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商洛市
中國陝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商洛市,簡稱商,古稱上洛、上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6月1日) |
Remove ads
歷史
據《史記》所載,司徒契輔佐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商,是為商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設商縣,因商山而得名。今丹鳳縣古城嶺出土的文物帶有「商」字的瓦當,證明此地為秦國商鞅之封邑。西漢屬司隸弘農郡,範圍大約是上洛、商縣兩縣。上洛縣因居洛河上游而得名。因「水」不利漢朝,故將上洛改為上雒。東漢屬京兆尹,三國屬曹魏京兆郡,魏文帝又將上洛的「雒」改為「洛」。西晉屬司州,泰始二年(266年),晉武帝分京兆郡南部置上洛郡。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改置洛州於上洛城。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為商州。隋開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兩郡,保留商州;大業三年(607年)撤商州復設上洛郡,治所上洛,領上洛、商洛(隋文帝改商縣為商洛)、洛南、豐陽、上津五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為商州,天寶元年(742年)撤商州改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撤上洛郡改為商州。
北宋時,商州初屬陝西路,後屬永興軍路。金貞元二年(1154年)將商洛、豐陽兩縣降為鎮,併入上洛、洛南兩縣;至元元年(1264年)廢上洛縣,以州代縣,為商州。元代商州先屬安西路,後屬奉元路。明代屬西安府,稱商州,洪武七年(1374年),降商州為縣。成化十三年(1477年)復升為州。天啟元年(1621年)為避明光宗朱常洛名諱,又改「洛」為「雒」。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直隸商州,屬陝西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寧、藍田、鎮安3縣置孝義廳,屬西安府,為柞水縣前身。
民國二年(1913年)廢商州,改設商縣、洛南、柞水3縣,屬關中道;山陽、商南、鎮安3縣屬漢中道。1949年7月13日,商縣人民政府成立,在商縣設置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主任分署,轄商縣、雒南、商南、丹鳳、山陽、鎮安、柞水7縣。1950年,改名陝西省商洛分區專員公署,仍轄以上7縣。1958年12月,撤銷丹鳳(分屬商南、商縣)、柞水兩縣(與鎮安縣合併)。1961年10月恢復為7縣。1964年9月,因「雒」字生辟,改「商雒」為「商洛」。1988年6月,撤銷商縣,改設縣級商州市。2001年12月,撤銷商洛地區,設立地級商洛市[2]。
Remove ads
地理
地處陝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陝西、湖北、河南三省交界,丹江上游,東經108°34′20″至111°1′25″,北緯33°2′30″至34°24′40″之間。山區為主,溫帶季風氣候。
Remove ads
政治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02.06 萬人,比上年減少0.62萬人。其中,出生人口1.32萬人[1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041,231人[13]。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341,742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300,511人,下降12.83%,年平均增長率為-1.36%。其中,男性人口為1,048,301人,占總人口的51.36%;女性人口為992,930人,占總人口的48.6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58。0-14歲的人口為419,981人,占總人口的20.57%;15-59歲的人口為1,224,182人,占總人口的59.9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97,068人,占總人口的19.4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0,509人,占總人口的13.7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80,505人,占總人口的48.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60,726人,占總人口的51.97%。
Remove ads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030,615人,占99.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616人,占0.5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300,276人,下降12.8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35人,下降2.17%,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
經濟
相對貧困地區,農業,林果,中藥材,金礦為主業,但2016年下半陝西省官方宣布在商洛市勘查發現特大玉石礦[14],資源量達數百萬噸,潛在經濟價值人民幣逾千億元,此玉石礦由優質石英質玉石礦和白雲質玉石礦組成,紫綠搭配品質稀有,陝西省據此將全省查明礦種由91種增加到92種。
方言與民系
![]() |
目前,在商洛市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兩類,分別是主戶話與客戶話。主戶話即本地話,使用者主要是當地土著居民和於較早前的明代移民至此的「大槐樹人」。客戶話是下湖話與廣東話的合稱,由清朝中前期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帶來。
下湖話的使用者稱為下湖人,來自湖南省、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其中商南有不少人從皖南移民而來,他們說的方言被稱為蠻子話。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孟萬軍考証商洛蠻子話的語音特點,認為商洛蠻子話的祖語是贛語懐岳片。
「廣東人」來自福建省汀州府、江西省贛州府、廣東省惠州府、韶州府、嘉應州等地。雖來源地並非祇有廣東省,本地人則統稱他們及其後裔為廣東人,稱他們説的方言為「廣東話」,迄今在商洛市沒有發現福建汀州府移民自稱福建話。他們居住的所在常常以「廣東」命名,以示不忘祖先。對照現代客語的語音特點,可以看出陝西商洛境內的「廣東話」應該是融合了本地話的客家話方言。在陝西省,人們常直接稱呼這種方言為「廣東話」;而流行於香港、澳門、廣州等地的粵語方言,現當代已為此地人所知悉,目前此地多稱其為「廣州話」(正式)、「港澳話」(非正式)。[來源請求]
Remove ads
交通
旅遊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柞水溶洞,丹江漂流,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陽縣月亮洞,商南縣金絲大峽谷,天蓬山寨
- 花石浪遺址
- 東龍山遺址
- 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 紫荊遺址
- 商洛崖墓群
- 騾幫會館
特產
商洛丹參: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教育
有幼兒園到大學完整的教育系統。
- 高等院校
- 初、高中學
商洛中學 | 商洛市初級中學 | 商州區中學 | 商州區中學西郊校區 |
商州區中學龍山校區 | 大荊中學 | 腰市中學 | 板橋中學 |
麻街中學 | 龍王廟中學 | 劉灣中學 | 黑龍口中學 |
牧護關中學 | 黑山中學 | 夜村中學 | 沙河子中學 |
- 幼、小學
- 商洛市小學
- 商洛市幼兒園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