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語傳習所

台灣日治時期實施之基礎教育學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語傳習所,是台灣日治初期的初等教育學制與場所。此學制或場所的制定或設立,確定日本統治者對台灣在「放任驅逐」與「同化」兩教育政策中,選擇了後者。國語傳習所也成為台灣首個西式教育的學校,更成為後來公學校的前身。因當時台灣已屬日本領土,國語傳習所一詞中的「國語」即為日本語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歷史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接收台灣後,積極就台灣教育制度研擬未來發展方向。在設立芝山巖學務部學堂受阻與六氏先生事件後,台灣總督府並沒有放棄普及日語的施政重點。根據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發表的《台灣教育意見書》表示,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最重要工作正是普及日語,因此,所有對台灣總督府的教育制度研擬,也繼續以此為目標。

1896年(明治29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公布的「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敕令第94號),為國語學校、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附屬學校等「直轄諸學校」的各級公務人員建立法律基礎。[1]

5月21日,臺灣總督府公布直轄國語傳習所名稱、位置(府令第4號),共有臺北、淡水、基隆、新竹、宜蘭、臺中(位置彰化)、鹿港、苗栗、雲林、臺南、嘉義、鳳山、恆春、澎湖島(位置媽宮城)等14所。[1]其中臺中國語傳習所設於彰化,係考量當時臺中縣縣治所在地臺灣(今臺中)人口較少。然而臺中縣知事牧朴真認為自從設治之後,當地人口已日益增多,未來將會成為繁華都會;且直轄支廳未設國語傳習所,而鹿港支廳卻設有兩處,有違輿論民意,故於6月8日陳請更改位置。結果在6月16日以府令第11號將位置由彰化變更為臺灣(臺中)。另外,關於雲林國語傳習所的位置,支廳長考量內山地區受戰火波及而無合適的家屋可充校舍,故拍發電報請求暫行設置於近海之北港。8月19日,獲准移轉至北港。[2]:72

6月22日,發布「國語傳習所規則」(府令第15號),確定國語傳習所的主旨、科別(區分甲、乙科),以及各科別的學生年齡限制、學習科目、學習期間。[1]

6月25日,規定國語傳習所的員額。各傳習所基本配置教諭二名、書記一名,臺北、臺中、臺南則多配置教諭一名、書記一名。7月1日於芝山巖之講習結束後,相關人員即出發至預定任所,除選定校舍外,亦透過警察官及地方有力人士的協助招募學生。民政局長水野遵於8月5日對地方首長發布通告,明訂國語傳習所當於9月1日開始授課,要求各廳積極廣泛進行招募。因此,快者7月,最遲者11月,陸續舉行開所儀式。[2]:77-79

1897年(明治30年)4月7日,以府令第11號發布增設埔里社、臺東2所國語傳習所,全臺國語傳習所總數增為16所。[2]:83

國語傳習所設立之初,台人參加者並不踴躍。不過總督府以免學費為號召,加上台灣人民日常生活的日語需求越來越多,所以參與的台籍學童也越來越多。

由於各地競相爭取設立分教場,總督府經費有限而難以支應,遂規劃設立由地方經費支應之公學校。1898年(明治31年)7月28日,台灣總督府發布「臺灣公學校令」(敕令第178號)及「臺灣公學校官制」(敕令第179號),自10月1日實施。但臺東、恆春兩地因缺乏經費,暫時延續國語傳習所。[2]:98

8月16日,臺灣總督府公告更新國語傳習所名稱、位置(告示第54號),除臺東、恆春、澎湖島三處外,其餘的國語傳習所皆限期廢止,其設備須轉讓給設於同一地區的公學校。[2]:87

1900年(明治33年)9月26日,以告示第80號限期廢止恆春國語傳習所,並設立豬朥束國語傳習所,由原本的分教場獨立而成。9月30日,以告示第84號廢止澎湖島國語傳習所。此後,國語傳習所成為蕃人教育機構。[2]:87-88

1905年(明治38年)2月3日,以敕令第26號廢止國語傳習所官制,並限期於3月底全面廢止國語傳習所,令其走入歷史。[2]:88

Remove ads

課程

國語傳習所分成甲乙兩科,其差異如下[3]:11[4]

更多資訊 科別, 招生年齡 ...

傳習所與分教場列表

1898年7月公學校令公布前

1898年(明治31年)7月28日「臺灣公學校令」發布前,全臺共有16間國語傳習所,分別為:[2]:91-92

臺北縣
宜蘭廳
臺中縣
臺南縣
臺東廳
  • 臺東國語傳習所(今台東大學附小
    • 馬蘭社分教場(今台東新生國小
    • 卑南社分教場(今台東南王國小
    • 奇萊分教場(今花蓮明禮國小
澎湖廳
  • 澎湖島國語傳習所(今澎湖馬公國小
    • 白沙島分教場
    • 大赤崁分教場(今澎湖白沙赤崁國小
    • 小池角分教場(今澎湖西嶼池東國小
    • 隘門分教場(今澎湖湖西隘門國小
Remove ads

1898年8月至1900年9月

臺南縣
臺東廳
  • 臺東國語傳習所(今台東大學附小
    • 馬蘭社分教場(今台東新生國小
    • 卑南社分教場(今台東南王國小
    • 奇萊分教場(今花蓮明禮國小
    • 太巴塱分教場(今花蓮光復太巴塱國小
    • 璞石閣分教場(今花蓮玉里樂合國小
澎湖廳
  • 澎湖島國語傳習所(今澎湖馬公國小
    • 白沙島分教場
    • 大赤崁分教場(今澎湖白沙赤崁國小
    • 小池角分教場(今澎湖西嶼池東國小
    • 隘門分教場(今澎湖湖西隘門國小

1900年10月至1905年3月

臺南縣恆春辦務署→恆春廳
  • 豬朥束國語傳習所(今屏東滿州國小
    • 內獅頭分教場(今屏東內獅國小
臺東廳
  • 臺東國語傳習所(今台東大學附小
    • 馬蘭社分教場(今台東新生國小
    • 卑南社分教場(今台東南王國小
    • 奇萊分教場(今花蓮明禮國小
    • 太巴塱分教場(今花蓮光復太巴塱國小
    • 璞石閣分教場(今花蓮玉里樂合國小
    • 薄薄分教場(今花蓮吉安宜昌國小
    • 太魯閣分教場
    • 知本分教場(今台東知本國小
    • 太麻里分教場(今台東太麻里大王國小
    • 公埔分教場(今花蓮富里國小
    • 成廣澳分教場(今台東成功忠孝國小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