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Edmondson railway ticket),中國大陸稱為硬板票[1],台灣稱為名片式車票[2][3]、硬票[4] ,是一種使用在鐵路的售票形式,可作為票價和會計的憑證,由原本擔任櫥櫃製造者的一位英國鐵路站長湯馬斯·埃德蒙森(Thomas Edmondson)於1840年代發明[5],並以其姓氏命名該型車票[5]。
1842年起英國的鐵路清算所開始大量使用,後來並成為車票的標準格式[6]。自1980年代起,由於信息科技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許多國家的鐵路售票系統陸續更新為電腦聯網售票,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日漸式微。
車票格式


本型車票最原始規格是是印製在裁切為尺寸1.21 x 2.25英吋(3.09 x 5.71公分)的硬紙板並編號。車票出售時會使用特製機器印上日期。不同地點和車種的車票都會儲存在可鎖上的櫃子。並以不同的顏色和印刷方式作為車票的分別。
一般來說,半價的車票(例如孩童票)會將車票下端剪斷線以下(橫式印刷則位於右方)部分剪去,剩餘部分作為成人一半票價的半價車票,被剪下的部分可作為憑證,亦節約印製成本。但因此種設計在未經剪去剪斷線以下的車票(全票)由站方回收而未逕作廢的情形下,在帳目會計上所隱含的弊端可能性,一些鐵路營運機構改以分別印製半價車票。
車票的背面可能會印上鐵路公司的運輸規定或車票編號。
各國使用狀況
英國鐵路已於1990年2月停止使用本型車票[5]。但在英國的部分保存鐵道仍有使用,例如泰爾依鐵道、萊頓巴扎德輕便鐵路。在風信子鐵路的 Sheffield Park 車站甚至可參觀車票印製過程。
埃德蒙森式車票曾大量使用在許多國家。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德國、匈牙利、波蘭、瑞士。歐洲以外的澳大利亞和阿根廷也曾使用。在大多數國家本型車票已在1980或1990年代停用。
瑞士直到2007年12月仍有部分車站使用本型車票,尤其是雷蒂亞鐵路所屬車站[7]。在瑞士本型車票由 Druckerei Aeschbacher 公司印製[8]。
澳大利亞只有保存鐵道或觀光鐵道仍在使用本型車票,例如普芬比利鐵路。
印度已登錄世界遺產的尼吉里高山鐵路至今仍使用本型車票。
斯里蘭卡國家鐵路至今仍使用來自荷蘭的二手機器印製埃德蒙森式車票。
中國大陸在民國初年就已使用本型車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仍繼續使用硬板票,尺寸長5.7公分,寬2.5公分,已於2007年停用[9][10]。目前中國大陸的火車票大小與信用卡(ISO 7810)相同。
日本大多數地方性鐵道至今仍在使用本型車票,日語將該型車票稱為「硬券」,共分成四型;長5.75公分,寬3公分的稱為「A型券」,長5.75公分,寬2.5公分的稱為「B型券」,長6公分,寬5.75公分的稱為「C型券」,長8.5公分,寬3公分的稱為「D型券」。
台灣在臺灣鐵路管理局第二代電腦售票系統的1993、1999和2001年三波所屬車站售票系統電腦化及後續票務系統擴增以後[11],絕大多數車站已不再販售此型車票,僅餘少數車站仍在出售。2024年因原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改制為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原印有鐵路局的此型車票至此絕版,已印製的車票也再次在局部車站面臨票面資訊修正、停售或上繳的問題,不過各車站對此亦有不同應對。在特定場合台鐵仍會以本型車票印製紀念票發售[12]。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本型車票在中壢車站南方的票務中心印製[13]。阿里山森林鐵路和已停辦客運的台灣糖業鐵路、臺灣鹽業鐵路也曾使用此型車票。
Remove ads
收藏
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因為可以長期保存[14],且其印刷在票面的訊息可反映車站設立、廢除、更名資訊、車種和路線等鐵路歷史,因此吸引許多人收藏[15][16][17][18]。在台灣和日本由車站名衍伸出的吉祥語車票更是相當有名的紀念品[19][20][21]。
圖片集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