校址設北工大預科,後改稱新生部。新生部於1986年撤銷。

1978年至1989年,北京工業大學調整系的設置,設機械工程學系、工業自動化系、無線電系、土木工程系、化學與環境工程學系、應用物理系、計算機科學系、應用數學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熱能工程學系、管理工程學系、建築學系。1981年成為國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0年,原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14],該院6個系和北京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學系合併調整為管理工程學系、對外經濟貿易系、應用經濟系,至此全校共設14個系。
1992年,北京工業大學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3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2004年繼續教育學院與工大分部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整合後工大分部辦學主體為繼續教育學院(稱為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西區)。同時成立學校後勤集團西區管理中心,負責整個西區的後勤服務保障。
1993年,北京工業大學嘗試教育改革成立實驗學院,2000年起實驗學院由學校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2004年7月實驗學院終止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的協議,從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遷至北京市朝陽區管莊校區,與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調整合併為學校全資直屬二級學院性質的實驗學院。該年,北京計算機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北京西三環北路原校址辦學。
1998年,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遷入校本部與學校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計算機學院。
1996年,北京工業大學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21世紀重點建設的百所大學行列,成為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所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15]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16],成立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分部,均為學校的異地辦學機構。
2005年,原北京藝術設計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7],標誌著學校形成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術相結合的多學科架構。
2008年,北京工業大學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藝術體操比賽任務。北京工業大學奧運場館作為首都的高端、專業運動場館,在後奧運的日子,繼續服務學校和首都的體育事業。[18]
2012年2月,在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和愛爾蘭共和國總理恩達·肯尼的共同見證下,北京工業大學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正式簽署合作辦學協議。[19]
2013年3月,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成立,北京工業大學堅持開放辦學理念,此舉旨在積極融入國際高水平大學競爭與合作體系。
2014年,北京工業大學樊恭烋學院成立。該學院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區,採用獨立的教學計劃,旨在培養工程領域的領軍人才。
2016年,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成立,這標誌著學校學部制改革正式啟動,是學校在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學科結構布局、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的重大舉措。[20]
2017年9月,北京工業大學正式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2020年,北京工業大學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32位。[21]
2022年11月,北京工業大學在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於節能減排需求的背景下、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北京市的對於碳中和的戰略部署,依託優勢學科,成立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建制為獨立二級教學科研機構,獨立開展學院招生、教學、科研工作。本科生教育突出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以及「個性化、需求化、專業化、國際化」,研究生教育以培養高水平複合型碳中和人才為目標。
Remove ads
組織機構
建校以來的校長與黨委書記[22]



研究機構設置[23]
北京工業大學下設17個教學科研機構;開設本科專業72個;研究生專業覆蓋34個學科(含1個自設交叉學科),18個專業學位類別;具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在站293人。國家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1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8個。學校現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111計劃」引智基地4個,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級科研基地45個,行業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北京市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北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定期出版專業刊物2種。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下設19個二級黨組織,其中,二級黨委16個,二級黨總支3個;黨支部455個,其中,在職教職工黨支部148個,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55個,學生黨支部251個,混合黨支部1個;黨員10617名,其中,在職教工黨員2518名,學生黨員6763名,離退休教工黨員1336名。
Remove ads
北京工業大學建校60多年來,一直沿用校、院、系的組織架構,形成了擁有34個學院的龐大院系組織體系,已無法滿足學校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於是在2016年,學校按照學科門類將電子信息類的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和微電子學院撤銷,試點組建信息學部[24]。學部為學校所屬的實體化二級教學科研機構,全面負責黨的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離退休工作、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
2018年至2020年,北京工業大學又陸續組建了文法學部、材料與製造學部、城市建設學部、生命與環境學部和理學部。改革範圍覆蓋了20個一級學科中的18個,90%的一級學科都被納入學部,為相近學科交叉融合搭建了大平台[25]。學部成立後,學校的院系數量大幅度減少,由改革前的34個優化調整為16個。6個學部皆是按照學科門類來組建,涵蓋多個學科,提升了院系的學科層次,打破了原有的學科壁壘,為各學科交流融合創造了便利條件。
北京工業大學學部變革的協同優勢明顯。一是使得原有學科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產生新的學科增長點、優化學科結構和拓展學科領域。二是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出「1+1+1>3」的功效,進一步增強了學科的競爭力。三是複合型人才培養優勢明顯,在學部的平台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有利於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寬專業的複合型創新人才[26]。
Remove ads
博士後流動站 [30]

(2022年)
Remove ads
重點學科[31]



Remove ads
北京工業大學共有平樂園、通州、中藍、管莊、花園村、琉璃井和惠新東街7個校區。其中平樂園、通州校區為教學用地、其餘校區為專業研究用地。總占地約96.0151萬平方米。[23]
學術環境
截止2022年6月底,北京工業大學有職工3297人,其中,專任教師2146人,包括正高職稱452人、副高職稱771人;博士生導師698人(含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600人(含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社科院學部委員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2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卓越人才2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2人。
建校61年來,北京工業大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首都北京改革發展同向同行,獨特的地理區位與市屬高校的特點結合,走出了一條特色差異化發展的一流大學建設之路,推動學校成為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展現市屬高校發展建設成果的示範窗口,16萬餘名畢業生從這裡走向各條戰線,讓青春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Remove ads
院士[32]


