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鄂西會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鄂西會戰發生於1943年5月至6月,是日軍為打通長江上游航線、控制洞庭湖產糧區並摧破陪都重慶門戶而向湖北西部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守軍進攻的戰役。

快速預覽 鄂西會戰, 日期 ...
Remove ads

背景

1943年2月中下旬,剛剛就任日軍第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中將調集重兵,圍殲了漢水長江之間的湖汊三角地帶自成體系、對第六戰區不聽調不聽宣的的國民革命軍第128師師長、漢沔游擊區中將指揮官王勁哉部,打通了漢水與長江漢口岳陽的航運通道。日軍稱之為「江北殲滅作戦日語江北殲滅作戦」。日軍第11軍高級參謀島貫武治回憶:「我自昭和十七年(按:1942年)末到漢口上任以後,耳聞目睹了軍內狀況,感到總的來說是對敵人估計過高,士氣不振。我想,這可能是第二次長沙作戰(按:中方稱第三次長沙會戰)所帶來的痛苦體驗造成的。因此要充分集結戰力,採取用牛刀殺雞的方式使部隊體驗一下必勝的作戰實踐。以此來振奮目前業已消沉下去的士氣。」[2]:19

日軍為安定日軍第11軍的占領區,並確保宜昌下游的長江水上交通路線,使得停舶在宜昌附近虜獲的內河航運輪船53艘(空船總排水量約1萬6千噸)能順江而下為其所用,策劃了此次作戰。大本營強調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性,不願在中國戰場繼續擴張,但為有效利用暫時滯留在宜昌的這些大批閒置船舶而同意了此次作戰。[3]:73-75此時,有情報稱中國軍隊將向長江布放水雷,第一遣支艦隊決定組建航道掃雷隊以確保航路安全。[4]:385-386日方稱此次作戰為「江南殲滅戰」。

日軍第11軍軍長橫山勇中將從駐南昌、咸寧、應城、九江等地的第34、第40、第58、第68師團抽調部分兵力,臨時配屬駐應山的第3師團、駐鄂西的第39師團、駐沙市的第13師團、駐岳陽的獨立混成第17旅團,發動了荊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此次作戰。日軍計劃的作戰目標:

  1. 尋機殲滅第六戰區主力。
  2. 短時控制宜昌岳陽的長江水路,將在平善壩地區掠奪得近20,000總噸位的各類大型船隻約50艘,由宜昌下航,以彌補長江內軍運船隻的不足。
  3. 從洞庭湖以北的南縣、安鄉開始,然後在長江南岸與澧水之間,攻向以西的公安、松滋、暖水街、漁洋關、枝城、長陽、都鎮灣,直至宜昌上游的平善壩、石牌沿江一帶。其整個作戰地區的直線長度約為200公里,寬度約為60公里。
Remove ads

