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的僑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的僑匯(英語:Remittances to India),指的是在國外工作的非居住印度人 (NRIs) 轉帳給住在印度境內的家人、朋友或親戚的錢,這筆錢稱作"匯款"。印度是全球接收海外僑民匯款最多的國家,光是在2015年就佔有全世界匯款總額的12%以上。[1][2]到2023年,這種匯入款金額已達1,250億美元,比2017年的690億美元有大幅增長。而在2017年,由印度匯往其他國家的款項總計為57.1億美元,因此當年的匯款淨流入為632.58億美元。[3][4][5]

根據印度外交部的資料,這些匯款主要來自該國約3,500萬的印度海外僑民[6]這種匯入款項長期以來一直是該國經濟的基石,對家庭收入、經濟穩定和整體發展有重大貢獻。這些來自非居住印度人 (NRIs) 的資金轉移,不僅對接收款項的家庭非常重要,也對印度更廣泛的經濟格局產生影響。印度從其龐大海外僑民穩定匯入的資金中受益匪淺。[7]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中世紀即已有的胡迪票據是一種匯款系統。圖為一張1951年在當年孟買邦發行,金額為2500盧比的匯票,其上已有印製好、官方認證的印花稅票

概述

印度的海外僑匯有其豐富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殖民時期,當時印度人被送往全球各個英國殖民地從事勞動。在1834年到1917年間,有超過150萬名印度勞工前往多個英國殖民地工作。[8]這些移民主要的目的地是加勒比地區東南亞等,此舉不僅助長大英帝國的經濟利益,也對印度的社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這些海外契約勞工匯回的錢,在支持國內留守家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以及建立區域間經濟聯繫方面,都發揮有關鍵的作用。

印度於1947年獨立之後,全球經濟動態對印度人的移民與匯款模式也產生影響。進入20世紀下半葉,有越來越多印度人(或海外移民後代)為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而移居到中東北美歐洲國家。印度於1990年代經歷過因僑匯流入而助長的顯著經濟發展。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匯入印度的款項從1990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822億美元,反映出驚人的增長軌跡。 [9]縱然全球經濟持續出現波動,前述新的一波移民潮帶來的匯款流在21世紀中仍持續增長。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匯入印度的款項,在2001年到2010年之間有顯著增加。在此10年期間初期的大約120億美元,成長到10年期間末期約550億美元。匯款在隨後的10年中(從2011年到2020年)持續增長,但由於受到全球經濟狀況變化,也會有所波動。金額從2011年的580億美元,而於2020年達到約830億美元的峰值,顯示出這種匯款雖然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和地緣政治變動等挑戰,仍具有其韌性。

根據印度於1999年頒佈的《外匯管理法英語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Act》 (FEMA),非居住印度人 (NRIs) 和印度裔人士 (PIOs) 可開設並持有三種帳戶,分別是:非居民普通盧比帳戶 (NRO Account)、非居民(對外)盧比帳戶 (NRE Account) 和非居民外幣(銀行)帳戶 (FCNR (B) Account)。NRO帳戶的資金不能匯回國外(所有當期收入除外)。NRIs/PIOs 的NRO帳戶餘額以及其他符合資格的資產,每個財政年度(當年4月至次年3月)可匯出高達100萬美元 。NRE帳戶的資金可匯回國外。NRE帳戶允許的貸項(即得以存入帳戶的資金)包括來自印度境外的匯入款項、帳戶產生的利息、投資利息、從其他NRE/FCNR(B) 帳戶轉入的資金,以及投資到期收益(如果這些投資是從該帳戶或透過匯入款項進行的)。來自印度境外的匯入款項、在印度的合法應收款項以及從其他NRO帳戶轉入的資金,均為NRO帳戶允許的貸項。[10][11]

印度的僑匯自1991年以來呈現顯著增長。於1991年,印度匯入款金額為21億美元。[5][12]到2006 年,估計匯入款介於220億美元[13]至257億美元之間 。[4]此一數字在2012–13財政年度增至676億美元,高於2011–2012財政年度的661億美元。[6]此類匯入款金額甚至超越當時流入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 (FDI) - 468.4億美元。 [14]

資金匯往印度可透過電子方式(例如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或是匯票。許多銀行在近年提供匯款服務,且已發展成一項龐大的業務。匯入印度的款項約有40%流向喀拉拉邦坦米爾那都邦旁遮普邦安德拉邦北方邦,這些邦在接收國際匯款方面均排名在前 。[14][15]安德拉邦的大部分匯款來自美國,喀拉拉邦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旁遮普邦來自加拿大,原因為這些邦的大部分人民多數移居到前述這些國家。坦米爾那都邦的匯款來源最為多元,因為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家都有龐大的坦米爾僑民,其中以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美國為最大的匯款來源地。關於匯往印度的匯款研究工作,可參考《印度移民文獻目錄(India Migration Bibliography)》所臚列的資料 。.[16]

有許多印度移民在近年使用線上匯款服務將資金從海外匯往印度。而許多新的線上和行動通信公司也促使用戶轉向線上匯款。甚至一些印度銀行也開始提供這類服務。[17]

印度儲備銀行(RBI)於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所有外國匯入款中,有30.8%來自西亞,來自北美的佔29.4%,來自歐洲的佔19.5% [14]

然而,世界銀行估計匯往印度的款項會因COVID-19疫情的衝擊,將會下降9%。[18]

Remove ads

按財政年度劃分的印度僑匯

下表說明印度僑匯在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佔比。[19][20][21]

更多資訊 年度, 金額(億美元) ...

印度的匯入和匯出款項(按國家劃分)

根據前印度儲備銀行總裁沙克蒂坎塔·達斯的說法,印度於2022–23財政年度由其他國家的匯入款共有1,075億美元。印度在2020年則有70.1億美元的款項匯往其他國家。下表列出2017年匯入印度款項的前10大來源國。[3]印度儲備銀行也提供一些略有不同的估計數據。[23]

印度之所以能成為主要的匯款接收國,是受惠於其遍布全球的廣大僑民網絡。這些僑民透過各種管道,如傳統銀行、ACH(自動清算所)或電匯,以及數位服務提供商,將資金匯回印度。印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匯款接收國之一。匯款金額於2021年飆升至約1,056億美元,反映出海外印度社區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仍持續提供支持。到2022年,匯款金額更達到1,110億美元以上的紀錄,讓印度持續是全球金融轉移的主要目的地 。[24]印度預計於2023年收到1,250億美元匯入款,標誌有顯著的增長,也突顯此種流入資金對印度經濟持續發展有其重要性 。[25]

印度僑匯的主要來源國有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和英國。這些國家居住有龐大的印度裔社群,他們定期匯款以支持家人並投資於各個產業。匯款來源具多樣性,確保資金的穩定和持續流入,即使特定地區面臨經濟挑戰也不曾因而改變。

Remove ads

匯入和匯出印度的款項(按國家劃分)

根據印度儲備銀行和世界銀行Knomad(全球知識合作夥伴關係組織Global Knowledge Partnership 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簡稱)所建立和維護的資料庫,印度於2017年的前10大僑匯來源國為:

更多資訊 排名, 來源國 ...

參見

與匯款相關
與經濟相關
影響印度僑匯的因素
其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