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卓溪鄉
臺灣花蓮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卓溪鄉(布農語:Panital),舊稱「乾溪」,位於臺灣花蓮縣西南端,為花蓮縣的山地鄉之一。北連瑞穗鄉、萬榮鄉,西以中央山脈與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相隔,東鄰玉里鎮、富里鄉,南接臺東縣海端鄉[4]。轄區面積約為1,021平方公里[1],人口約有5千9百多人[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6人,是花蓮縣面積第二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3],也是臺灣面積第五大、人口密度第三低的鄉鎮市區[註 1][1][3]。
全境位居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的交會處一帶,有超過20座海拔高度大於3,000公尺的山峰,整體地形山川多、平原少[5]。族群結構上有布農族、泰雅族、太魯閣族等臺灣原住民族,並以布農族為最多[4],地方通行語為布農語[6]。經濟產業主要為農業,並有玉溪文旦柚、青梅、黃金苦茶油等農特產。清領時期修建的八通關古道貫穿境內,為臺灣著名的橫貫步行道路。鄉內西半部被劃入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故留有豐富的自然原始生態與人文遺跡[7]。
Remove ads
歷史
卓溪鄉舊名「乾溪」(Takkei),係因本地溪流,除大雨滂沱外,終年無水,因而得名。卓溪鄉在日本時代為花蓮港廳玉里郡直轄的臺灣原住民蕃地。
卓溪鄉的布農族原住民大約在18世紀中期來到卓溪鄉(中央山脈東側)發展、定居。日治中期對原住民採取「集團移住」政策,於1933年將八通關古道沿線的大分、太魯那斯的族人遷到山下的卓溪鄉居住,由日本警察(花蓮港廳玉里郡郡警察課)直接統治各部落,受各派出所及駐在所管轄。目前卓溪鄉的六個村:卓溪、太平、崙山、立山、卓清、古風,大部份都是在這個時期集中遷入的。
戰後初期曾將卓溪鄉分別劃入玉里鎮、富里鄉管轄,1946年才在此地設置花蓮縣太平鄉,當時因與台中縣太平鄉(今太平區)以及宜蘭縣太平鄉(隨後也改名為大同鄉)同名,於1950年易名為「卓溪鄉」。
人口
根據花蓮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3年底卓溪鄉戶數約1.7千戶,人口約5.9千人[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6人,是花蓮縣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也是全臺灣人口密度第三低的三級行政區[3]。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卓清村與崙山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241人與670人[2]。
政治
Remove ads
卓溪鄉公所是卓溪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卓溪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花蓮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卓溪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及2個附屬機關[9]。
卓溪鄉民代表會是卓溪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卓溪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卓溪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0]。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賽德克語、布農語或日語名稱。
|
| ||||||||
Remove ads
教育
- 花蓮縣卓溪鄉崙山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卓溪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卓樂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卓清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卓楓國民小學
- 花蓮縣卓溪鄉古風國民小學
交通

花63線
花65線
花66線
花67線
花68線
花70線
花73線
花75線(卓富公路)
旅遊景點
-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 交通部觀光署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瓦拉米步道
- 崙天布農園區
- 大分溫泉(拉庫拉庫溫泉)
- 頌德碑
- コノホン(古楓)社共同墓碑
- 殉職警察官之碑
- イソガン(崙天)駐在所門柱
- 崙天指導農園碑
- 八通關越道路開鑿殉職者之碑
- 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
- 鹿鳴橋
- 山風橋
- カシハナ(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之碑
- 野尻光一等戰死之地碑
- 圖師八藏等戰死之地碑
- 小山惟精等戰死之地碑
- リノウサン戰死之地碑
- 關儀三郎戰死之地碑
- 殉難諸士之碑
- 納靈之碑
- 仁木三十郎戰死之地碑
- 宮野七衛等戰死之地碑
- スラ等戰死之地碑
- 佳心舊部落
特產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