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扣帶皮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後扣帶皮層(英文: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是大腦扣帶皮層的尾部,位於前扣帶皮層之後[1]。後扣帶皮層屬於邊緣葉的上部,位於布羅德曼分區系統第23、29、30、31分區(其中第29、30分區為壓後皮層)[1][2]。後扣帶皮層是預設模式網絡中的一個中心結,能與腦部不同網絡同時進行資訊交流,參與各種腦部功能[3]。許多人體麻醉狀態及植物狀態(昏迷)研究顯示,後扣帶皮層與楔前葉可能是人類意識的神經基質[4][5][6]。
Remove ads
結構
後扣帶皮層位於布羅德曼第23、29、30、31分區,但其中第29、30分區的壓後皮層在功能上常被認為是不同區域[1][7]。後扣帶皮層位於前扣帶皮層後方,與壓後皮層、楔前葉(後扣帶皮層的後上方)共同構成了後內側皮層(posteromedial cortex)的一部分[5][8]。
後扣帶皮層屬於旁邊緣皮層的一部分,其皮層結構少於6層[2]。後扣帶皮層中的細胞架構不完全一致,前部和背部區域的架構和功能有所不同[8]。
功能
後扣帶皮層與許多腦部結構均有連接,是腦部代謝最旺盛、血液流動最快速的區域之一,超過人腦各區域平均水平的40%,但對其一些功能並未有研究共識[8]。
在腦部損傷研究中,後扣帶皮層被發現與空間記憶、形態學習(configural learning)等有關[9]。此外,在人體成功調取自我記憶(譬如有關家人和朋友的記憶)時,後扣帶皮層區十分活躍,但如果調取不成功,則該區域不活躍[9]。由於後扣帶皮層與情感的顯化聯繫緊密,故有假設認為,在腦部成功調取自我記憶時,相關記憶中的情感因素是後扣帶皮層區高度活躍的原因之一[9]。
後扣帶皮層與眾多內部控制網絡(intrinsic control networks)相連接,是預設模式網絡的中心結。該網絡在注意力不集中(內轉)的時候較為活躍(譬如回憶情節記憶、自我規劃、作白日夢等),相反在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時候該網絡受到抑制(譬如工作記憶、冥想)[8][10]。
Remove ads
臨床
後扣帶皮層的結構或功能性異常可能與一系列神經性和精神性疾病有關,包括老年痴呆、自閉症、多動症、重度抑鬱、創傷性腦損傷、焦慮症等[8][11][1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