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二子直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子直棋
Remove ads

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類,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線交叉,每方棋子數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採用成型吃子,規則、棋名隨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等。在古代也可名為牽道圍直八道行城,最後名者在日本有類似名,但棋盤與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Thumb
十二子直棋棋盤

歷史

在漢譯佛經的註解就有記載,如《梵網戒本疏日珠鈔》:「牽道者,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殺故名牽道。」、「八道行城,有本無牽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種戲也。《涅槃經》云:『八道行城,一切戲笑,悉不應觀。』榮鈔云:『八盡爲道,以棊子行之,似行城法。』熈鈔云:『若依《瑞應經》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馬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爲追太子馬跡表戀聖之情,復有濫設斯法,與此恐別已。』」、「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類,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爭三成。若得三成者,則對家一子先盡者爲輸。」,如《天臺菩薩戒疏》: 「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敗,故名牽道八道行成者,八道交絡行當如城。」

謝肇淛五雜俎》:「有馬城,不論縱橫,三子聯則為城,城成則飛食人一子。其它或夾或挑,就近則食之,不能飛食也。」 記載明朝的有種叫「馬城」的直棋,有挑吃、夾吃等吃法。

術語各地不同,像是棋形的術語,湘西有「開九字」、「開十字」、「聯二聯三」[1]九龍坡區有「推連三」、「窪角三」、「掛角三」、「十字三」[2];杏濱街道有「九頭直」、「十字直」、「輪盤直」[3]陽江以「拉鋸三」形容反覆吃子[4]酉陽對於戰術有「填」、「欄」、「隔」、「塞」、「擺一看二打三」、「舉棋不打三、全盤都輸光。殺棋不殺中,輸得撈撈空。」[5]

Remove ads

棋具

  • 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各方形中點以直線相連,各角以斜線相連。
  • 每方棋子十二枚,以顏色區分敵我。
Thumb
十三甲伯公廟放三棋棋盤

通規

  • 遊戲分為兩階段:下子與走子。
    • 下子:輪流將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後,將被標記的棋子移除遊戲。若滿盤無子可動,先行方輸掉遊戲。
    • 走子:先行方先,輪流沿線移動一枚己棋,多數只能移動一格至空鄰點。
  • 採用成形吃子,只要己棋排成規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規定數量的敵棋,通常在放子階段標記,走子階段則立即移除。共有的吃法是三枚己棋在同線相連,吃掉一枚敵棋。若同時出現數條直條,則也是只是吃掉一枚敵棋。
  • 有些在走子階段的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
  • 使敵棋數量降到無法成型吃子或不能移動則獲勝。

各地類型

純直吃

下三棋

擺三

  • 流傳於河北延慶縣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一枚非連成三子的敵棋。有「連環成」等術語。被標記的棋子被提掉時稱為「揪」。[7]

三三棋、打三棋、三棋、走城

  • 瑤山瑤族稱為「三三棋」;四川酉陽土家族湖北來鳳土家族稱為「打三棋」,張家界土家地區有竹枝詞:「芳草萋萋浸碧潭,牧兒驅犢放溪南;斷橋片石長松長,一局殘棋號打三。」[8]湖南湘西苗族廣東陽江稱為「三棋」;廣東海康稱為「走城」。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在湘西稱為「後布子先開局」。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酉陽與來鳳是先下者分別先負三局、負十二局,其他地區規則不詳。
  • 無子可動而輸掉遊戲,瑤山稱為「被關住」;陽江稱為「密桶」;酉陽稱為「死棋」、「水牯漲」,;來鳳稱為「悶棋」;湘西稱為「關羊」,勝三局。
  •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瑤族稱為「喊三」;酉陽稱為「打三」;來鳳稱為「打三氣」;陽江稱為「叫三」;海康稱為「城」;湘西稱為「打三」。被標記的棋子在酉陽稱為「包」;湘西稱為「殺子」。[4][9][10][11][5][1]

