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皋陶
中国传说时代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皋陶(拼音:gāo yáo,注音:ㄍㄠ ㄧㄠˊ,南京官話:gao1 iao2,中古擬音:kau jeu,音同「高遙」[1],?—?),偃姓,又作皋繇、咎陶、咎繇(發音同前),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

生平
舜在任命禹擔任司空,治水的時候,禹萬分辭讓,推薦稷、契和皋陶擔任這一職位。但是,舜還是把這一職位交給了禹。並且對皋陶說:「皋陶,現在蠻夷侵擾華夏,壞人為非作歹,你就擔任司法官(士),處刑要讓人信服,流放罪分為不同等級,而遠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皋陶上任後,定刑法,制教規,推行「五刑」、「五教」。[2]從此,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豸的怪獸來決獄。獬豸類似羊,但只有一隻角。據說它很有靈性,有分辨曲直、確認罪犯的本領。皋陶判決有疑時,便將這種神異的動物放出來,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會頂觸,無罪則否。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天下無虐刑、無冤獄,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懼,紛紛逃離,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極為欣賞皋陶的成績,便把他封於皋。「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這描述的與蘇美爾、古猶太等文明肇始時神權祭司(巫師)主持的占卜來審理訴訟案件的「神判」一致。一直以來有「皋陶造獄」的傳說,所謂「皋陶造獄,劃地為牢」,皋陶後來被奉為獄神。[3]
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功高德厚。[4]皋陶曾經協助大禹治水。禹為了報答皋陶,把他封在皋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市。就此,皋陶成為古代六安國始祖,故今六安稱為皋城。
Remove ads
晚年

禹繼帝位後,為了尊重禪讓制,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傳說活到106歲。皋陶的死讓禹又把帝位讓給了伯益。
皋陶的墓冢遺存至今,在今安徽省六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皖西大道北側。
死後
史書記載
雜錄
與大業的混淆
《列女傳》班昭注[5]、王符《潛夫論》[6]和鄭玄《毛詩譜》[7]均把伯益充當皋陶之子,此後高誘《呂氏春秋注》[8]、陸德明《經典釋文》[9]、張守節《史記正義》[10]、孔穎達《毛詩正義》[11]、邢昺《論語註疏》[12]、《新唐書》[13][14][15]、鄭樵《通志·氏族略》[16]一直沿用了這種說法,認為大業和皋陶是同一人。[17]但梁玉繩指出把伯益充當皋陶之子是劉向、鄭玄等人的錯誤理解所導致的,並詳細論證此說有誤。[18]李學勤也指出以伯益充當皋陶之子,完全違背了《史記·秦本紀》的記載,而《秦本紀》的記載出自秦人自己的史籍,當以此為準。[19]
影視形象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