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陽江市

中國廣東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阳江市map
Remove ads

陽江市郵政式拼音Yeungkong[3]),古稱莫陽南恩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市境東鄰江門市,北接雲浮市,西界茂名市,南臨南海。地處粵西沿海低山丘陵區,西北為雲霧山,東北為天露山,中南部為漠陽江谷地及陽春盆地。漠陽江縱貫全市,並有其支流潭水河那龍河等。市人民政府駐江城區東風二路60號。

快速預覽 陽江市 陽, 國家 ...

陽江的刀具、豆豉、豬腸碌被眾多陽江人戲譽為「陽江三件寶」(一說是小刀、豆豉、漆器,但生活中民眾更樂於接受前一說法)。

Remove ads

城市名稱

陽江的名稱來源於陽江的母親河——「漠陽江」,而漠陽江的名稱又源「莫陽」,陽江最早叫「莫陽」。因為陽江古時候屬於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語中,「黃牛」為「莫」,(陽江話現在稱「牛」還叫「牛咩」);「山羊」越語為「陽」,和太陽的「陽」。「莫陽」(壯語𭷱𦍕羅馬化:mozyiengz)就是牛羊的意思,據此推測古代的陽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而漠陽江江邊現有一村,叫牛場村。陽江處於江之北,所以叫陽江。(中國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陰,山南水北曰陽)。至於陽春,古代「青」、「春」謂之東,陽春在江東邊,所以名叫陽春。

陽江作為古高涼縣、郡的治所,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陽江」還只是個地域概念,未有具體的城市存在。宋代以前的陽江,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經濟、政治中心,也不過是一個地形相對高起來的山坡或土墩而已。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陽江正式始為陽江縣。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知州丁璉(番禺人)依鼉山(現在江城第一小學周圍)築起一座土城,這就是陽江城的老祖宗。長期以來,陽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鼉山腳下,因此陽江又稱鼉城。[4]

Remove ads

歷史

據陽春獨石仔洞穴遺址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洞穴遺址)考古發現,距今10000年以前,陽春及陽江兩地已有人類生活的跡象。先秦時期為禹貢揚州之外的百越聚居之地,未歸屬中原政權。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百越後設南海郡,兩陽地區為南海郡地。

前111年,設合浦郡高涼縣,兩陽地區為高涼縣地。220年,吳國析合浦郡置高涼郡,高涼郡管安寧縣思平縣,高涼郡治、安寧縣治皆在原陽江縣地,為原陽江縣地建縣、建郡之始。

238年,置莫陽縣,屬高興郡,為原陽春縣地建縣之始。

523年,設陽春郡並置陽春縣,為陽春縣得名之始。公元527年設高州,下轄高涼郡杜陵郡宋康郡等郡,改安寧縣為高涼縣。高州州治、高涼郡治、高涼縣治皆在今江城,高州管轄今陽江市、恩平市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

598年,在現陽江地方新設陽江縣,為陽江縣得名之始。

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陽春城區,領陽春縣、流南縣兩縣,為陽春有春州之名之始。公元649年,廢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州治在陽江,屬廣州都督府管轄。

1048年,因河北貝州改為恩州,原恩州則改稱南恩州,州治乃在陽江。1073年,廢春州,銅陵縣併入陽春縣,陽春縣屬南恩州。

1276年,置南恩路總管府,公元1282年降為散州,州治、府治皆在陽江。

1368年,撤除恩州,陽江縣、陽春縣歸肇慶府管轄。

1867年,改陽江縣為陽江直隸州,領陽春縣、開平縣恩平縣。1870年,陽江直隸州改為直隸廳,陽春縣、開平縣、恩平縣歸肇慶府管。1906年,陽江直隸廳改為直隸州,領陽春縣、恩平縣。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

1912年,撤除州府,復設陽江縣、陽春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陽江縣

陽江、陽春屬江門粵中專區

1953年改屬粵西行署

1956年改屬湛江專區

1958年冬,合併陽江縣、陽春縣為兩陽縣

1961年復分兩陽縣為陽江縣、陽春縣。文化大革命期間,陽江發生了一系列大屠殺事件

1983年9月開始,由江門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陽江撤縣建市,為陽江市,屬地級市建制,並代管陽春縣

2014年10月20日,撤銷陽東縣,設立陽江市陽東區

2018年7月1日,江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地理

Thumb
陽江海陵島

丘陵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26.03%,山地面積占42.73%,平原面積占22.17%。海岸線長341.5千米,主要島嶼有30個,島岸線長49.3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東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雲霧山環繞。境內最高山峰為望夫山脈的鵝凰嶂(廣東省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最長河流為漠陽江(廣東六大江河之一),全長199千米,南北貫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5]

輻射

陽江市的部分地區屬於高本底地區。其原因是該地區盛產獨居石礦。獨居石是一種含稀土磷酸鹽的礦物。這種礦石中放射性核素釷-232鈾-233含量較高。[6]陽江室內外γ輻射水平分別為(0.36±0.06)μSv/h和(0.16±0.06)μSv/h,對照地區分別為(0.13±0.05)μSv/h和(0.09±0.03)μSv/h,高本底地區室內外γ輻射水平約為對照地區的3倍和2倍。[7]

