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蘆洲線
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的蘆洲至三重國小車站區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蘆洲線為臺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全線皆為地下化路線。蘆洲線屬於中和新蘆線,與新莊線臺北市段(「大橋頭-古亭」)及中和線直通營運。
Remove ads
概要
本線於2001年開始興建,全線皆完工通車。2010年11月3日本線與新莊線台北市段(「忠孝新生-大橋頭」)同時完工,直通營運(「忠孝新生-蘆洲」)。2012年1月5日新莊線「大橋頭-輔大」段通車,營運模式增加「忠孝新生-輔大」,與原本模式交替運轉。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啟用,中和線與新莊線銜接,營運模式改為「南勢角-輔大」及「南勢角-蘆洲」。全線車站均設有全高式月台門,為台北捷運第一條全線裝設全覆式月台門的高運量路線。
路線自台北大橋下方與新莊線分叉,東起台北大橋西北側三重區三和路一段與環河北路交叉口,沿三重區三和路、蘆洲區中山一路轉三民路,至環河路前沿水湳溝迴轉,於蘆洲抽水站附近跨越水湳溝抵達蘆洲機廠。沿線設三重國小、三和國中、徐匯中學、三民高中、蘆洲等五站及16公頃的蘆洲機廠,全長6.4公里。潛盾隧道長9243公尺,另置線型公園一處長約800公尺。
本線於2012年初新莊線通車至輔大站後採用列車入站廣播提示,使用的範圍僅於「大橋頭-忠孝新生」重疊區間段,同年9月30日起延伸至中和線。2014年,除增加往南勢角的廣播外,非重疊區間也開始採用廣播提示。
Remove ads
沿革
- 1994年9月17日:蘆洲線規劃路線奉行政院核定[2]。
- 2001年12月3日:蘆洲線隨第二階段捷運網路開始興建[3]。
- 2007年9月:蘆洲線開始進行鋪設軌道工程。
- 2007年11月6日:新莊線與蘆洲線穿越淡水河段的隧道貫通[4]。
- 2008年9月25日:蘆洲線鋪設軌道作業完成,並且與新莊線台北市區段完成接軌作業。
- 2009年4月1日:蘆洲線與新莊線台北市區段開始進行車輛動態測試。
- 2009年8月22日:報載原先台北市捷運局官員曾口頭答應蘆洲線於2010年春節前通車,但因文湖線系統檢測出問題頻頻出錯,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回台北縣交通局公函「以2010年9月通車為目標」[5]。
- 2009年8月24日:捷運局針對2010年春節前通車跳票的訊息澄清:未答應於2010年春節前通車。行政院核定通車時程為2010年12月31日。目前捷運局正積極趕工,以期能在2010年9月通車[6]。
- 2010年3月2日:捷運局表示蘆洲線可望在9月1日通車,並配合台北市舉辦花博會,同時會以機場捷運的電源作後備電源,並在11月協同新莊線試車至頭前庄站[7]。
- 2010年7月:沿線所有車站完工。
- 2010年9月4日、9月5日:蘆洲線與新莊線市區段(「忠孝新生-大橋頭」)初勘。[8]。
- 2010年9月28日:「履勘前須改善事項」改善完成,北市府報請交通部進行履勘。[9]。
- 2010年10月16日、10月17日:蘆洲線與新莊線市區段(「忠孝新生-大橋頭」)履勘。
- 2010年11月3日:「蘆洲-忠孝新生」段開放載客營運,試乘期間持悠遊卡搭乘享有「蘆洲線區段免費」優惠。捷營運運路網突破 100 公里。
- 2010年12月3日:「蘆洲-忠孝新生」段開始收費,並開放自行車票證通行。
- 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啟用,「古亭-忠孝新生」段通車,與中和線直通營運。
Remove ads
列車運轉方式
目前營運模式:
廢止的營運模式:
- 「蘆洲-忠孝新生」列車:2010年11月蘆洲線與新莊線台北市區段的「大橋頭-忠孝新生」段通車,當時是以蘆洲線名義通車。此模式直到2012年9月30日新莊線東門站通車後為止。
營運時間與班距
- 營運時間:05:50~24:56
- 平均班距:
- 平常日(週一至週五)
- 尖峰時段(07:00~09:00,17:00~19:30):約6分鐘。
- 離峰時段:約9~10分鐘。
- 23:00以後:約12分鐘。
- 例假日(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
- 全日時段(23:00以前):約9~10分鐘。
- 23:00以後:約12分鐘。[10]
- 平常日(週一至週五)
延伸計畫
車站
Remove ads
紀念章
- 車站戳章
本線於2015年2月11日開始採用「車站專屬紀念章戳」,各站的紀念章如下[11]:
- 蘆洲站:
- 以該站的公共藝術舞之羽、蘆葦與李氏古宅為主題。
- 三民高中站:
- 以當地的湧蓮寺為主題。
- 徐匯中學站:
- 以該站1號出口、徐匯中學與碧華布街為主題。
- 三和國中站:
- 以義天宮、貓咪與永盛公園的花為主題。
- 三重國小站:
- 以三重國小、三和夜市為主題。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