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同治

清穆宗年号(1862-187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同治滿語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穆麟德轉寫yooningga dasan蒙古語ᠪᠦᠷᠢᠨ
ᠵᠠᠰᠠᠭᠴᠢ
西里爾字母Бүрэн засагч;1862年—1874年)為清朝第十位皇帝清穆宗載淳的年號,前後共13年。[1] 清文宗駕崩後,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等人聯合發動了祺祥之變肅清顧命八大臣勢力,也將原擬的祺祥年號廢除,改為同治。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駕崩。同年十二月十五日,立改次年為光緒元年。

快速預覽 同治, 政權 ...

改元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文宗駕崩。七月二十九日,原立定次年年號:祺祥。十月五日,立改次年年號:同治。十月九日,清穆宗載淳即位(時年五歲),有詔立隔年改元:同治。[2]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駕崩。十二月十五日,有詔明年改元光緒[3]

大事記

考證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文宗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清穆宗即位,隨駕諸臣擬定興符安禧祥祐祺祥四個備選年號,肅順載垣顧命八大臣選定「祺祥」為新君年號。當年九月三十日(11月2日),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政變,逮捕肅順、載垣等人。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五日(11月7日)兩宮皇太后頒詔,宣布廢除「祺祥」年號,命議政王軍機大臣恭擬「同治」二字進呈,為新年號。

因「同治」年號在滿文稱之「Yooningga Dasan」 ,Yooningga意為「共同」, Dasan 意為「政治」,直接翻譯成漢文看似「共同而治」,故有稱同治年號的意思是代表「兩宮太后共同而治」,此言可能有誤。因兩宮聽政是一時之計,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年號。實際上清兵入關後早已漢化,「同治」應該是出自於《書經.蔡仲之命》:「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

也有人認為「同治」是一種「兩宮太后共同而治」的影射。

公元紀年對照表

更多資訊 同治, 元年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參見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