氣候

更多資訊 陽江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71年統計至2000年,極端數據自1952年統計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陽江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陽江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代管1個縣級市

另外,陽江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崗僑管理區

更多資訊 陽江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4] ...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602,959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421,7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1,211人,增長7.48%,年平均增長率為0.72%。其中,男性人口為1,362,137人,占總人口的52.33%;女性人口為1,240,822人,占總人口的47.6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78。0-14歲的人口為585,241人,占總人口的22.48%;15-59歲的人口為1,575,442人,占總人口的60.5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2,276人,占總人口的16.9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24,772人,占總人口的12.4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409,820人,占總人口的54.1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93,139人,占總人口的45.84%。

截至2021年底,陽江市常住人口262.07萬人,比上年增長0.6%,城鎮化率54.96%;全市戶籍人口302.75萬人。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553,280人,占98.0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9,679人,占1.9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47,399人,增長6.1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2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3,812人,增長213.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25個百分點。

語言

陽江市境內通行地區獨有的粵語方言陽江話,跟標準粵語廣州話有一定的區別。另外在陽春市通用陽春話,在陽西縣儒洞鎮、沙扒鎮通用海話,屬閩南語下的一種方言。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長途汽車

陽江市區有粵運汽車站陽江二運汽車客運站線路覆蓋全省。

公共汽車

陽江市區有多路公交線路遍布市郊,頭班車一般06:00,末班車一般21:30,接受嶺南通刷卡消費。

出租汽車

陽江市區出租汽車起步價為7元/2公里,超過2公里後每公里2.5元,每200米跳表一次,每次為0.5元,00:00–06:00,每公里加收0.2元,前4次每跳表一次為0.5元,第五次為跳表為0.7元;行駛超過10公里,每公里數部分加收30%返空費;等候費每分鐘0.2元;行經收費橋梁、道路等設施產生費用由乘客支付。

旅遊

Thumb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Thumb
陽江海陵島

陽江市是廣東省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有濱海沙灘、峰林溶洞、溫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保護區

  • 廣東陽春百涌省級自然保護區
  • 廣東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

工業

  • 工業開發區
  • 能源工業
    • 陽江核電站,是中國到目前為止設計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採用「二代加」技術(中廣核CRP1000)核電技術的核電站,設計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甚至可擴建到900萬千瓦。
    • 陽西燃煤電廠,設計裝機容量達600萬千瓦。
    • 陽江抽水蓄能電廠,是陽江核電站的調節配套電廠,設計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 海陵風力電場,設計裝機容量10萬千瓦。

教育

高等教育

物產

  • 歷史上手制風箏較多,有南國風箏之鄉之稱,特色風箏有「靈芝」。
  • 陽江是目前中國國內主要的刀剪生產出口地。
  • 陽江地方特產有豆豉蓋蘇文魚禾蟲和全國聞名的陽江十八子菜刀,陽西的涼果,陽春的春砂仁和馬水桔。
  • 南藥:春砂仁、益智、檀香、沙姜、藿香等。
  • 特色小吃:陽江豬腸碌,乒乓糕,杏仁茶,糕點「狗利仔」「酒杯印」。
  • 其中陽江刀具、豆豉、豬腸碌被眾多陽江人「戲譽」為「陽江三件寶」(一說是小刀、豆豉、漆器,但生活中民眾更樂於接受前一說法)。陽江豆豉陽江姜豉陽江黃鬃鵝都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城市榮譽

  •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年1月26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節目的《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中,陽江市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城市,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陽江市,陽春市)
  • 中國刀剪之都
  • 中國風箏之鄉(陽江市)
  • 中國公益明星城市(陽江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陽江市)
  •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陽江市)
  • 中國詩詞之市、中國楹聯文化城市(陽江市)[全國唯一同獲兩稱號的城市]
  • 中國溫泉之鄉(陽江市)
  • 中國蚝都(陽江市)
  • 中國春砂仁之鄉(陽春市)
  • 中國馬水桔之鄉(陽春市)
  • 中國豬苗之鄉(陽春市)
  • 中國蠶桑之鄉(陽春市)
  • 中國孔雀石之鄉(陽春市)
  • 中國菠蘿蜜之鄉(陽東縣)
  • 中國雙肩玉荷包之鄉(陽東縣)
  • 中國蚝鄉(陽西縣)
  • 國家級近江牡蠣吊養標準化示範區(陽西縣)
  • 廣東省衛生城市(陽江市)
  • 廣東省園林城市(陽江市)
  • 廣東省文明城市(陽江市)
  • 廣東音樂之鄉(陽江市)[廣東省唯一地級市獲此稱號]
  • 廣東漁業大市(陽江市)
  • 廣東省雙擁模範縣(陽西縣)
  • 廣東省林業生態縣(陽西縣)
  • 廣東省山歌之鄉(陽西縣)

名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