領軍人才[33]
- 張偉
- 尹寶才
- 韓曉東
- 隋曼齡
- 蔣宗禮
- 王金淑
- 石照耀
- 喬俊飛
- 趙耀華
- 王璞
- 宋曉艷
- 路德春
- 尉海軍
- 李冬
- 汪夏燕
- 陳樹君
- 宋惠遠
- 高學雲
- 劉海濱
- 韓紅桂
- 陳標華
- 鄭宏
- 李建榮
- 安全福
- 席曉麗
- 李小軍
- 趙衍剛
- 韓強
- 張永哲
卓越人才[34]
- 楊曉東
- 趙密
- 王偉
- 周宏元
- 鄧積光
- 王立華
- 許成順
- 范立峰
- 金瀏
- 翟天瑞
- 盧朝輝
- 閆鵬飛
- 張偉榮
- 楊璐
- 魏巍
- 胡宇翔
- 解意洋
- 劉秀成
- 高靚
- 張亮
- 李易
北京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入選「雙一流」工程建設名單[39]。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共有33個一級學科入選,其中土木工程獲評為排名2%~5%的A,另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獲評為排名前5%~10%的A-,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獲評為排名前10%~20%的B+[40]。
此外,北京工業大學的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共6個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的前%1。
在各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工業大學位列202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第701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001-1200名和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00-751名(國內第30名),近年來在上述排行榜中均有進步。
2022年,北京工業大學進入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行列[41]。近年來,學校的進步速度在「211工程」大學中位居前列[42],在地處朝陽區、瀕臨歡樂谷、緊靠地鐵線路的優質地理區位環境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傳承與創新融合的北京工業大學將繼續煥發出勃勃生機[43]。
校園風采
北京工業大學依託各具特長的教師、學生與廣闊充足的場所環境,開展了豐富的校園活動,擁有60多個學生社團,由學生會統一進行管理。
(僅供參考,更新於2021年)






- 北館(舊圖,隨著新逸夫圖書館投入使用,舊館已於2019年7月31日閉館,共37年使用時間,1982年至2019年[44])
- 逸夫圖書館(原南館。於2019年上半年竣工,已在下半年投入使用[45][46])
- 通州校區圖書館(分為兩個館舍,其一為耕園圖書館、其二為位於汲學樓三層的閱覽室。[47])
- 中藍公寓閱覽室(由圖書館管理,但不提供圖書借閱,僅供室內自習。[48])
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藏書中外文紙質圖書200萬餘冊,中外文期刊雜誌1600多種,並擁有豐富的電子資源。[49]作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60年,館舍幾經變遷,目前可供使用的有2處,分別位於校本部及通州校區。校本部圖書館於2019年9月啟用,面積4萬餘平米,座位數3000餘個;通州校區圖書館面積兩千餘平米,座位數500餘個。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理、工、文等多種學科兼有,紙本、電子、多媒體等多種類型的文獻資源體系,實行全方位藏借閱一體的開放式服務,依託校園網為教學科研用戶提供實時的文獻信息查詢服務,並以館際互借、網上文獻傳遞、聯機書目查詢等方式滿足讀者對館藏以外文獻信息的需求。 北工大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文獻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關係;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館際合作網絡,在資料庫集團採購、聯機合作編目、教學參考書全文庫建設、聯合參考諮詢和館際互借等項目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主要部門有:綜合辦公室、讀者服務部、情報報務部、資源建設部、信息技術部、閱讀推广部、通州校區分館部。[50]
本部:
- 第一教學樓(一教)
- 第二教學樓(二教)
- 第三教學樓(三教)
- 第四教學樓(四教)
- 科學樓
- 材料樓
- 經濟與管理學院樓
- 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學院樓
- 生命樓
- 能源樓
- 體育教學部
- 藝術樓
- 環能樓
- 人文樓
- 軟體樓
- 實訓樓
- 城建樓
- 理科樓
通州校區:
- 第一教學樓
- 第二教學樓
- 第三教學樓
- 汲學樓
- 校內宿舍
北京工業大學校本部擁有1-12號共12個宿舍樓,供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住宿,學生每年分布情況不同。通州校區共A、B、C、D四棟宿舍樓,其中A、B宿舍樓為女生宿舍,C、D宿舍樓為男生宿舍。
- 中藍公寓
- 男生宿舍樓
- 藍靜園
- 藍輝園
- 藍悅園
- 女生宿舍樓
- 藍雅園
- 藍怡園
- 藍馨園
- 藍芳園
北京工業大學共有12個大型食堂。[51]
- 校本部
天天餐廳、北區食堂、清真餐廳、1727咖啡廳、美食園、風味餐廳、奧運餐廳。
- 中藍校區
中藍餐廳、清真餐廳(中藍校區)。
- 通州校區
田園餐廳(二層為清真餐廳)。
北京工業大學本部及通州校區均擁有體育館、游泳館、網球場等多種體育運動場所。[52]
其中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曾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場所,賽後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給北京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也成為北京市東南區域和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53]。目前主要為學校體育教學和大學生文體活動服務。同時,利用體育館的有利條件承辦大型賽事、演出,並在節假日對公眾開放,既促進社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又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減輕體育館運營的財務負擔。
北京工業大學校醫院坐落於本部校區的東北角,是一所綜合性的一級甲等基層醫院,於2016年完成外立面及內部改造[54]。院內設有內科、外科、婦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預防保健科和放射、檢驗、心電、超聲、理療、藥房等眾多科室。[55]醫院24小時急診值班。
國際合作
目前,北京工業大學已與歐洲、美洲、亞洲、澳洲中35個國家和地區的198所高校、研究機構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56],與校際交流院校建立了不同層次、不同模式的90餘個學生交流項目,其中包括「3+1」、「3+1+1」、「1+2+1」以及「2+2」等各類長、短期學習項目。




關聯機構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工業大學幼兒園
- 北工大軟體園
- 北工大出版社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