三三棋、打三

  • 四川重慶九龍坡區稱為「三三棋」;河北涉縣西戌村稱為「打三」。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
  • 吃子:九龍坡區稱為「三」。被標記的棋子在九龍坡區稱為「背」;西戌村稱為「霍出」。[2][12]

二十連

  • 流傳於山東萊西馬連莊鎮
  •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己棋一子再走棋。
  • 若無棋可動,放棄回合,改由敵方行棋。
  •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非連成三子的敵棋。走子階段不能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13]

南非直棋

  • 英文為Morabaraba、Umlabalaba,流傳於南非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 吃子: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走子階段不能連續兩回合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14]

含其他吃法

同色三子成列棋

  • 流傳西藏自治區朵康地區
  • 吃子:
    • 直吃: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跳吃: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只剩一枚,能沿線跳過一枚鄰位的敵棋落到同線的緊連空點,然後把被跳過的敵棋移出棋盤,不能連跳。[15]

三子棋

  • 流傳於壯族,又稱「盤三」、「棋三」、壯族語為Gei Sam[16]
  • 吃子:
    • 逢三: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被標記的棋子稱為「夾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低於三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16][17]

直棋、直方棋

  • 流傳於福建臺灣,有閩南語俗諺:「仙棋乞丐直」,意思是連一無所有的乞丐都能玩,因此叫「乞丐直」[18][19]
  • 走子階段由先下者先。
  •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稱為「抽」。
  • 吃子:若同時滿足各種吃法,則仍只能吃掉一枚。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 直: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槓:在穿過正方形的斜、直線上有兩枚己棋主動夾住一枚敵棋,吃掉該枚敵棋。在杏濱街道稱為「敲」;《棋類遊戲》稱為「抬」;稱為「打」。
    • 擔:在正方形邊線上有一枚己棋主動至兩枚敵棋的中間,吃掉該兩枚敵棋。在杏濱街道、《棋類遊戲》稱為「挑」。
    • 抽:在中國大陸,無子可動的玩家去除一枚敵棋,再輪到敵方走子。[20][3][21][22][23]

龍棋

  • 流傳於湖北麻城
  • 每方只有九枚棋子。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稱為「滿天飛」。
  • 吃子:
    • 成龍:三枚己棋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移除一枚敵棋,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同三枚棋子在同一線不能再成型,稱為「始龍」。已在縱或橫線連成三子的稱為「現龍子」。
    • 打炮: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若造成三枚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其中兩枚己棋相連,另一棋為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一枚,則在縱或橫線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24]

乘棋

  • 又稱「城棋」,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二枚或以下,則可連走幾步;若只剩一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 吃子:
    • 一乘: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 背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25]

城棋

  • 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跳過數枚棋子任意走;若只剩二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 吃子:
    • 一城: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 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26]

班德·那德貝

  • 流傳於達斡爾族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吃子:走子階段,除共用吃法外,若己棋數剩於二枚,當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己棋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己棋也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27]

無吃子

錫蘭直棋

  • 英文為Nerenchi,流傳於錫蘭
  • 放子階段,棋盤只剩兩空位為止,開始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下子階段多放一己棋,不得累加,每回合最多放兩子;放子階段去除一枚敵棋。[28]

三子鳴棋、紅綠翻

  • 錫林郭勒盟蘇尼特部稱為「三子鳴棋」;南中國稱為「紅綠翻」。
  • 蒙古族蘇尼特部使用當地俗稱沙嘎的羊跖骨作棋子,兩人各選「綿羊面」或「山羊面」作為己方的棋子面,每方棋數各十二枚。南中國則使用類似黑白棋的一紅一綠面的棋子,每方各十枚。
  • 當下子造成三枚己棋連線,將一枚任何敵棋翻成己方面,蘇尼特部稱為「鳴」。若再造成三子連線則不會再翻。[29][30]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