國軍參戰序列

日軍參戰序列

  • 日軍第11軍
    • 司令官橫山勇中將(原為駐黑龍江省孫吳縣關東軍第4軍司令官,1943年1月23日上任)
    • 參謀長 小薗江邦雄 少將
    • 高級參謀 島貫武治 中佐
    • 第三師團 師團長 駐應山縣
      • 師團長 山本三男 中將 
      • 參謀長 村岡弘 大佐
      • 步兵第6聯隊 聯隊長 中畑護一 大佐 第1、第3大隊
      • 步兵第34聯隊 聯隊長 簗瀨真琴 大佐 第1、第2大隊
      • 步兵第68聯隊 聯隊長 橋本熊吾 大佐第1、第2大隊
      • 騎兵第3聯隊 聯隊長 宮崎次彥 大佐
      • 野炮兵第3聯隊 聯隊長 村川武壽 大佐
      • 工兵第3聯隊 聯隊長 沼崎恭平 中佐
      • 輜重兵第3聯隊 聯隊長 杉本佑一 中佐
      • 獨立步兵第62大隊 大隊長 鈴木文夫 中佐(原屬第68師團
      • 獨立步兵第64大隊 大隊長 松山圭助 中佐(原屬68師團)
      • 獨立山炮兵第51大隊 大隊長 阪田敏則 中佐
      • 獨立山炮兵第52大隊 大隊長 內藤二三男 中佐
      • 工兵一個中隊(原屬58師團)
      • 輜重兵一個中隊(原屬58師團)
    • 第13師團 駐沙市
      • 師團長 赤鹿理 中將 
      • 參謀長 依知川庸治 大佐
      • 步兵第65聯隊 聯隊長 櫻井德太郎 大佐 三個大隊
      • 步兵第104聯隊 聯隊長 海福三千雄 大佐 第1、第2大隊
      • 步兵第116聯隊 聯隊長 新井花之助 大佐 第2、第3大隊
      • 師團騎兵隊
      • 山炮兵第19聯隊 聯隊長 林作二 大佐
      • 工兵第13聯隊 聯隊長 野村武貞 中佐
      • 輜重兵第13聯隊 聯隊長 田原親雄 中佐
    • 第39師團 駐當陽縣
      • 師團長 澄田賚四郎 中將 
      • 參謀長 淺海喜久雄 大佐
      • 步兵第232聯隊 聯隊長 濱田弘 大佐
      • 步兵第233聯隊 聯隊長 吉武安正 大佐
      • 工兵第39聯隊 聯隊長 吉田利行 中佐
    • 獨立混成第17旅團。駐岳陽
      • 旅團長 高品彪少將
      • 參謀 小合茂中佐
      • 獨立步兵第87大隊 大隊長 淺沼吉太郎 中佐
      • 獨立步兵第88大隊 大隊長 小野寺實 中佐
      • 獨立步兵第89大隊 大隊長 森末治 大佐
      • 獨立步兵第90大隊 大隊長 舛尾芳治 中佐
      • 獨立步兵第91大隊 大隊長 加村義政 大佐
      • 旅團炮兵隊
      • 旅團工兵隊
      • 旅團通訊隊
    • 步兵第51旅團:旅團長野汫弎彥少將(屬第58師團
      • 獨立步兵第94大隊大隊長前崎正雄中佐
      • 獨立步兵第96大隊大隊長西島剛中佐(屬步兵第52旅團)
      • 獨立步兵第108大隊大隊長木村行雄中佐(屬步兵第52旅團)
    • 第39步兵團:團長野地嘉平少將(屬第39師團
      • 步兵第231聯隊(欠第2、第3大隊):聯隊長梶浦銀次郎大佐。轄第1大隊
      • 步兵第217聯隊(欠第2、第3大隊):聯隊長長野榮二大佐(屬第34師團)。轄第1大隊
      • 步兵第218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野口重義少佐
      • 山炮兵大隊:大隊長江畑光雄少佐
      • 步兵第236聯隊(欠第1、第3大隊):聯隊長小柴俊男大佐(屬第40師團),轄第2大隊
      • 步兵第234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坂田英少佐
      • 獨立山炮第2聯2大隊:大隊長吉岡貞三少佐
      • 工兵第40聯隊:聯隊長五十嵐莊七中佐
      • 步兵第234聯隊(欠第3大隊):聯隊長戶田義直大佐(屬第40師團)。轄第1、第2大隊
      • 工兵1個中隊
      • 步兵第218聯隊(欠第1、第2大隊):聯隊長針谷逸郎大佐(屬第34師團)。轄第3大隊
      • 步兵216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楢木茂少佐
      • 工兵1個中隊
    • 軍直轄部隊:
      • 獨立步兵第63大隊 大隊長 井村𤀠 大佐(屬第68師團)
      • 獨立步兵第115大隊 大隊長 橋本孝一 中佐(屬第68師團)
      • 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 聯隊長 佐藤平秋 中佐
      • 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 聯隊長 東真六 大佐
      • 飛行44戰隊 戰隊長 福澤丈夫 中佐
  • 第一遣支艦隊司令遠藤喜一海軍中將

經過

日軍先以約3個師團近5萬人兵力攻擊第二十六集團軍2個軍的4萬人,爾後以約6萬人攻擊第十集團軍2個軍,最後再以7萬人攻擊長江上游江防軍2個軍,將早已擄掠到的船隻沿江運到漢口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從4月9日到15日。第3師團獨立混成第17旅団以戶田支隊(第40師団一部)為中心,從石首華容南下到洞庭湖北岸占領三仙湖。1943年5月9日至5月12日日軍在湖南省南縣製造了廠窖慘案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從5月5日開始。以第13師団第58師団各一部,在枝江以南的西斉、煖水街附近圍殲第八十七軍(第55、第43、新編第22師)主力。

日軍第13師團於5月12日夜,從江南守軍空隙的沙市等處偷渡長江,於5月13日清晨從西北面攻擊駐防公安縣的國軍第八十七軍;同時,已佔領安鄉地區的日軍第3師團等部,也西進向東南方攻擊第八十七軍,兩路日軍形成鉗形攻勢。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從5月18日開始。日軍進抵西陵峽。國軍由於各線友軍挫敗,日軍逐漸逼近石牌[1]:15。西陵峽的石牌要塞是扼守長江三峽的要地。如果被日軍攻破,將威脅到中國軍隊在巴東後方的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甚至突破了通往重慶的障壁。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命令長江上游防衛軍(第十八軍第11師)死守,並配屬炮兵、工兵、通訊兵等特種兵分隊。這場交戰後半段,投入了來自梁平機場的空軍(美國第14航空隊)的支援。中國軍隊在日軍警備薄弱的後方進行了反擊作戰。日軍第13師團留守部隊一部(歩兵1個大隊和山砲1個中隊)在第13歩兵団長多田保少將的指揮下前往迎擊。在荊門北方的子陵舗附近被擊敗,中國軍隊虜獲一門山炮。

