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呂居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呂居永(1926年8月—2023年3月7日),山西澤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呂居永於1943年加入八路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隨長江支隊南下進入福建,歷任中共福安縣委副書記、壽寧縣委書記等職,1972年赴蓋亞那任水稻專家組組長[1],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共連江縣委書記、古田縣委代書記,寧德地區副專員、地委副書記、地委書記,中共福建省委代表和福建省人大常委等職[2],1993年退休後仍時常參加政治事務。2023年3月7日病逝於福建福州。[3]
Remove ads
生平
民國15年(1926年)8月,呂居永出生於山西省晉城縣後河村(在今晉城市澤州縣南嶺鎮境內)的一個農民家庭。民國32年(1943年)10月,17歲的呂居永參加了抗日戰爭時期在山西活動的八路軍,隸屬於晉城縣獨立營1連2排5班,並隨軍活動於太行山區。民國34年(1945年)6月,呂居永作為八路軍第386旅20團3營1連的通訊員參加了上黨戰役,在攻打長治老爺山的戰鬥中負傷,翌年2月離開軍隊,回鄉任後河村民兵隊隊長。[3]
民國35年(1946年)9月,呂居永加入中國共產黨[4]。民國37年(1948年)3月,呂居永調任李溝村(在今澤州縣南嶺鎮)武裝委員會主任,7月升任晉城縣第七區武委會幹事,負責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晉城的支前工作[3]。翌年3月,在中共中央的號召下,呂居永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福建參與新解放區的接管工作。[1][4]
1949年8月,呂居永隨軍抵達福建,被分配到福安專區工作,先後擔任中共福安縣甘棠區委書記[5]、中國共青團福安專區委員會書記[3]和中共福安縣委副書記[6]等職,在接管政權的初期,呂居永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在地方的建黨建政、土地改革以及剿滅土匪及國軍殘餘勢力等工作[4]。其後,呂居永被調往壽寧縣,任中共壽寧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63年8月升任中共壽寧縣委第一書記(相當於今中共壽寧縣委書記)[7]。在壽寧任職期間,呂居永在全縣的行政村開展了大規模考察,任內實現了將全境的鄉級行政區皆通上公路,亦在壽寧境內主持建設了茶園和水電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壽寧縣的經濟發展。[3][4]

1972年7月,呂居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派到甫建交的南美國家蓋亞那工作,在當地擔任水稻專家組組長,率領中國專家組指導蓋亞那農民學習水稻種植技術[5]。呂居永在蓋亞那工作的約四年間,當地水稻產量自畝產100餘斤提升至畝產300餘斤。在援外工作結束前後,呂居永團隊受到了蓋亞那政府的感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表彰。[1][4]
在蓋亞那的旅外生涯結束後,呂居永回國重新擔任公職,1977年11月被委任為中共連江縣委書記兼連江縣革命委員會主任[8],1978年還暫代了8個月的中共古田縣委書記[9]。在連江縣任內,呂居永組織實施了大官坂海堤圍墾工程,該工程被認為是當時福建省內最大的圍墾工程[4]。1980年,呂居永卸任連江的黨政職務,升任寧德地區地委副書記、副專員。[3][10]
1983年4月,呂居永升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在任內,呂居永將中國共產黨在寧德一帶的活動歷史進行了整理,經曾志、習仲勛等人向福建省委、中共中央申報、協調後,中共中央重新認定閩東革命根據地為蘇區(此前中共中央將中共在閩東的活動區域認定為游擊區)[3]。此外,呂居永主持了周寧芹山水電站以及寧德飛鸞嶺隧道、三都澳港口等的開發工作[4]。1988年4月,呂居永卸任寧德地委書記,由習近平接任。[10][11]
Remove ads
1994年4月,呂居永參與籌建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先後任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務副會長等職。在離休期間,呂居永時常赴閩東山區調研,個人捐獻了約18萬元人民幣用以資助貧困學生[12]。晚年,呂居永還曾任福建省長江支隊研究會第一屆會長和第二屆、第三屆名譽會長,致力於填補長江支隊及福建省委的歷史[1][13]。2023年3月7日20時37分,呂居永在福建省立醫院的ICU病房中去世。[4][14]
家庭

呂居永的妻子是黃荔容,1928年出生,早年參加中共組織的地下游擊隊,退休前是寧德市計劃生育辦公室主任。兩人育有一子呂衛寧[15],以及女兒呂改秋、呂小梅等。[12]
身後
呂居永病危時,交代其子不要搞任何儀式,但在他去世後,他的家人還是在3月9日舉行了從簡的遺體告別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原福建省委領導于偉國等人以及福建省、寧德市的中共黨委、政府和政協,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的長江支隊研究會為呂居永送來了花圈。[14][1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