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轉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核轉譯(Prokaryotic translation)是指原核生物細胞中mRNA被70S核糖體轉譯為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可分為起始、延伸、終止與再循環四個主要步驟。
起始

原核生物的轉譯起始階段涉及到以下幾種轉譯系統元件的組合:兩個核糖體亞基(50S與30S亞基)、需要被轉譯的信使RNA、第一個胺基酸(甲醯)胺醯tRNA(攜帶第一個胺基酸的tRNA)、GTP(作為能量的來源)與三種起始因子(IF1、IF2和IF3)用於幫助組裝起始複合體[1] 。
核糖體有三個部位:A位、P位和E位。「A位」是胺醯tRNA的進入位點(除了第一個胺醯tRNA,即fMet-tRNAfMet,會進入P位外)。「P位」是肽醯-tRNA在核糖體中形成的位置。tRNA在將胺基酸遞給生長中的肽鏈後,「E位」便是它的退出位點。
延伸
終止
再循環
抗生素的作用
許多抗生素通過攻擊細菌的轉譯過程而發揮它們的療效。它們利用原核與真核轉譯機制的不同點以選擇性阻止細菌蛋白質合成而不影響宿主。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