第十一師處於孤軍奮戰境地,浴血苦戰,從5月26日起,一直到打到5月31日[1]:4,這段期間國軍第11師獨自面對日軍第68步兵聯隊與第231步兵聯隊的進攻,甚至5月30日因為江防軍司令部與第十八軍軍部後撤,大朱家坪與小朱家坪陣地被敵軍突破陷入險境[6]

5月28日,渡過清江的日軍,已逼近國軍守衛石牌要塞的第一道防線─南林坡陣地。國軍的陳誠決定在清江沿岸和石牌要塞一線與敵決戰,決戰日期預定在31日至6月1日之間。另一方面,日軍第13師團主力渡過清江後,受到國軍第121師的阻擊,不得不冒險翻越長陽中部的天柱山。途中馬匹輜重損失甚多。國軍第5師在天柱山要道設伏,擊斃日軍數百人後撤退。

日軍主要損失在進攻石牌要塞和會戰結束迴轉駐地時。5月29日日軍結束了進攻作戰。

5月30日,第13師團在付出重大傷亡後,突破石牌附近的戰略要地木橋溪,進攻太史橋。國軍第5師主力利用太史橋的險要地勢設伏,當日軍進入伏擊圈時,國軍以密集的火力向日軍猛烈射擊,接著進行白刃戰。國軍憑藉地勢險要,連續擊退日軍10多次進攻,日軍第13師團主力受阻於太史橋、木橋溪一帶,為後來石牌包圍戰奠定勝基[7]

國軍增援抵達後,日軍後衛部隊旋即被包圍,國軍主力經過戰鬥後成功解救被圍部隊。日軍屍滿山谷,乃於5月31日夜間,曳尾而退[1]:4。日軍獨立17旅團、第13師團第104聯隊、日軍長野部隊(日軍第34師團步兵第217聯隊第1大隊與步兵第218聯隊第1大隊,並配屬一山砲兵大隊,約2,000多人,被國軍第18師圍困於牽牛嶺[6])等均遭國軍重創,其中長野部隊還在5月26日時電告作好焚燒軍旗全體玉碎的準備,在其他日軍單位救援下才倖免於難[8],然被圍困的2,000多名日軍絕大多數遭擊斃擊傷,其中步兵第217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廣瀨義福被擊斃,步兵第218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長野口重義重傷[6]。國軍包括第十八軍在內的3個精銳野戰軍基本完好無損。因此,石牌戰役被譽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9][10]

宜昌附近的船隻(53艘約16,000噸),「漢口第二碇泊場」司令官里見金二大佐的指揮下於5月27日離開宜昌前往漢口。從這一天開始,盟軍飛機出動活躍,對日軍的傷害開始顯現。第一遣支艦隊掃雷隊處置了約60枚水雷。

Remove ads

結果

日軍未能達到重創第六戰區野戰軍的目的,沒有打通從長江進攻重慶必經的石牌要塞,使得日軍在戰役後反而更顯被動。

傷亡

國軍聲稱造成日軍死傷約25,718人,擊毀日機45架,擊沉、擊傷日軍舟艇122艘、汽車75台、馬1,384匹,倉庫5所[7]。國軍23,550人陣亡,18,295人負傷,7,270人失蹤[11]:137

日軍聲稱:中國軍隊陣亡30,766人、俘虜4,279人、工事炮3門(野戰炮類)、山炮8門、速射炮9門、迫擊炮48門、飛機13架;日軍陣亡771人,受傷2,746人,其中157人因空襲陣亡,238人因空襲受傷(截至6月10日)。[12]:436然日軍傷亡明顯嚴重低報,因日軍僅長野部隊(日軍第34師團步兵第217聯隊第1大隊與步兵第218聯隊第1大隊,並配屬一山砲兵大隊,約2,000多人)就在牽牛嶺被國軍第18師圍攻,幾乎遭到全殲,長野部隊還在5月26日時電告作好焚燒軍旗全體玉碎的準備,在其他日軍單位救援下其殘部才倖免於難,然被國軍第18師包圍之2,000多名長野部隊日軍官兵絕大多數遭擊斃或擊傷,其中步兵第217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廣瀨義福被擊斃,步兵第218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長野口重義重傷[6]。僅上述日軍單位便遭遇如此慘重打擊,足見日軍實際傷亡遠高於其所聲稱的陣亡771人,受傷2,746人。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