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桑·阿斯卡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桑·阿斯卡里
Remove ads

哈桑·阿斯卡里(阿拉伯語:الحسن العسكري)(846年12月6日—874年1月4日)[1]伊斯蘭教什葉派主流派別十二伊瑪目派尊奉的第十一任伊瑪目,其稱號「阿斯卡里」意為軍事的、軍隊駐地居民,因為其出生地薩邁拉當時是一座軍營。他死後與其父伊瑪目哈迪一同葬於薩邁拉,後來建成宏偉的陵寢和清真寺,即阿斯卡里清真寺,已成為什葉派朝聖聖地之一。[3]

Thumb
快速預覽 排行, 姓名 ...
Remove ads

穆斯林什葉派第十一任伊瑪目

穆斯林什葉派第十一位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於希吉來曆232年4月10日(公元846年12月6日)在麥地那出生,希吉來曆260年3月8日(公元874年1月4日)。 他的父親是阿里·哈迪·納基(阿拉伯語:علي الهادي النقي)(827/830年-868年) 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的第十任伊瑪目, 他的母親是蘇珊。 他就是伊斯蘭偉大先知的後裔、什葉派第11位伊瑪目——伊瑪目哈桑·阿斯克里。他是伊瑪目邁赫迪的父親。委任伊瑪目6年。他28年中的大部分時光是在阿巴斯王朝中心薩米拉市度過的。伊瑪目哈桑·阿斯克里幼年時隨他的父親被迫離開麥地那,在伊拉克軍事地區薩米拉市被阿巴斯王朝的統治者軟禁了起來,直到他11歲一直生活在監獄之中。

伊瑪目哈桑·斯卡里的童年和成年是在他的尊父伊瑪目阿里·納吉被軟禁的房子裡渡過的。儘管面臨嚴格的監視,伊瑪目堅持自己的職務。他為人講解《古蘭經》,並為他的追隨者傳輸聖人和聖裔的正統教義。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的《古蘭經註解》深受廣大學者和歷史學家的青睞。伊瑪目在薩邁拉生活也受到軟禁。從他不時地被帶到巴格達,受到質疑並被關進監獄。即使在哈里發穆克塔迪和哈里發艾爾·姆塔米德的短暫統治期,也曾被土耳其衛兵押到巴格達的監獄。儘管如此,伊瑪目哈桑·阿斯克里依然堅持履行其使命,推動履行伊瑪目的責任。伊瑪目阿斯克里最根本的責任就是讓先知後裔的追隨者們為迎接他的孩子伊瑪目邁赫迪的為伊瑪目和隱遁做好準備。[4]

Thumb
Remove ads

標題

哈桑·本·阿里(Hasan ibn Ali)以「沉默者」(al-Samet)、「引導者」(al-Hadi)和「純潔者」(al-Zaki)等頭銜聞名[5],但其最常見的稱號是「軍事者」(al-Askari),這源於他幾乎一生都被拘禁在薩邁拉(Samarra)[6]。薩邁拉是距巴格達不遠的駐軍城鎮,當時是阿拔斯王朝的首都[7][8]。作為阿里·里達(Ali al-Rida,十二伊瑪目派第八任伊瑪目)的曾孫,哈桑也被同時代的人稱為「伊本·里達」(Ibn al-Rida,意為「里達之子」)[9][10]

Thumb

生平

出生與早年

多數什葉派資料記載,哈桑·本·阿里(Hasan ibn Ali)出生於伊斯蘭曆230年拉比·阿瓦爾月(公元844年11月)[9],但也有其他記載稱其出生年份介於845至847年之間[5][6][11]。目前什葉派將拉比·阿色尼月8日定為他的誕辰紀念日[12]。哈桑出生於麥地那[9][6][5],但唐納森對此存疑,認為其出生地可能是麥地那或薩邁拉[13]。其父為什葉派第十任伊瑪目阿里·哈迪(Ali al-Hadi),母親為釋奴(umm walad),不同文獻中其母名記載為胡黛斯(Hudayth)、蘇珊(Susan)或薩莉勒(Salil)[9]。約兩歲時[6],哈桑隨父於伊斯蘭曆233或234年(公元847–849年)被帶至薩邁拉[9][14],其父在此受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嚴密監視,直至約二十年後(伊斯蘭曆254年/公元868年)去世[15]

哈桑約二十二歲時[6],據傳其父的代理人偶然購得一名拜占庭女奴納爾吉斯(Narjis,即水仙)[16],後許配予哈桑為妻[17],並誕下其獨子[6][18]。其他文獻記載其妻名亦作賽格勒(Sayqal)、蘇珊(Sawsan)或萊哈娜(Rayhana)[19]穆罕默德-巴基爾·馬傑里西謝赫圖西的詳細敘述中,納爾吉斯被描述為拜占庭皇帝的外孫女,因夢境啟示其與哈桑的姻緣而皈依伊斯蘭教[20][19],但這些記載被認為具有聖徒傳記色彩[17]。另有記載稱納爾吉斯為努比亞人[17]

Thumb
Remove ads

阿拔斯王朝統治時期

阿斯卡里(al-Askari)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無論在其本人或其父擔任伊瑪目期間——都處於阿拔斯哈里發帝國淪為權臣角逐工具的政治環境中。哈里發系統內埃米爾間的敵對競爭導致哈里發更迭頻繁,嚴重削弱了哈里發制度的根基[21]

穆斯塔因統治時期

阿斯卡里生平首次有記載的政治立場可追溯至其約二十歲、其父尚在世時。伊斯蘭曆252年(即其繼任伊瑪目兩年前),據載阿斯卡里曾致信反對穆斯塔因塔希爾王朝埃米爾阿布·艾哈邁德·烏拜杜拉(Abu Ahmad Ubaydullah ibn Abdullah ibn Tahir,塔希爾·本·阿卜杜拉之弟、呼羅珊總督),信中譴責哈里發為"暴君"並祈求真主廢黜之。不久後穆斯塔因遭叛亂廢黜,穆阿塔茲繼任哈里發。據伊本·阿西爾記載,塔希里家族的阿布·艾哈邁德本人在推翻並殺害穆斯塔因的叛亂中發揮了關鍵作用[21]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參考書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