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琉璃河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琉璃河遺址,是中國西周早期的重要都城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區琉璃河鄉北1.5公里的大石河畔台地上。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目前在遺址區建有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
歷史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後,封周王室貴族召公於北燕,即北京及周邊地區,《史記·燕召公世家》對此有所記載。由於召公當時仍留在首都任職,由其長子「克」到燕地就封,為事實上的首代燕侯。
遺址
琉璃河遺址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包括古城址、墓葬區、居住址三部分。
古城址位於遺址中部,建城年代約在西周初期,地表尚存長850米的北城牆和約300米的東西城牆北半部。
墓葬區位於城址東南部,以黃土坡村最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形制皆為長方形豎穴,中小型墓有二層熟土台,大型墓多有雙墓道;隨葬品中,小型墓主要是陶器,中型墓主要是青銅器,大型墓則多已被盜。
重要發現
30年來,在墓葬區出土大量青銅器和陶器精品。1986年,琉璃河黃土坡墓地1193號大墓發掘過程中,出土了青銅器克盉、克罍等。克盉的銘文,記載了西周初年周王冊封燕侯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實。近年出土的刻有「成周」二字的甲骨,成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燕都城址年代的重要證據。
參考來源
外部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