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堰市
中國湖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十
Remove ads
歷史
十堰作為地理名稱來由,其來歷有兩種說法:
- 一說來源於十堰鎮。相傳古時此地原名張家莊,後改名陳家街,清代中葉,人們在陳家街東側的百二河攔河築壩,沿河先後築起頭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花果園犟河上攔河修起了頭堰、二堰、三堰、岳竹堰,兩處共有十個堰;自此築起十個堰以後,十堰便成為行政區劃的一個專名;
- 第二個說法源於明代志書記載。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湖廣圖經志》和嘉靖元年(1522年)《湖廣通志鄖陽》說:十堰在縣(鄖縣)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其志記載《鄖陽十景》:天馬崖高,摘星坡峻,南門晴望,十堰春耕,蕭寺留題,仙宮遺像,武陽神洞,盛水靈泉,龍滾灘聲,沄洲雨意。而人之常識:山水寺宮常為風景,難得春耕亦是名勝。其志載韓弼《十堰春耕》讚頌詩:布穀聲中水滿溪,南疇北隴把鋤犁;勸農不費田官力,腰鼓一聲人自齊。詩中田官乃軍屯官,專門管理屯田生產。萬曆十八年(1590年)《鄖台志》卷之十載李蔭詩中說:軍民雜處樂耕鋤,總屬中丞保障余。軍民雜處乃鄖陽特色,中丞乃是巡撫別稱。鄖陽撫台,當時轄鄖陽、襄陽等府。據說明朝的十堰有:十堰、九傾坪堰、虎尾堰、白龍堰、尖山堰、黃龍堰、雙龍堰、佃戶堰(白浪上堰)、麼堰(白浪中堰)、譚家堰(白浪下堰)。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十堰只是一個荒涼小鎮,因明朝築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政策,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第二汽車製造廠(東風汽車公司)等工程和企業的陸續上馬,推動了當地工業大躍進式的發展,正是基於這種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誕生,十堰一躍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
今十堰市城區原為鄖縣的一部分,是隨中國二汽落戶此地發展起來的新型工業城市。1967年劃鄖縣的十堰、黃龍兩區和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1969年成立縣級十堰市,1973年將十堰市升為省轄市。
- 1949年設兩鄖專區,屬陝南行署區領導。兩鄖專署駐鄖陽縣,轄鄖陽、均縣、房縣、竹山、竹溪、鄖西等6縣;
- 1950年兩鄖專區劃回湖北省,改稱鄖陽專區,鄖陽縣改為鄖縣,鄖陽專署駐鄖縣;
- 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原鄖陽專區所屬各縣併入襄陽專區;
- 1965年復設鄖陽專區,專署駐鄖縣;襄陽專區所屬鄖縣、均縣(駐丹江鎮)、房縣、竹山、竹溪、鄖西6縣劃入鄖陽專區;
- 1969年設立十堰市,屬鄖陽專署領導;鄖陽專區轄1市、6縣;
- 1970年鄖陽專區改稱鄖陽地區,行署駐十堰市,轄十堰市及鄖縣、房縣、竹溪、均縣(駐丹江鎮)、竹山、鄖西等6縣;
-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轄,鄖陽地區轄6縣;
- 1994年9月29日,原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地、市合併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轄縣級市:丹江口市;
- 2014年12月17日,鄖縣改為鄖陽區,十堰現轄房縣、竹溪、竹山、鄖西、丹江口市、張灣區、茅箭區、鄖陽區。
地理
十堰位於湖北與河南、陝西和重慶四省市交界處,南與重慶市巫溪縣、湖北神農架林區接壤,東南和湖北保康縣、穀城縣和老河口市為鄰,東北與河南省鄧州市、淅川縣交界,北與陝西省商南、山陽縣毗鄰,西和陝西鎮安、旬陽、白河、平利和鎮坪縣相鄰。大巴山東段逶迤於南,秦嶺餘脈屏障其北,漢水自西向東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內的最大河流為漢水,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經鄖西、鄖縣、丹江口兩縣一市;境內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馬欄河、神定河等30餘條。有丹江口水電站,位於丹江口市境內,連接三省五縣市,總水域面積745平方公里。
全境大部分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充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620~1990小時。
Remove ads
政治
|
|
另外,十堰市設置了以下管理區:
- 十堰經濟開發區(白浪經濟開發區)
- 十堰東城經濟開發區
- 賽武當風景區(賽武當自然保護區)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丹江口市境內,為管理武當山事務的正縣級機構,直轄於十堰市,與丹江口市無行政上的隸屬關係。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209,004人[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40,84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31,837人,下降3.95%,年平均增長率為-0.4%。其中,男性人口為1,652,060人,占總人口的51.48%;女性人口為1,556,944人,占總人口的48.5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11。0-14歲的人口為599,932人,占總人口的18.7%;15-59歲的人口為1,998,483人,占總人口的62.2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0,589人,占總人口的19.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51,977人,占總人口的14.0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987,585人,占總人口的61.9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21,419人,占總人口的38.06%。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93,073人,占99.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931人,占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35,909人,下降4.0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072人,增長34.3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4個百分點。
交通
經濟
因中心城區人口數量不多,且主要人口構成為20世紀70年代前後支援東風公司建設到當地的外地技術移民,在東風公司汽車銷售良好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十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度曾達到全國前十位。後因城市產業單一以及國有大型企業在九十年代末普遍出現的困境,加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十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雖年年增長,卻不可能再進入該榜單的十強,但仍然長期占領湖北省地級城市城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榜首位置,領先於省會武漢市。據官方統計,從1991年至2006年的16年間,十堰市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85.64元增加到10944.45元,增長近5.49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9%;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由1321.20元提高到8616.00元,增長5.52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9%。
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2007年度十堰市排名第1位。
城市發展
在2008年10月《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報告》中,十堰市在「最具潛力的城市」中排名第四,報告中稱:「湖北的十堰市排在第四位,『人均綠地面積』和『每萬人高校在校學生數』都排在前兩位,說明城市環境優良,人才資本優勢明顯。」[12]
教育
市內有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醫藥學院、漢江師範學院等高等學校。截止2008年,十堰大學生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超過北京、上海等城市,高居全國第一。
市內有東風高級中學、十堰市第一中學、鄖陽中學三所省級示範高中。
旅遊
- 十堰市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武當山,武當山位於湖北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古名太和山,是中國道教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國內著名的道教聖地。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金頂、紫霄宮、玄岳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據國際旅遊聯合會評定,武當山入選「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
- 溫泉寺,房縣境內,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 四方山植物園,位於市中心的北郊,海拔578m。花草樹木品種達570多鍾,共引種植物127科,2370 屬,570種,綠化覆蓋率30%以上,面積達800多畝,植物園內已有100多個景點,30多個花卉。規劃中的四方山風景區占地1.5萬畝,劃分為九個景區。
- 武柱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武當大峽谷西北側,距武當天柱峰14公里,海拔1132 米,為武當72峰之第45峰,如筍兩峰形同座椅,之間端坐高60米、寬40米的真武巨大石像,身著修服,五官形備,目光深邃,背依伏龍山,面迎武當山金頂, 其頭頂上茂密的白皮松儼然髮髻,臉寵圓潤,鼻翼高隆,兩手平放於雙膝,打坐修行狀十分逼真,石像在艷陽照射下金光燦燦,輝煌奪目。
- 十堰環球港,有英倫風格有軌小火車[13]。
十堰市周邊景點
環境
1999年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2005年被評委「國家生態示範區」。 城區綠化面積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深圳市排名第二。
城市榮譽
名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