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原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原遺址是中國先秦時期第一個統一黃河流域的周朝的發源地,是周人滅商前的都邑,是西周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2年,周原遺址被列為中國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始建設。周原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
廣義的周原是一個自然地理單元,即今陝西省渭河平原西部,包括鳳翔、岐山、扶風、武功四縣的大部分,以及寶雞、眉縣、乾縣三縣的小部分,東西長70餘公里,南北寬20餘公里。狹義的周原是指考古學上的周原遺址,位於岐山、扶風兩縣北部交界處,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5公里,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2]其中,遺址核心區範圍為北至岐山腳下、南到扶風縣法門鎮的莊白、東到法門鎮的樊村、西到岐山縣的岐陽堡範圍,即東西長約5千米,南北寬約3千米。
1943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石璋如在陝西省岐山岐陽堡一帶考古調查,提出周原是古公亶父所遷之岐。1976年,周原考古隊在周原遺址發掘岐山鳳雛和扶風召陳兩處大型建築基址。1977年,周原遺址挖掘發現第一座帶墓道的大墓劉家一號墓。1981年,發掘了扶風強家一號墓,出土了青銅禮器18件,包括四鼎五簋。
初步統計,遺址共出土各類文物3.8萬餘件,其中鼎、簋、鬲、觥、尊、盤、豆、罐等器物3000多件,商周青銅器1000多件,各類陶器1萬餘件,西周甲骨2萬多片,有字甲骨290多片約900多字,總用字數1009。[3][4]較為知名的青銅器包括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大克鼎、衛盉、天亡簋、牆盤、折觥、師丞鍾、伯公父壺等。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