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民黨廣東支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1894年11月,孫文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以 「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秘密誓詞。次年2月,孫在香港組建興中會總部。1895年3月下旬,由孫文、鄭士良、陸皓東在廣州建立了興中會支部,積極策劃廣州起義。參與該會事務者有鄧蔭南、楊衢雲、黃詠商、陳少白等;協助運籌廣州城內各處機關者有陸皓東、鄭士良和歐美技師、軍官數人。廣州分會成立,加入興中會者,較香港尤為踴躍,先後填寫誓約者有左斗山、魏友琴、程奎光、程璧光、程耀宸、陳廷威、王質甫、朱淇、朱浩、湯才、陳渙洲、吳子材、梁大炮、李芒、劉秉祥、黃麗彬、莫亨、程次、梁榮、蘇復初等數百人[1]。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孫文為同盟會總理。9月,孫中山委派馮自由、李自重到香港、廣州、澳門聯絡同志,擴大組織,建立同盟會分會,策划起義。1909年10月,同盟會南方支部在香港黃泥涌道成立。為加強廣州方面的工作,高劍父、徐宗漢、梁煥真、潘達微奉派到廣州主持黨務,1909年10月組成同盟會廣州分會,受南方支部領導。在廣州河南「阿鉅裱畫店」設立機關,取名「守真閣」,傳遞各方消息。當年廣州黨務進一步發展。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同盟會在廣東的成員積極響應。11月9日,廣東宣布和平獨立。
Remove ads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8月25日,中國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 共和實進會等黨,正式改組為議會選舉政黨國民黨,以參加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國民黨於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公推孫文為理事長。國民黨發表《國民黨政見宣言》,指令各地原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地方組織,分別設立地方國民黨支部或分會。
同盟會廣東支部本應遵令改組為國民黨支部,但當時該支部的支部長謝英伯正操辦國會議員選舉事,而國民黨本部則任命當時任廣東都督的胡漢民為國民黨廣東支部長。為使不因交接而影響選舉進行,廣東支部特報請國民黨本部暫緩改名,其發布之 《改組政黨之通告》稱:「調查現在粵省情形,更易會名,不宜急遽。緣同盟二字,久印粵人腦際,故敝支部開辦以來,日形發達,人皆慕本部名義而來,一旦更名,頗多窒礙。經將暫不更動會名緣由」。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後,同盟會廣東支部乃發布《同盟會粵支 、部易名廣告》,決定於1913年1月26日在廣州東堤廣舞台召開改名大會,正式改組為國民黨廣東支部,以胡漢民為支部長,下轄總務科、政事科、文事科、交際科、理財科。該支部還在制訂的《國民黨粵支部分職章程》中對支部各科職權作了規定。除支部職員設置外,還制定了《國民黨粵支部評議部章程》,規定「評議部以部長薦任及各分部複選舉出之議員組織之」;共設評議員30名,其中部長薦任10名,其餘由各分部複選舉出。設評議長1人,副評議長1人,書記2人。評議部對本支部之進行事項,財政事項, 北京本部之諮詢事項,各分部之爭議事項有評議權等等。
1913年3月,宋教仁被人暗殺。6月21日,胡漢民被袁世凱撤銷廣東都督職務,被迫離穗。國民黨廣東支部長由接任廣東都督的陳炯明擔任。7月,國民黨在江西、南京等地發動癸丑之役( 「二次革命」)起兵討袁。陳炯明在廣東響應,宣布廣東獨立。但後因為兵變、北洋軍入粵而失敗。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廣東國民黨支部瓦解,人員流亡日本。
國民黨支部解散後,陳炯明、胡漢民等人流亡海外。1914年7月,孫文在日本組建革命性組織中華革命黨。但由於「向領袖效忠」等爭議,陳炯明、黃興等舊同盟會成員均拒絕加入。部分人另組歐事研究會。
組織領導者
胡漢民為首任支部長,後由陳炯明繼任。
總務科主任李思轅,幹事胡少翰、李冠華、莫伯伊,義務幹事凌霄、劉仲之、李大勛,庶務幹事高振漢。
政事科主任林正渲,幹事莫伯洢、王鴻鑒、杜應魁;文事科主任陳耿夫,幹事何佩衡、甘六持、黎慶恩、陳樹人、王秋湄、朱士堯、馬敏伯、馮伯礪、陳覺是、葉夏聲、馬小進。
交際科主任鄧慕韓、黃時初,幹事黃杰廷、吳洪煊、羅鐵漢、敖樂天,義務幹事覃天存、陳廉伯。
理財科主任譚民三,幹事鍾舜甫;書記長何佩衡,書記梁伯驥、羅靜濤。
選入評議部者有蘇自強、陳繼虞、鄧悲觀、蔡炳勛、謝江孜、陳羅生等30人。另候補評議員20名。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