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廠窖慘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廠窖慘案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大日本帝國軍隊在中華民國湖南省漢壽縣廠窖鎮對當地居民實施的屠殺、強姦以及縱火等一系列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的統稱。慘案發生於1943年5月9日至5月12日,[註 1]期間有3萬名中國軍民遭到日軍殺害,2000多名婦女被日軍強姦。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日軍製造的規模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屠殺事件。[1][2]
背景
1943年,中日雙方爆發了鄂西會戰。日軍一部向常德佯動,主力則沿長江而上,意圖殲滅長江南岸鄂西地區的中國軍隊。3月9日,日軍占領華容。5月,占領南縣、安鄉等整個洞庭湖北岸地區。5月7日至8日,日軍2000餘人由陸路和水路同時向廠窖進攻,同時用多艘汽艇封鎖澧水及沿湖一線水上交通,切斷中國軍隊及逃難民眾的後退出路。日軍飛機從武漢、當陽等地起飛,分批至廠窖一帶上空,進行掃射和轟炸,以配合水陸的進攻。5月8日,日軍第40師團小柴支隊和戶田支隊、第34師團針谷支隊和高品彪獨立混成第17旅團以四面合圍之式包圍廠窖鎮,將準備渡江至常德的濱湖駐防部隊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軍一部及外地難民、當地居民等數萬人圍困至廠窖。[3][4]
事件
由於廠窖鎮背靠洞庭湖且三面環水,被困的當地民眾和軍隊無路可逃,日軍得以水陸並進,對困於此的73軍殘部圍剿的同時,對當地民眾也大肆屠殺。5月9日凌晨,數百名日軍在廠窖永固垸一帶登陸,永固垸位於廠窖中心地帶距離東西河道較遠,被認為較安全,因此聚集了幾千名當地居民和難民。日軍登陸後即將當地民眾進行無差別屠殺,逼迫民眾跪下或成串捆綁起來用刀砍或刺刀捅殺。[2]5月11日,日軍驅趕數百人到永固垸的一線溝港中去打撈中國軍隊丟下的槍彈。因天氣寒冷,塘水又深,民眾不願配合,所以打撈了很久皆無收穫。[5][2]隨後一名日軍軍官命令士兵將參與打撈的人通通趕上岸,趕到一個空坪跪下。指揮士兵用機槍向人群掃射,掃射的倖存者則被逼入深水塘。用刺刀刺死和石頭砸死,日軍撤離後,倖存者挖坑埋葬遇害者者達到1000多人。被當地人被稱為「千人坑」。[4]
廠窖垸甸安河一帶(又名黑洲子),是南縣到漢壽、常德的必經通道。5月10日,日軍對被困於此的6000多名七十三軍潰兵和當地居民、進行無差別屠殺,10日清晨,日軍先以飛機對地面進行轟炸,而後從四面登陸包圍,並向人群開槍射擊。遇害者的屍體腐爛後的氣味幾里之外還可聞到。被當地人叫做「血水河」。[6]
在瓦連內堤,日軍沿長堤進行了五次掃蕩,殺死3000餘人。[3][2]在廠窖玉成垸,日軍用刀砍死民眾30多人。離廠窖不遠的漢壽縣全成村在3天內有近200人被日軍殺死,日軍先後強迫200多個平民跪倒在地,然後架著機槍掃射,將大部分人殺害,其中不少是外地逃難的難民。[6]另外一些地方的屠殺包括:將當地居民三五十人為一串,用纖索捆綁拴至汽艇後面,拖在河裡淹死。或者用縴繩織成活套結,將船民、難民的脖子成串鎖住,然後逼入河中使其死去。[7]
據統計,日軍在廠窖慘案期間,強姦婦女2000餘人。[3]平民楊鳳山家裡躲了60多個村民。日軍將其中20多個婦女趕進另一所民房進行輪姦後放火點燃房屋,將其全部燒死。[4]日軍對廠窖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 金銀、銅鐵器及部分糧食均被運走,而無法搬運的物品和糧食則被銷毀。廠窖境內的垸堤被日軍掘毀10多處,致使多處被淹。[5]另據統計,廠窖慘案期間,日軍焚毀房屋3000多間,燒毀船隻2500多艘。[8]
據中國方面統計的遇難者共計3萬人[9],1972年,益陽、南縣、廠窖三級政府對廠窖慘案進行的調查報告中記載,廠窖本地遇難者7000餘人,外地難民約12000餘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軍官兵5000餘人,廠窖附近死亡6000餘人,稱廠窖慘案遭日軍殺害者共計3萬餘人。[10]1986年建立的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在碑文中使用了這個統計結果。[註 2]
後續及媒體報道
1943年6月25日,耒陽《國民日報》報道廠窖慘案稱慘案「堪比揚州十日」。[2]重慶《陣中日報》記者袁琴心曾在會戰結束後到廠窖調查稱「廠窖河裡的死屍,簡直使船不能通過。只要船身往河裡一動,前後左右都翻出死屍來。」[3]
與南京大屠殺不同,因日軍肆虐迅猛,且地處褊狹,慘案發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並無有組織的調查或撫恤。因少有文獻記載(除少量的媒體報道外),加之實物證據也未曾被有意識地收集,因此廠窖慘案關注度和影響力皆不高。[7]
爭議
中國大陸學者熊耀才在《一九四三年廠窖慘案述評》中稱,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戰政策也是導致廠窖慘案的原因之一。他指出,濱湖一帶國軍十倍於日軍兵力,面對日軍進攻卻未作出有效的抵抗,反而面對日軍進攻紛紛潰退,駐華容的暫編第5師降敵,而駐南縣、安鄉的第77師和15師未待日軍進攻便向常德方向撤退,沿途也未做大規模抵抗,從而導致6000多名士兵被日軍合圍在廠窖殺害。[11]
1943年8月2日,湖南漢壽地區民眾向重慶國民政府內政部致電,在電文中描述了廠窖慘案的過程和當地受災的情況,並提出減免賦稅和兵役,及配發賑災物資和呼籲捐款的請求。隨後內政部向湖南省政府發出「查明核辦」的公函,湖南省政府回復稱已向災區發放10萬賑災款,計劃再發放94萬。而據李震《湖南西北角》中記述,到1947年,廠窖慘案遇難者家屬仍未收到政府的撫恤款。[12]
紀念
1986年,中共南縣縣委、南縣人民政府修建了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13],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廠窖慘案遺址」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在紀念碑不遠處修建了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8]2013年,廠窖慘案遺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
描述作品
電影《廠窖慘案》(2010年,中國大陸)[14]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