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名神大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名神大社(日語:名神大社/みょうじんたいしゃ Myōjin Taisha)是律令制之下,祭祀名神祭的對象神祇(名神)之神社。古代的社格之一,全部列格為大社(官幣大社・國幣大社),所以稱作「名神大社」。《延喜式》卷3之「臨時祭」之「名神祭」條下和同卷9、10之「神名式」(「延喜式神名帳」)記載的名神數量有23社28座之差,有遺漏或追加未載之說。
名神的歷史
名神(みょうじん)是指自古以來被認為靈驗特別顯著的神祇,其名稱最早出現在《續日本紀》中,記載於天平2年(730年)10月29日,提到渤海的貢物被奉獻於各地的「名神社」。到弘仁12年(821年)時的太政官符中,名神被描述為「或是為農祈歲,或是為旱祈雨,災害排除之際,頻繁有靈應」,顯示出對農業保護的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官社數量的增加,名神在官社中逐漸佔據特殊地位。有學者認為,名神的設立是一種名譽性的標籤,以凸顯其重要性。自《日本後紀》以來,名神與帶有佛教意義的「明神」逐漸混用,且在律令制放鬆後,名神社數量固定為二十二社,導致名神祭的廢止,從而「明神」取代了名神的社格意義。
要成為名神的條件包括被列為官社或國社(官國幣社)並升格為大社,但也存在非官幣社或無神位的神明被認定為名神的案例。而且,記錄中對於成為名神的具體原因相對稀少,僅有三個例子和四座神社。
根據「名神祭式」,成為名神的程序包括等待太政官符的下達,並獲得勅許後,才可在神祇官的神名帳與各地的神名帳中登記。這些程序保證了名神身份的正式性,但具體要求並未明確列出。
Remove ads
名神大社一覽
- 凡例
- 「神名帳」和「名神祭」欄內是《延喜式》之「神名帳」和「名神祭式」記載的社名。括弧內的數字表示座數,1座的場合省略數字。
- 日本新字體改為中文漢字
- 比定社為複數時,最有力的不特別標示,其他論社加上「(論)」。
- 非本來的名神大社,但是合祀名神大社等,主張為名神大社的後繼者等之其他參考神社,加上「(參)」。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名神祭
名神祭是當國家發生重大事件或預測將發生此類事件時,為了祈求解決而舉行的臨時國家祭祀。這一祭典的具體規定在《名神祭式》中,然而其中僅列出所針對的神社名稱、座數與幣物的顏色,因此無法得知其起源及詳細的儀式程序。
不過儀式程序可以參考後文所述的祈雨神祭,從《江家次第》中記載的丹生川上與貴布祢兩神社的祈雨與止雨儀式,以及《朝野群載》中記載的祈雨祭祝詞,都被認為是參考資料。
具體的祈願例子包括在天平寶字8年(764年)11月20日,藤原仲麻呂之亂中,作為對仲麻呂誅討的報賽,向近江國的名神社奉幣,這是首次記錄到實際政治事件發生時的祭祀(見於《續日本紀》)。自延曆7年(788年)5月2日的詔勅中提到「伊勢神宮及七道的名神祈雨」以後,隨後的記錄多數集中於畿內的名神,這些祭祀主要是為了祈求止雨,而涉及全國的名神則主要是為了豐收的預祝或災害預防等抽象的祈願(參見上述弘仁12年的官符)。特別是畿內的名神,因為其與同樣的臨時祭祀—祈雨神祭重疊,因而可以指出其相關性(幣物的顏色幾乎相同),而且祈雨神祭所連結的名神還包括與農業用水有關的山口神與水分神,因此名神祭中加入這些山口與水分的諸神,可能形成了國家的祈雨神。
此外,在祈雨止雨的祈願中,首先向丹生川上與貴布祢兩神社奉幣,若無神驗則再加上竜田與廣瀬兩神社,若仍然無法解決,則擴大至11社(二十二社的前身),接著是祈雨神祭的祭神,再到畿內名神社,逐漸擴大至此。
參考文獻
- 黑板勝美編輯『交替式・弘仁式・延喜式前篇』(新訂増補國史大系)吉川弘文館、昭和47年
- 宮地直一・佐伯有義監修『神道大辭典 (縮刷版)』 臨川書店、昭和44年 ISBN 4-653-01347-0
- 梅田義彥「名神考」(『神道の思想』第2巻<神祇制度篇>、雄山閣、昭和49年所収)
- 宮城榮昌『延喜式の研究 論述編』、大修館書店、昭和32年 ISBN 4-469-29010-6
- 西牟田崇生『延喜式神名帳の研究』、國書刊行會、平成8年 ISBN 4-336-03808-2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